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我国著名史学家冯尔康文集,本册主要收录清代宗族史和谱牒学史的论文。
内容简介
《冯尔康文集》10卷本是为迎接南开大学百年校庆出版的历史名家文集。《冯尔康文集》10卷本分别为《社会史理论与研究法》《古代宗族与社会结构史》《清代宗族史论》《近现代海内外宗族史研究》《清史专题研究》《雍正帝及其时代》《徽学研究》《文化史散论》《史料学研究》《师友述怀·序跋札记》。文集收入冯尔康的学术论文、读史札记、序跋书评、回忆文章等,共计403篇,460万字。
《清代宗族史论(冯尔康文集)》主要收录的是清代宗族史和谱牒学史的论文,包括清朝宗亲法及其指导思想、总论清代宗族特点、清代宗族载体、清人族谱4个栏目,综论了清代宗族状况、宗族的社会属性及其演变,研究了族长制的特点、祖坟建设、祠祭墓祭、义产与助学、修纂族谱、清朝政府与宗族的互动关系等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冯尔康,1934年出生于江苏仪征,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退休教授。著有《雍正传》《清史史料学》《中国古代的宗族与祠堂》《清代人物传记史料研究》《中国社会史概论》《18世纪以来中国家族的现代转向》《雍正帝》等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解题
清朝宗亲法及其指导思想
清律的诸种同罪异罚及制订原则
一、诸种不同人群的同罪异罚
二、同罪异罚对宗族制的维护
三、制订同罪异罚的宗族伦理和名分法理
国法·家法·教化
一、研究国法与家法关系在于明了古代宗法社会的基础
二、国法中有关宗族的立法
三、家法对国法的维护
四、国法、家法的结合点与教化作用
宗法观念与清代职官制度
一、官员的宗亲回避
二、官员的丁忧与起复
三、官员终养
四、官员及其尊亲的接受封赠
五、官员子孙的承荫恩典
六、官员的出继归宗与更名复姓
简论清代宗族的“自治”性
一、何谓“自治”“自治性”
二、清代以来人们对宗族“自治”的认识
三、清代宗族内部生活中自治性的表现
四、国家赋予宗族的自治事项及其原因
五、宗族“自治”的社会作用
六、宗族自治性研究的当代意义
总论清代宗族特点
清代宗族的社会属性
一、从林语堂对家族制度的认识谈起
二、拥有众多成员的宗族团体的普遍存在
三、族长的产生、职权与族人合议
四、“自治”:宗族对族人、村落的管理与社区生活的参与
五、宗族的忠孝伦理与依附朝廷
六、宗族是含有宗法因素的自治性、互助性团体
清代宗族制的特点
一、宗族的绅衿化与富裕田主商人化
二、宗族紧密为政权服务
三、“敬宗收族”的努力与成效的不相适应
清代宗族族长述论
一、族长的遴选、条件与实际人选
二、族长的职责及对其要求
三、族人会议与族长权限
四、族长宗法成分的削弱
清代宗族文化
一、清朝倡导宗法伦理及宗族政策
二、民间宗族组织形态、活动与宗法观念
三、变异性宗法宗族观念
四、宗族文化的影响
清人“礼以义起”的宗法变革论
一、世道变异,家族理论和制度必须更新
二、小宗法主张者的立论与内涵
三、坚持小宗论中的大宗说
四、以小宗法为主的大小宗结合论
五、“聚百世于一堂”的“一本观”
六、各派家族观共同的思想成分
七、变革观念产生于社会实践和家族民众化
清代宗族载体
族规所反映的清人祠堂和祭祀生活
一、宗约确定祠堂组织法
二、族人参与祭祖及其方法的族规
三、各类祠堂体现血缘的、社会的等级制
论清代苏南义庄的性质与族权的关系
一、义庄遍布苏、松、常三府
二、义田的性质和作用
三、义庄是维护封建宗族制度的重要措施
四、义庄是族权的经济基础
清代宗族祖坟述略
一、祖坟观念
二、祖茔建设规制
三、祖坟的维护
四、置坟田以护坟与祭扫
五、祖坟的功能
清代北方宗族的祖坟建设与祭祀活动
一、宗族的清明会与祖坟祭祀
二、祖坟建设与保护规则
三、祖坟祭祀情形
清代宗族祭礼中反映的宗族制特点
一、前言:祭礼最重要的观念与清代宗族祭礼改革精神
二、以始祖、始迁祖为祭祀对象与宗族之扩大
三、配享对象、主祭人选体现的宗族望族追求
四、祭祀中族人叙礼、饮胙礼与收族
清代宗族与族人丧礼
一、前言:丧礼是古代传承最为完善的人生礼仪
二、清朝丧礼法规与宗族的维护态度
三、宗族关于丧葬过程礼仪的规范
四、宗族协助族人治理丧事的规范与实践
五、宗族极力反对丧葬中的四项习俗:用僧道、开宴戏、停丧不葬和火葬
六、余论:人生终结的丧礼,有益于家庭的传承和社会的稳定
清代宗族的兴学助学及其历史意义
一、宗族、家庭培养光宗耀祖仕宦高义人才的共识
二、宗族兴办族学及礼聘塾师、教育方针
三、宗族赞助、奖励族人修业与进学
四、族学的历史意义
18、19世纪之际的宗族社会状态
一、宗亲间的互助与互救
二、宗族公产、公益与纠纷
三、宗族意识与通财观念
四、法律法令强力维护宗法宗族
五、小议宗族的社会功能与特性
清代的家庭结构及其人际关系
一、多种类型的家庭结构
二、以丈夫为主宰的夫妻关系
三、“天合”的父子关系
四、家长制家庭的特点和历史影响
清人族谱
略述清代人“家谱犹国史”说
一、官修史书有制度与私修族谱成习惯
二、史之善恶并书与谱之隐恶扬善
三、史以治国与谱以齐家
四、国史、族谱共同维系人伦的共性
五、谱犹史说释放出民众有自身史书的信息
宗族不断编修族谱的特点及其原因
一、族谱不断续修的特点
二、续谱克服各种难题
三、续修族谱的原因——存续宗法性宗族的愿望
清人谱法中求实际与慕虚荣的矛盾观念
一、前言
二、姓源、初祖、始祖、远年世系和联宗合谱
三、史志体例
四、善恶并书与书善不书恶、削谱种种
五、女性、两性关系书法
六、对异姓继入与族人继出的排斥与吸纳
七、名讳与称谓的回避
八、生卒年、殇逝与丧服
九、结论
清人谱序阐述的宗族建设理论
一、小宗法论是宗族建设的理论基础
二、族谱合族论是宗族扩大成员的理论
三、编纂族谱保存宗法遗意论
家谱的学术价值与现代社会价值
一、家谱的学术研究价值
二、家谱的现实社会价值
三、续修家谱之我见
朱次琦的为人与谱牒学研究
一、朱次琦的经世思想、宗亲活动和谱学著述
二、朱次琦对谱牒学的贡献
清代宗族史论(冯尔康文集)是2019年由玖壹合创出版,作者冯尔康。
得书感谢您对《清代宗族史论(冯尔康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