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事艰难:柏拉图希琵阿斯前篇义疏

美事艰难:柏拉图希琵阿斯前篇义疏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解读和翻译柏拉图《希琵阿斯前篇》为主要内容,打破《希琵阿斯前篇》固有的美学面貌,从政治哲学着手研究《希琵阿斯前篇》。

内容简介

《希琵阿斯前篇》是一篇古希腊美学对话。本书是对柏拉图《希琵阿斯前篇》的全面解读。

本书分为五部分:引言部分从朱光潜翻译《希琵阿斯前篇》遗留的问题出发,重新挑起《希琵阿斯前篇》对话性质的争论,并以尼采为榜样,从美学问题着手进而延伸至苏格拉底问题。第二章分析朱光潜漏译的开场部分,并试图证明,苏格拉底与希琵阿斯争论的焦点——智慧是否要远离政治——才是理解整篇对话的钥匙。第三章分析了希琵阿斯的三次定义,揭示了希琵阿斯思想的相对主义性质;第四章分析了苏格拉底的三次定义,考察了定义不充分的缘由以及阻碍定义成立的因素。第五章从对话的结尾引申出梭伦箴言的问题,对比考察了阿尔喀比亚德的美好事业(政治)与苏格拉底的美好事业(哲学),最终证明,哲学比政治更加高贵。

作者简介

作者王江涛,中山大学哲学博士,波士顿学院访问学者,华东政法大学外法史博士后,现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已发表论文《试论古典政治哲学中的勇敢美德》《“美学”作为一种政治哲学》《托马斯自然法学说的基本困境》等,已出版著作《苏格拉底与希琵阿斯》(编译)。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第一章 远离政治?

第一节 智慧(281a—283b)

第二节 礼法(283b—286c)

第三节 “某人”(286c—287c)

第二章 希琵阿斯的定义

第一节 少女(287c—289d)

第二节 黄金(289d—291c)

第三节 葬礼(291c—293d)

第三章 苏格拉底的定义

第一节 合适(293d—294e)

第二节 功用(295a—297d)

第三节 快乐(297e—304a)

第四章 美事艰难?

第一节 箴言

第二节 上升

第三节 沉醉

尾声

附录《希琵阿斯前篇》

一、智慧(281a—283b)

二、礼法(283b—286c)

三、提问者(286c—287e)

四、少女(287e—289d)

五、黄金(289d—291c)

六、葬礼(291c—293d)

七、合适(293d—294e)

八、功用(295a—297d)

九、快乐(297e—304a)

十、演说(304a—304e)

参考文献

美事艰难:柏拉图希琵阿斯前篇义疏是2019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江涛。

得书感谢您对《美事艰难:柏拉图希琵阿斯前篇义疏》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杂阿含经(上) 电子书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
中阿含经(下) 电子书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
增一阿含经(上) 电子书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
增一阿含经(下) 电子书
汉译四部《阿含经》——《杂阿含经》、《中阿含经》、《长阿含经》与《增一阿含经》,是由佛陀的圣弟子于佛陀般涅槃的当年夏安居时结集出来的,忠实地汇集了佛陀自成佛以来至般涅槃前所宣讲的教法,由此说明了《阿含经》的原始性、根本性与权威性。在汉传佛教的三藏典籍中,《阿含经》就代表着原始佛教,也是印度部派佛教时期所公认的“根本佛法”。为便于广大信徒与学者更好地了解、学修原始佛教,本书校注者以高丽藏为底本,尽量
在观念与思想之间:论先秦义范畴之生成 电子书
一个”义“字,构成了中华民族怎样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