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观念

时间的观念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部时间观念的演化史,从思想史的角度发掘了当代哲学和科学中时间再发现的意义。

内容简介

本书通过确立两类原始时间经验,标度时间经验和时间之流经验。构画在两类原始时间经验之上生长出来的众多时间观念的交响与变奏,从思想史的角度,发掘当代哲学和当代科学中时间再发现的意义。本书自出版以来已成为时间研究的权威文献。

作者简介

作者吴国盛,男,1964年9月生于湖北广济。现任清华大学科学史系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科技史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科技史学会科技史教育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曾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1999-201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1997-1999)。北京大学理学学士(1983)、哲学硕士(1986),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1998)。

主要研究方向西方科学思想史、现象学科学哲学与技术哲学、科学传播。主要学术著作有《什么是科学》(2016)、《希腊空间概念》(2010)、《技术哲学讲演录》(2009)、《时间的观念》(2006)、《追思自然》(1998),另有《吴国盛科学人文系列》四种(《科学的历程》、《现代化之忧思》、《反思科学讲演录》、《科学走向传播》)(2013)。曾获得第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1998)、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2002),博士论文《技术与形而上学》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2001),著作《科学的历程》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96)、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09),著作《时间的观念》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2008)。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第二版序

第一版序

第一章 导论:两种原型时间经验

一、时间的象征

二、计时与标度时间经验

三、生命体验与时间之流经验

四、时间概念的起源:先验的与后验的

第二章 中国传统时间观

一、测度时间概念

二、本源性的标度时间:“时”

三、对时间之流泰然任之

四、循环观与线性观

第三章 希腊传统:测度时间与循环时间观

一、淡薄的历史感

二、循环时间观

三、时间被消除或降格:爱利亚学派与柏拉图

四、时间是运动的数:亚里士多德

第四章 基督教文化:时间之流与线性时间观

一、强烈的历史意识

二、线性时间观反对循环时间观

三、时间之流的内在化

第五章 技术时代:测度时间与线性时间观

一、钟表:技术时代的象征

二、循环时间观抗拒单向线性时间观

三、时间的暴政

第六章 近代科学与物理时间的测度化

一、运动的数学化与测度时间的数学化

二、牛顿绝对时间观的起源

三、经典物理学拒绝时间之矢

四、相对论的时间观:测度时间的精致化

五、量子力学对时间观的影响

第七章 物理时间的哲学反思

一、笛卡尔

二、洛克

三、贝克莱

四、莱布尼兹—克拉克论战

五、康德

六、彭加勒

七、迈耶松

第八章 进化与深时的发现

一、地球演化的观念

二、化石的意义

三、地质深时的确立

四、进化论与深时难题

第九章 物理时间之矢的发现

一、热力学第二定律:时间之矢的浮现

二、经典力学对热力学的整合

三、经典框架中时间之矢的发现

四、热力学时间之矢的新诠释

五、混沌:开放未来的确证

六、物理时间再发现的意义

第十章 时间之流的哲学阐释

一、麦克塔加

二、柏格森

三、胡塞尔

四、海德格尔

附录 走向时间研究

人名索引

时间的观念是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吴国盛。

得书感谢您对《时间的观念》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抱怨的艺术 电子书
抱怨绝非一无是处,相反,抱怨得当可以有助于我们解决问题,并令人身心健康。
人生的智慧 电子书
翻开本书,让你读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与待人接物。
思考的智慧 电子书
本书考察了人的本质、宇宙的真相和思想的力量,是帕斯卡留在人间的风景。
思考的机制 电子书
世界创新思维之父爱德华·德博诺经典著作。
韩非的智慧 电子书
本书分为:韩非其人,比周而愚其君,民尊爵而重禄,愚者难说也,为其后可复者也等十四讲,诠释了“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的道理,折射出修身立德、治国理政,干事创业的宝贵经验和无穷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