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一本祝贺吴荣曾先生九十华诞的论文合集。
内容简介
为祝贺吴荣曾先生的九十大寿,吴先生的弟子门生,北大历史学系和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的晚辈同仁,依照近年来的学界传统,编集了这部先生九十华诞的纪念论文集,以此向吴荣曾先生的渊博学养、道德文章致敬。
作者简介
编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始于1899年京师大学堂设立之史学堂,是近代中国最早的国立史学高等教育机构。该系现有世界史、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历史地理学、专门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及考古学8个二级学科。拥有2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国家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1个历史学博士后流动站。共有1个系直属科研实体,2个藏书共达20万册并有珍本、善本等特藏的专业图书馆,1个史学文献数字化实验室。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
出版弁言
編集説明
我和先秦史及秦漢史
一
二
三
四
吴榮曾先生訪談
恭賀吴榮曾師兄九十大壽
我印象中的吴先生
魯殿靈光,史家風範——從吴榮曾先生的來信想到的
從古漢語中“善”的用法談到《老子》中的“善”
引言
一、帶賓語的動詞性的“善”
二、當“能把事(或某種事)做得很好”、“能幹(能力强)”之類意思講的“善”
三、“善者”、“善人”及一些有關問題
四、先秦漢語中“善”字的其他用法
五、關於“善”字字形表示的意義及其本義的討論
六、《老子》中的“善”
追記
夏商手工業者的身份與地位
一、夏代手工業生産者的身份與地位
二、商代手工業生産者的身份與地位
喀左銅器群禮器器用與殷周族群文化興替
一
二
三
四
漆即豳都考
西周銅器銘文“毋望”含義説解
一、伯簋“其世毋望”
二、衛簋“世毋望”
三、獻簋“十世不望”
秦武公銅器銘文的新發現
一、與晋公盤、盆銘文比較
二、釋“卲合皇”
三、祭祀與受福
四、秦晋文化的關係,兼説平陽秦武公墓
温銅銘札——所謂“仲催父鼎”的器主辨析
棗莊徐樓春秋墓分析
一、棗莊徐樓M1、M2隨葬青銅器組合所反映的問題
二、徐樓M1隨葬青銅器的文化歸屬
三、徐樓村M2出土器物分析
四、小結
墨子“背周道而用夏政”考論——論墨子的勤儉苦行精神
引言:墨子對大禹治水奉獻精神之繼承
一、墨子的節用思想
二、節用思想與等級制
三、墨子節葬與儒家禮制
四、墨子薄葬法及其淵源
五、墨子關於節葬的論述
六、“非樂”在墨子思想中的地位
七、儒家樂論
八、墨子的非樂思想
九、從墨子對禮樂的態度評估墨子思想
結論:墨家與孔子儒學間的宗本流衍關係
山東鄒城南落陵村畫像的故事——“豫讓刺趙襄子”或“秦王謀殺燕太子”?
讀幣札記(二)
一
二
圜錢“衛”試析
“遵者”名義小考——《鄉飲酒禮上的遵與僎》補論
《周易》是中國古代内容充實,理論體系完備的哲學著作
小序
《禮記·禮運》篇“殽地”解——附論“地”觀念的起源
一、一段表述體例舛駁的話
二、關於“殽地”意藴的縷析
三、天尊地卑:“殽地”説的理論背景
四、附論:試説“地”觀念的起源
周代的人文覺醒與天文探索
一、周公立德:以君德與官德爲主體
二、東周:士君子之德的崛起
三、周代的天文探索與人文進步
先秦伐鼓救日考——日食救助方式中非理性因素研究
一、日食的記載
二、日食的救助及其非理性因素考察
三、小結
《嶽麓秦簡(伍)》001—008簡補釋
也談秦簡所見縣屬守吏
一、秦代守丞的身份
二、縣鄉機構的其他守官
三、秦簡中守與假
沅陵侯國志
一、侯國之前的沅陵
二、沅陵侯吴陽墓的考古發現
三、沅陵侯國志
附:吴榮曾先生指導整理里耶秦簡
廣州南越國宫苑遺址出土木簡釋文十則
小結
“蕭何爲主吏”考
一、秦代的“主吏”與“吏曹”
二、秦及漢初文獻中的“掾”
