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龙榆生全集的整理,实际上是一个梳理现代意义上的词学学科建立的过程。从专著到词选,再到词学题跋,比较全面地呈现出20世纪词学发展的一个走向和轮廓。
内容简介
本书收龙榆生学术论文四十余篇。其中词学论文三十余篇,以《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为基础;其他学术论文十余篇,据各类期刊及其手稿增补。两者衷为一集,以论文发表时间(讲义以刊印时间、未刊稿以写作时间)为序,以观龙先生治学全貌。
作者简介
作者龙榆生,我国著名的词学家,民国四大词人之一。本名沐勋,又名元亮,晚年以字行,别号忍寒居士、风雨龙吟室主、怨红词客等,又以兄弟行七而自称龙七,江西万载人。他一生致力于词学研究,被称为中国词学学科的奠基人,曾主编《词学季刊》《同声月刊》等刊物,在词学界产生极大的影响。撰著有《词学十讲》《词曲概论》《唐宋词格律》等多部经典著作和大量词学论文,编选有《唐宋名家词选》《近三百年名家词选》等,均为词学研究者、爱好者的案头必备典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整理説明
稼軒先生年譜
周清真評傳
小引
清季四大詞人
小引
王鵬運
文廷式
鄭文焯
況周頤
最近二十五年之詞壇概況
緒言
整理部
製作部
研究部
結論
詞體之演進
一 正名
二 樂曲之嬗變及其繁衍
三 本論
四 結論
論賀方回詞質胡適之先生
結論
蘇辛詞派之淵源流變
引論
一 蘇辛以前之歌詞風尚
二 蘇辛詞之特徵
三 蘇辛詞之先導
四 蘇辛詞派之造成
五 蘇辛詞派在南宋之發展
選詞標準論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詞律質疑
一 北宋詞但言樂句無四聲之説
二 四聲清濁與音譜關係
三 近代詞人以四聲清濁當詞律之不盡可信
四 結論
彊邨本事詞
彊邨詞前集
寒灰集
懷舟集
從舊體歌詞之聲韻組織推測新體樂歌應取之途徑
研究詞學之商榷
一 聲調之學
二 批評之學
三 目録之學
四 餘論
蘇門四學士詞
秦觀
黄庭堅
晁補之
張耒
兩宋詞風轉變論
一 引論
二 南唐詞風在北宋之滋長
三 教坊新曲促進慢詞之發展
四 曲子律之解放與詞體之日尊
五 大晟府之建立與典型詞派之搆成
六 南宋國勢之衰微與豪放詞派之發展
七 文士製曲與典雅詞派之昌盛
八 結論
今日學詞應取之途徑
東坡樂府綜論
清真詞敍論
漱玉詞敍論
論詞譜
南唐二主詞敍論
論平仄四聲
一 論四聲與樂律之關係
二 論四聲之性質
三 論平仄在歌詞上之運用
四 論去聲字在歌詞上之特殊地位
五 論拗體澀調應嚴守四聲
六 論去聲字在詞中轉折處之關係
令詞之聲韻組織
填詞與選調(1937)
駢文雜話
一 王荆公與岳武穆之章表
二 再談靖康建炎間制誥
三 李文忠公奏稿
四 越縵堂駢文
五 李義山之四六文
六 東坡先生之四六文
七 宋人上梁文
八 宋南渡初制誥
九 孫益庵之駢文學
十 顧亭林先生之駢文
詩教復興論
一 論詩教之重要
二 論詩體之變化與樂制爲推移
三 論詩教衰敝之原由
四 復興詩教之方針與今後詩家之責任
填詞與選調(1941)
一 詞調之由來
二 選調與選韻
三 今日填詞宜用之曲調
讀詞隨筆
一 《湖海樓詞》
二 《曝書亭詞》
三 《飲水詞》
晚近詞風之轉變
一 清季詞風轉盛之原由
二 晚近詞壇之領袖作家
三 晚近詞家之流弊
四 今後詞學必由之途徑
水雲樓詞
近代名家詞集《水雲樓詞》二卷、《水雲樓詞續》一卷江陰蔣春霖撰
【附録】
與龍榆生言蔣鹿潭遺事
與龍榆生書
論常州詞派
一 引論
二 常州詞派之由來
三 常州詞派之宗旨
四 常州詞派之拓展
五 結論
清詞經眼録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創製新體樂歌之途徑
一 引論
二 周秦以來之樂歌形式
三 唐宋金元以來之樂歌形式
四 新體樂歌之聲韻辭采
陳海綃先生之詞學
一 海綃先生之身世與交游
二 海綃先生之詞學
三 海綃先生之詞品
風入松(丁卯重九)
如何建立中國詩歌之新體系
《詞林逸響》述要
詞曲概説
介紹文學遺産的方式問題
一 學習文學遺産問題的提出
二 中國語言的特性和古詩今譯的商榷
三 我的介紹文學遺産計畫
附録
《中國古典文學圖解叢刊》編輯體例
我們應該怎樣繼承傳統來創作民族形式的新體詩
一 什麽是中國民族詩的傳統?
二 我們應該怎樣來繼承中國民族詩的傳統?
試談辛棄疾詞
一 辛棄疾在詞學發展史上的地位
二 稼軒詞裏所表現的作者本懷
三 辛棄疾和陳亮的贈答詞
四 退閑生活中的辛詞别調
古籍的標點和校勘
談談詞的藝術特徵
宋詞發展的幾個階段
一 宋詞的先導
二 宋初令詞的繼續發展和慢曲長調的勃興
三 柳永、蘇軾間的矛盾和北宋詞壇的鬥争
四 北宋詞壇的兩個流派
五 南宋詞風的轉變和蘇辛詞派的確立
六 姜夔的自度曲和南宋後期的詞風
七 結論
試論朱敦儒的《樵歌》
讀王船山詞記
一 鼓棹初集
二 鼓棹二集
三 瀟湘怨
龙榆生学术论文集(全二册)是2017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作者龙榆生。
得书感谢您对《龙榆生学术论文集(全二册)》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