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

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战天京》是当红历史学者谭伯牛的经典作品,也是了解中国近代史不可不读的入门佳作。于“荔枝FM”开设《牛史》栏目,累计收听更是高达2500万人次。

●此次的版本将是本书初版13年来真正仅有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修订,并以更大众化的装帧风格推给读者。

●《战天京》围绕晚清历史中的大事件——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战争、大人物——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讲述的是这些大人物在动荡时代的选择与精进,他们面对事业时的煎熬与决断,面对人情世故时的纠结与选择,可以说对每一位读者都极具现实指导意义。

●本书不是严肃、枯燥的学术考据,它有史料、有逻辑,也有故事、有演绎,用一种别具一格的写法,鲜活生动地还原出历史人物在每一个当下情境的抉择,这是谭伯牛这几年深受历史类读者追捧的重要原因。

●同类作品中的经典标杆,罗辑思维、冯唐、张鸣、和菜头、黄集伟等大佬倾力推荐,豆瓣知乎读者高分好评。

内容简介

《战天京》是清史研究者谭伯牛关于晚清历史的经典之作。在充分掌握历史资料的基础上,本书围绕晚清中国的政治军事大事件——“战天京”这一清朝与太平天国之间的决战来布局谋篇,以严密的逻辑细致厘清了这段历史中的诸多误读,让人有拨云见日之感。

作者对历史人物抱以“同情之理解”的态度,用深厚的史学功底和小说家般的想象力,描画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慈禧太后等晚清名人在大时局中的选择与行动,还原了历史事件中的“情与理”,也呈现出历史人物的处事智慧与人生进阶之道。本书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始终做到字字有依凭、句句有出处,创造了历史写作的独特范本,是一本经典的近代史入门读物。

作者简介

谭伯牛,知名近代史学者,1973年生,长沙人。致力于研究清史,尤长于太平天国史、湘军史及曾国藩研究。先后出版《战天京》《天下残局》《湘军崛起》《盛世偏多文字狱》《近代史的明媚与深沉》等作品。2016年于“荔枝FM”开设音频讲史栏目《牛史》,钩沉近世史话,为读者所喜爱,累计收听超过2500万人次。

章节目录

一、每闻春风之怒号则寸心欲碎

三个湘乡人

团练之弊

新军

起隙

出长沙记

决裂

猪子出得湖

办与朕看

二、祺祥故事

文宗继位异闻

咱们旗人混蛋多

圆明园

清文宗不是汉武帝

“肃党”和“后党”

太后垂帘的阴谋论

祺祥政变

三、战天京

势围和力围

二李战一曾

曾九呆子

奏折速成培训教材

李泰国舰队事件

替补队员李鸿章

李鸿章告别青涩岁月

苏州杀降

曾九的禁脔

战天京

四、白云可杀不可留

夺枪

病退

入京

绑架

附录:陈国瑞与谭廷襄书

五、相期无负平生(上)

忘八蛋,滚出去

“著名劣幕”

有忍乃有济

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

出幕

迂琐的郭巡抚

纯刚与至柔

查办亲家

向亲家诉冤

六、相期无负平生(下)

挽联

左宗棠论夺情

伪幼主是死是活?

文人李元度

烈女怕缠夫

道旁苦李的蒂儿

相期无负平生

七、曾九暴富传说

天京的圣库

曾国荃在富豪榜上的排位

算术可以破谣

传说的背后

引用及参考书目

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是2017年由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作者谭伯牛。

得书感谢您对《战天京:晚清军政传信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二战后西欧左翼政党联盟研究 电子书
这是国内首部系统研究西欧左翼政党联盟的专著。左翼政党联盟在西欧国家由来已久,分布广泛,影响较大。本书通过理论与实践相联系、个案与综合研究相结合、国别与地区兼顾等,详尽梳理了二战以来西欧左翼政党联盟的起源、动因、发展历程、结盟形式、制约条件、未来走向等,透彻解析西欧左翼政党联盟兴衰成败的规律性特征及其对西欧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影响,详细阐释一国选举制度、社会结构和政党体制与政党联盟乃至政治发展之间错综复
社会整合视域下的统一战线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七章,主要内容包括:对统一战线的认识发展概述、社会整合的理论概述、统战体系中特定主体的整合功能分析等。
威廉皇帝的海狼: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潜艇战 电子书
1914年8月,世界大战爆发后,在英国皇家海军远程封锁政策的重重围困下,德国耗费大量人力和金钱建立的公海舰队几无用武之地。为打破英国人的围困,德国以刚问世不久的潜艇作为主要海战武器,对以英国为首的协约国集团,开展以打击海上航运线路为主要目标的潜艇贸易战。1917年2月,为彻底击败英国,德国施行了无限制潜艇战政策,对所有协约国和中立国商船实施不加警告的攻击,计划在5个月内断绝英国航运通道。但是在英国
一战后日本思想界的对外认识与国家转型:以北一辉和吉野作造思想为例 电子书
本书以近代日本著名思想家北一辉和吉野作造为代表,梳理自第一次世界大战至“九一八事变”期间日本思想界对于中日关系的认识与评价。
“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研究:延边大学朝鲜韩国研究论集(第Ⅺ辑) 电子书
本书对“朝天录”中的明代中国人形象等诸多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阐述和论证了高丽末期和朝鲜朝的外部形象和内部形象,为研究明代中国人形象奠定了立论基础;对使臣出使中国时接触最频繁的、最有代表性的明代中国的平民形象、明代中国的儒生形象、明代中国的官员形象以及明代中国的皇帝形象进行了全面和详细的分析;阐述了“自我”对“他者”的塑造过程;阐述了“朝天录”中明代中国人的“负面特征”;探讨了“朝天录”多方面的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