三、蕭何爲沛縣主吏令史
論樓蘭“當空道”
一、樓蘭“當空道”“當漢道衝”
二、地灣“空道”簡文的旁證與“張騫鑿空”的理解
三、樓蘭“攻劫漢使”
四、趙破奴“擊虜樓蘭王”
五、“以直報怨”:傅介子“誅斬樓蘭王”
六、班勇“樓蘭之屯”
七、婼羌與“高原絲綢之路”
漢武帝“立樂府”新解
一、關於樂府争議的回顧
二、武帝“立樂府”之前的漢樂府
三、武帝“立樂府”
四、餘論
《肩水金關漢簡》所見漢武帝“茂陵邑”探微
一、《肩水金關漢簡》所見“茂陵邑”里名考釋
二、與“茂陵邑”其他相關問題的討論
肩水塞漢簡研讀劄記二則
一、《甘露二年丞相御史書》人名“可置”小考
二、地灣漢簡《與成卿孟卿書》及相關簡牘補釋
天長紀莊木牘所見榬姓考
一、木牘所見漢代榬姓及其分佈
二、漢代榬姓播遷與武帝徙民會稽
三、漢代榬姓流變與《國三老袁良碑》
漢代“賦額”試探
一、關於漢代“賦額”的幾種主要觀點
二、從“鳳牘4號”探漢代“賦額”
三、從算賦用途之一——吏俸探漢代“賦額”
四、從獻費探漢代“賦額”
五、取民之賦無定額的影響
居延漢簡《彭與子侯書》校釋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陰微”解
一、
二、
三、
四、
五、
璽書考——兼論漢代詔書的若干問題
一、璽書發兵與《獨斷》“制書”條考辨
二、西北漢簡所見“詔書”與“皇帝璽書”
三、璽書史例及漢唐制度源流——兼論宣帝賜陳遂璽書事
四、結語
王充“崇漢頌聖”文化情結平議
一、崇今頌漢:王充的文化情結
二、王充“崇漢頌今”情結的深層次原因
三、漢代思潮與王充“崇漢頌聖”文化情結的成立
論漢代的法律教育
一、政府對法律教育的態度
二、教育方式
三、教材
簡牘時代的書寫——以漢晋視覺資料爲中心的考察
漢代的靈魂觀與死後世界觀
一、序論
二、表現於喪葬禮俗中的靈魂觀
三、靈魂不滅觀與厚葬風俗
四、死後存在形態
五、結論
《晋書·北狄匈奴傳》兩漢記事辨誤
一
二
三
統萬城與統萬突
北魏、北齊的門下省
唐虢國夫人衣食住行研究
引言 “車服邸第與大長公主侔”
一、虢國夫人的衣生活
二、虢國夫人的食生活
三、虢國夫人的住生活
四、虢國夫人的行生活
結語 女性視角與虢國夫人的衣食住行
道德仁義禮:“蜀學”核心價值觀
一、從孔夫子到董仲舒:儒家核心價值觀的繼承與演變
二、獨闢蹊徑:“蜀學”的核心價值觀構建
三、其他地區學人對“道德仁義禮”的運用
結語
試論宋以來史注中評點之風的興起與發展
金代買地券述略
一、宋金時期買地券文的定型
二、金代買地券出土概況
三、金代買地券文舉隅及其反映的宗教因素
四、金代與歷代買地券的異同
滿洲旗人家族的權力傳承、地位與利益——以八旗文武官員“兼佐領”爲視角
一
二
三
納蘭性德之詩學思想與詩作——讀詩札記之一
(一)
(二)
(三)
回憶王承祒
學術史上的失蹤者——王承祒先生對古史研究的貢獻
波斯統一度量衡與中國之比較研究
(一)大流士一世的改革
(二)波斯度量衡
(三)出土發現
(四)與兩河流域和埃蘭比較
(五)與中國比較
(六)秦漢的標準化
中國古代的虚歲與周歲
中國帝制時代“君主專制”問題片論
一、“專制”概念是否可以使用
二、“專制”是否意味著絶對不受制約
東亞農牧交錯帶的城址與環境——基於田野考察之歷史地理思考
一、桑乾河流域歷代城邑選址與分佈規律之比較
二、鄂爾多斯南緣歷代城邑與環境之演變
三、葫蘆河流域宋代堡寨與明代邊堡反映的農牧問題
論我國古代運河在統一國家疆域形成與發展中的歷史作用
一、統一王朝疆域及政治地理特徵
二、統一疆域發展中的運河作用
三、運河在區域統一走向大統一中的作用
四、東西之争到南北一體中的運河作用
五、大運河支撐南北一體格局
佛教大藏經的整理與數據庫建設——以明《永樂南藏》爲例
一、魯圖藏《永樂南藏》整理情況概述
二、魯圖藏本所見《永樂南藏》的補版、續刻與遞修
三、《永樂南藏》的經目編製與數據庫建設
結語
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叢刊
吴荣曾先生九十华诞颂寿论文集是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 编。
得书感谢您对《吴荣曾先生九十华诞颂寿论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