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与唯物史观形态研究

创新实践与唯物史观形态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通过对创新实践范畴的剖析,从马克思立足于实践观实现了对传统哲学的革命这一事实出发,把实践进一步划分为常规实践和创新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指出了创新实践更能体现实践的“自由的自觉的活动”这一人的本质存在方式,正如马克思通过确立实践存在论构建了历史存在论的唯物史观一样,当今时代迫切需要在创新实践基础上进一步确立创新实践存在论的唯物史观。

在此基础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创新实践与人的本质论、创新实践与历史动力论、创新实践与人民价值论、创新实践与发展本质论等基本问题,力求在创新实践的基础上推进以实践生成论为基础的唯物史观的发展,期望助推学界更加深入理解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的深邃思想,充分彰显唯物史观的时代意义,深入探索唯物史观的当今理论形态。

作者简介

作者董振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哲学教研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应用哲学研究会会长,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央国家机关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哲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承担“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哲学基础研究”“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精神实质、实践要求与改革攻坚研究”“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整体文明建设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及发展趋势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大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求是》《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哲学研究》等报刊上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篇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人民出版社出版《创新实践论》《治国理政思想方法十讲》等专著10多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出版说明

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三、相关问题研究状况

第一章 实践形态的演变及创新实践范畴的出场

一、人类社会实践形态的历史演变

二、创新实践范畴的提出

三、创新实践是人类实践的高级形式

四、创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

第二章 创新实践的基础理论

一、创新实践的内在结构

二、创新实践的外部环境

三、创新实践的生成机制

四、创新实践的基本特点

五、创新实践的主要类别

第三章 创新实践与人的本质论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三重规定

二、创新实践是人的本质的充分体现和深刻确证

三、创新实践是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第四章 创新实践与历史动力论

一、社会发展动力理论的历史回顾与现状

二、技术创新实践是物质文明发展的超常动力

三、制度创新实践是制度文明发展的直接动力

四、知识创新实践是精神文明发展的直接源泉

五、三大文明的系统作用推动着社会不断进步

第五章 创新实践与人民价值论

一、创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革命

二、马克思主义价值论的实践本质

三、社会主义本质的实践价值论规定

第六章 创新实践与发展本质论

一、发展和创新实践本质上是统一的

二、创新实践是解决发展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创新实践对科学发展本质的深刻揭示

四、创新实践是社会发展战略的灵魂

结束语:永无止境的创新实践问题

一、创新实践本身的发展永无止境

二、创新实践理论的研究永无止境

三、创新实践理论的应用永无止境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创新实践与唯物史观形态研究是2019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董振华。

得书感谢您对《创新实践与唯物史观形态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儒家义利观逻辑演变的唯物史观阐析 电子书
本书主要论述了儒家义利观的四次演变即春秋战国时期、秦汉隋唐时期、宋至明中叶时期和明末清初时期。儒家义利观贯穿中国古代伦理思想史,经历了春秋、战国、秦汉、隋唐、两宋、明清等发展阶段,其中先秦和宋明时期是“义利之辨”的论辩高峰。
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 电子书
本书从创新思维与科技创新、TRIZ创新方法的教育与培训角度出发,所涉及的知识面较广,编排中又充分考虑了教学的特点,内容涉及科技创新与知识创新的重要概念、发明问题的传统方法、创新思维与技法、TRIZ创新方法基础、技术系统的进化、发明原理与应用、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科学效应与应用、工业工程方法、精益生产与精益物流、六西格玛管理体系,以及6个内容丰富又实用的附录。本书各章都精心安排了
创新思维与案例 电子书
本教材适用本专科学校的商务创新与创造、创新思维等课程。商学院国际商务专业开设的《商务创新与创造》课程为专业必修课,本教材是针对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设计的。本教材共分为三大模块、九个篇章,旨在帮助读者系统地掌握创新的基础知识、工具和实践方法。第一模块为基础篇,包括第1至3章。第1章首先介绍了创新的内涵、作用、分类和来源,为读者提供了创新基本概念的认识。第2章深入分析了逻辑思维、发散思维、想象思维
安德森“类型学”唯物史观思想研究.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丛书 电子书
本书主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理论为立脚点,从总体上把握英国新马克思主义学者佩里·安德森对于唯物史观的科学阐释,认为安德森在综合采用经典马克思主义、英国经验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和欧陆理性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类型学”的唯物史观思想。
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多维度研究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即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当代新出现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苏共意识形态的终结及其原因等维度,对当代国外意识形态从实践到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内容到形式、从类型到结构、从特征到功能、从存在方式到传播方式、从形成机制到作用机制、从研究视角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挑战与启迪,并对我国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