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中俄社会比较研究项目”第五期成果。
内容简介
本书从我国历史上关于平等和公正的观念演变入手,分析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和收入差距的变化,探讨了结果公平与机会公平的关系以及作为社会事实的平等和作为价值判断的公正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较之经济平等更为广泛的社会平等问题。另一方面,全书探讨了俄罗斯社会中出现的不平等现象的合理性,政府为减少社会不平等,落实社会公正原则,以及为人们提供平等的机会以确保实现符合其能力和愿望的有价值的生活而采取的措施。
作者简介
作者李培林,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学部委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社会学研究》编委会主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常务副组长;兼任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社会学组召集人、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改革的社会学分析》(1995)、《村落的终结》(2004)、《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结构转型》(2005)、《和谐社会十讲》(2006)、《李培林自选集》(2010)、《社会转型与中国经验》(2013)、《社会改革与社会治理》(2014)。主编年度《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平等与公正的变化
一 我国关于平等和公正观念的演变和历史溯源
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关于社会平等和公正的政策调整
三 近40年来我国收入分配的变化
四 教育公平、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平等
当代俄罗斯的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
一 俄罗斯不平等的社会经济因素
二 民众意见中反映出的极度不平等
三 关于合理和不合理的不平等
四 过去和现在的不平等
五 不平等阻碍了俄罗斯的发展
第一篇 平等、社会公正的思想传统
社会公平与公正在中国:概念与思想的历史嬗变
一 “公平”与“公正”的概念史:中文语境下的历史与阐释
二 古代思想中的公平与公正观:从“以礼分施”到“均平”社会
三 传统乡土社会的公平公正:从家训到乡规民约
四 近现代思想中的美好社会:从天下为公到世界大同
五 公平公正的现代探索:从按劳分配到共同富裕
六 结语
俄罗斯社会思想中的公正问题
一 俄罗斯文化中公正表征的起源
二 新时期俄罗斯公正观念的兴起
三 革命年代来临之际的公正之争
四 公正和革命性变革
五 公正观的演变和资产阶级化的发展过程
六 结论
第二篇 收入差距和不平等
中国居民收入增长和收入差距演变
一 中国居民收入增长的总体趋势
二 中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宏观变动趋势
三 对中国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宏观结构解释
俄罗斯家庭收入的平等与公正
一 俄罗斯的收入不平等:普遍特征
二 不平等和贫困
三 收入和财富集中
四 先赋性因素在收入不平等发展中的作用
五 人们对收入不平等的看法以及对公平性的判断
六 结论
第三篇 居民的消费差异和影响因素
中国家庭消费中的社会平等与公正
一 消费公正和消费差距
二 我国城乡和阶层间的消费鸿沟
三 我国消费不平等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四 研究结论
俄罗斯的社会不平等与家庭消费的差异化
一 问题界定
二 社会分层与消费者行为的差异化
三 消费支出的差异化
四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水平和结构的不平等
五 职业差异以及其他导致消费不平等的因素
六 结论
第四篇 劳动和就业中的公平公正
中国就业不公平研究:基于脆弱就业的视角
一 就业公平研究的文献回顾和评述
二 脆弱就业视角的研究设计与研究假设
三 就业公平模型的数据分析及结果
四 结论与讨论
俄罗斯劳动和就业领域的社会公正
一 研究问题说明
二 对社会公正的总体看法
三 工作状况满意度:员工之间的差异和共性
四 工人权利的侵犯
五 改善工作状况的策略
六 结论
第五篇 教育中的平等和公正
中国教育中的社会平等与公正
一 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与基础教育领域的不均衡现象
二 趋近普及的高中阶段教育与教育分流现象
三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等教育不平等
四 持续存在的社会阶层之间的教育机会不平等现象
五 结论
俄罗斯教育中的社会公正
一 俄罗斯社会的公平性和受教育机会
二 评价学校成绩的公平性
三 微观公正与教育
四 将教育视为资源
五 结论
第六篇 住房和社会保障的平等和公正
中国住房与社会保障的平等公正
一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二 中国住房与社会保障差异
三 结论与讨论
现代俄罗斯住房和社会保障方面的平等与公正
一 房地产行业发展和住房不平等的主要趋势
二 当前社会保障制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三 结论和讨论
第七篇 性别平等和社会公正感知的性别差异
中国社会经济地位及其认同的性别差异
一 性别平等的相关研究综述和宏观背景
二 客观社会经济地位获得的性别差异
三 主观社会经济地位认同的性别差异
四 总结与讨论
俄罗斯的男性和女性如何看待社会公正
一 当今俄罗斯社会的性别不平等背景
二 不同性别对社会公正的感知:理论前提
三 数据基础和分析程序
四 男性和女性对俄罗斯社会公正的评价
五 男性和女性的待人不公正的原因
六 结论和讨论
第八篇 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发展差距
中国区域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差距
一 关于发展不平等的研究综述
二 区域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
三 区域之间就业质量的差距
四 区域之间社会保障的差异
五 公众生活压力和社会问题的区域比较
六 结论和讨论
俄罗斯城乡和地域之间的发展差距和公正感知差异
一 不平等和公正感知:交叉点
二 地域不平等背景下的社会公正评估
三 物质因素背景下的社会公正感知
四 其他无形的不平等和社会公正感知
五 结论和讨论
第九篇 公众社会公平感和社会公平性
中国公众社会公平感的特征和趋势
一 公众社会公平评价的变动趋势
二 公众社会公平评价结构的变动趋势
三 社会公平感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
四 社会公平评价与社会态度分析
五 结论和讨论
俄罗斯阶级意识中的社会公平性
一 有关阶级意识研究的理论和实证方法
二 当代俄罗斯社会学中的阶级意识研究
三 阶级系统(阶级操作化)
四 俄罗斯民众的社会公平性评价
五 不公平的原因:制度公平和分配公平
六 结论和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中俄社会平等和公正:比较与评估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李培林。
得书感谢您对《中俄社会平等和公正:比较与评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