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201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经过精心编校、全新设计、专家审核,推出了新版埃德加·斯诺著、董乐山译《红星照耀中国》,让这部被冷落多年的经典作品重新进入大众的视野,获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一年多时间销量达300万册,成为现象级的畅销书。2017年,《红星照耀中国》受到专家的重视,被选入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推荐给全国千千万万青少年学子。
为什么选择人文社版《红星照耀中国》?
1、语文教材推荐人民文学出版社《红星照耀中国》。
“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板块,专门推荐了《红星照耀中国》,书上有200多字原文引用了人文社董乐山译本《红星照耀中国》。教材连同推荐的还有人文社的另一部经典图书——王树增《长征》。
2、董乐山译本人文社《红星照耀中国》,公认经典,专有版权,只此一家。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一些译本,也叫《红星照耀中国》,实际它们冒用了董乐山先生的译名。董乐山译本于1979年翻译出版时,首次使用了《红星照耀中国》的译名,而此前其他版本均叫作《西行漫记》等译名。
董乐山先生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翻译家,他的译作《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等均有广泛影响。1976-1979年,他历时三年,耗费大量心血与精力,全面翻译了这部红色经典。董乐山译本《红星照耀中国》在国内流传近40年,不论在翻译的水准,原版忠实度还是表述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上,都毋庸置疑的经典,是大师级翻译家的心血译作。
3、董乐山译本译文更完整。
董乐山译本在“复社版”基础之上补充了原先没有涉及的内容,例如“那个外国智囊”一节。除此外许多的细节,董乐山在新译本中都做了翻译补充。
4、董乐山译本更加清晰流畅,适合青少年读者阅读。
对于“复社版”没有翻译清楚的问题,董乐山译本进行了认真的梳理。
5、董乐山译本修改了多处“复社版”中地名、人名、文献资料名的误译及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地方。
内容简介
《红星照耀中国》(曾译《西行漫记》)自1937年出版以来,畅销至今。董乐山译本是今天了解中国工农红军的经典读本。本书真实记录了斯诺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报道了红色根据地的情况。
此次新版配有十余幅珍贵历史照片,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的经典版本。
本书为教育部八年级(上)语文教科书名著导读指定书目。
作者简介
埃德加·斯诺,美国著名记者。他于1928年来华,曾任欧美几家报社驻华记者、通讯员。1933年4月到1935年6月,斯诺同时兼任北平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1936年6月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成为采访红区的西方记者。
董乐山,翻译家,作家。生于浙江省宁波市。1946年冬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英国文学系。译作《第三帝国的兴亡》(合译)、《一九八四》《西方人文主义的传统》《红星照耀中国》等均有广泛影响。
章节目录
中文重译本序
1938年中译本作者序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二 去西安的慢车
三 汉代青铜
四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一 遭白匪追逐
二 造反者
三 贺龙二三事
四 红军旅伴
第三篇 在保安
一 苏维埃掌权人物
二 共产党的基本政策
三 论抗日战争
四 悬赏200万元的首级
五 红军剧社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员的由来
一 童年
二 在长沙的日子
三 革命的前奏
四 国民革命时期
五 苏维埃运动
六 红军的成长
第五篇 长征
一 第五次国剿
二 举国大迁移
三 大渡河英雄
四 过大草地
第六篇 红星在西北
一 陕西苏区:开创时期
二 死亡和捐税
三 苏维埃社会
四 货币解剖
五 人生50始!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一
一 同红色农民谈话
二 苏区工业
三 “他们唱得太多了”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一 “真正的”红军
二 彭德怀印象
三 为什么当红军?
四 游击战术
五 红军战士的生活
六 政治课
七 红色窑工徐海东
八 中国的阶级战争
第九篇 战争与和平
一 再谈马
二 “红小鬼”
三 实践中的统一战线
四 关于朱德
第十篇 回到保安
一 路上的邂逅
二 保安的生活
三 俄国的影响
四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共产国际
五 那个外国智囊
六 别了,红色中国
第十一篇 又是白色世界
一 兵变前奏
二 总司令被捕
三 蒋、张和共产党
四 “针锋相对”
五 友谊地久天长?
六 红色的天际
附一:《西行漫记》新译本译后缀语·董乐山
附二:斯诺在西北苏区的摄影采访活动·董乐山
附三:斯诺的客厅和一二·九学生运动·董乐山
红星照耀中国是2017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美]埃德加·斯诺。
得书感谢您对《红星照耀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