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研究探析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技艺的流变历史。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对“明清古典印钮雕刻”的审视以及辨析,集中研究并总结了自晚明清初、清中晚期以及清末至民国三个时段寿山石古典雕刻的发展历程、风格成因以及工艺特征。
除此之外,在当代的研究和学习中,科学地继承和弘扬这种带有本土特色的特定文化符号,既有利于提升当代寿山石行业的整体活力,也能够让当代对寿山石雕刻在文化的独特性和表达的多样性有更新的理解和认知,因此,本书也以丰富的内容,对明清寿山石雕刻技法、形范在当代再应用的迫切性及其在当代学习、运用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行了探讨和总结。
作者简介
作者陈为新,福建福州罗源人。师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潘惊石,从事雕刻艺术30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发表多篇雕刻技艺论文以及相关著录。其作品曾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项30多项,多件作品被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和博物馆收藏。其工作室获“福建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文化名家工作室”荣誉称号。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陈为新
个人年表
导言
第一章 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的时代特征及其成因
一、晚明的工艺风格及其成因
二、“清三代”的工艺风格与影响
三、清末至民国的工艺风格之嬗变
第二章 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与当代工艺
一、明清寿山石纽雕不同于当下工艺风格成因
二、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的行刀技法
三、明清寿山石印纽雕的当代价值
第三章 明清寿山石纽雕范式与材质的关联
一、题材内容与材质选择
二、巧色运用与因材施艺
三、古代范式与石病规避
第四章 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的学习
一、当代雕刻者对明清寿山石纽雕学习的要点
二、多重领域元素的融合与活用
三、“先器识而后文艺”
作品欣赏
后记
艺海容物: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研究与传承是2021年由福建美术出版社出版,作者陈为新。
得书感谢您对《艺海容物:明清寿山石印纽雕刻研究与传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