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法演进与新旧法对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法演进与新旧法对照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完整对照《民法典》各草案内容并对立法变化进行精准标注,将立法机关关于立法草案的说明全部收录并置于草案内容之前,读者由此可以完整了解《民法典》编纂历程及立法机关转变立场的具体考量

本书在新旧法内容的处理上并非进行简单对照,除对实质变化的条文进行标注外,特意增设“核心提示”栏目以指出立法实质变化及部分条文关键点,读者可以直接抓取“值得关注”的信息,这一栏目事实上也可起到“笔记区”的作用

内容简介

第十三届首三次会议5月28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民法典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和附则。婚姻法、继承法、民法通则、收养法、担保法、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民法总则同时废止。

《民法典》实施在即,如何准确适用《民法典》,落实《民法典》关于坚持主体平等、保护财产权利、便利交易流转、维护人格尊严、促进家庭和谐、追究侵权责任等基本要求,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准确适用《民法典》,我们有必要了解《民法典》的立法进程,从而准确把握立法原意;也有必要对《民法典》相较先前立法的立场转变了然于胸,在掌握新规则的基础上妥当处理新旧法的衔接问题。本书收录了民法典编撰中的立法演进过程和民法典草案演变对照,以对照、标注的方式,全面清晰展示了民法典立法进程,其中“立法演进”部分有助于学者研究,“新旧法对照”部分有助于理论与实务工作,集理论研究与实务应用于一体,是了解《民法典》立法进程、加强《民法典》执法司法活动、加强《民法典》普法工作以及从事民事法律制度理论研究的好帮手。

作者简介

顾问简介:

王利明

1960年2月生,湖北仙桃人,新中国第位民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法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兼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等职务。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人选、“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国家人才项目,被评为首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曾任中国人民大学常务副校长,第九、第十、第十一届首代表,第九届首财经委员会委员,第十、第十一届首法律委员会委员;长期参与民事立法工作,曾参与《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等多部法律的起草工作,并担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典编纂项目领导小组副组长深度参与民法典的编纂工作;已累计出版专著20余部,出版论文集《民商法研究》(第1辑至第10辑),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法学研究》等核心刊物,《人民日报》等重要报纸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多次获得国家、省部级科研奖项,4次获得教育部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主编简介:

石冠彬

1987年10月生,浙江诸暨人,法学博士,现任海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在站博士后,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理事、中国法学会商法学研究会理事、甘肃政法大学特聘教授等职务。主要从事民商法学研究,以规范解释学、裁判规则为研究兴趣,以“从现行法出发解决司法实务难题”为学术研究的基本立场。2016年博士毕业后,海南大学直接聘任教授岗位,2018年获博士研究生导师资格。累计在CSSCI收录刊物上发表论文40余篇,相关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刊物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2项)、海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委托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曾荣获海南省第十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奖励及海南大学“教学能手”等荣誉称号。

章节目录

目  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法演进

民法典各草案征求意见情况一览表

标注原则说明

总 则 编

立法机关对民法典总则编草案立法演变的说明

第一章 基本规定

第二章 自然人

第三章 法人

第四章 非法人组织

第五章 民事权利

第六章 民事法律行为

第七章 代理

第八章 民事责任

第九章 诉讼时效

第十章 期间计算

物 权 编

立法机关对民法典物权编草案立法演变的说明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物权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

第三章 物权的保护

第四章 一般规定

第五章 国家所有权和集体所有权、私人所有权

第六章 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第七章 相邻关系

第八章 共有

第九章 所有权取得的特别规定

第十章 一般规定

第十一章 土地承包经营权

第十二章 建设用地使用权

第十三章 宅基地使用权

第十四章 居住权

第十五章 地役权

第十六章 一般规定

第十七章 抵押权

第十八章 质权

第十九章 留置权

第二十章 占有

合 同 编

立法机关对民法典合同编草案立法演变的说明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合同的订立

第三章 合同的效力

第四章 合同的履行

第五章 合同的保全

第六章 合同的变更和转让

第七章 合同的权利义务终止

第八章 违约责任

第九章 买卖合同

第十章 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

第十一章 赠与合同

第十二章 借款合同

第十三章 保证合同

第十四章 租赁合同

第十五章 融资租赁合同

第十六章 保理合同

第十七章 承揽合同

第十八章 建设工程合同

第十九章 运输合同

第二十章 技术合同

第二十一章 保管合同

第二十二章 仓储合同

第二十三章 委托合同

第二十四章 物业服务合同

第二十五章 行纪合同

第二十六章 中介合同

第二十七章 合伙合同

第二十八章 无因管理

第二十九章 不当得利

人 格 权 编

立法机关对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立法演变的说明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生命权、身体权和健康权

第三章 姓名权和名称权

第四章 肖像权

第五章 名誉权和荣誉权

第六章 隐私权和个人信息保护

婚姻家庭编

立法机关对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草案立法演变的说明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结婚

第三章 家庭关系

第四章 离婚

第五章 收养

继 承 编

立法机关对民法典继承编草案立法演变的说明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法定继承

第三章 遗嘱继承和遗赠

第四章 遗产的处理

侵权责任编

立法机关对民法典侵权责任编草案立法演变的说明

第一章 一般规定

第二章 损害赔偿

第三章 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

第四章 产品责任

第五章 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

第六章 医疗损害责任

第七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责任

第八章 高度危险责任

第九章 饲养动物损害责任

第十章 建筑物和物件损害责任

附  则

立法机关对民法典附则的说明

附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旧法对照

法律规范简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直接关联法条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物权编直接关联法条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合同编直接关联法条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直接关联法条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直接关联法条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继承编直接关联法条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直接关联法条对照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

 ——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 王 晨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审议结果的

 报告

 ——2020年5月26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修改稿)》修改

 意见的报告

 ——2020年5月27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主席团第三次会议通过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 

后 记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法演进与新旧法对照是2020年由法律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利明。

得书感谢您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立法演进与新旧法对照》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法医影像诊断与鉴定 电子书
本书收集大量关于创伤的法医诊断、鉴定的案例,就如何依据影像学征象、诊断要点,发挥其在法医鉴定中的证据作用,进行了较详细的分析。
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 电子书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税务会计,先提出了"税务会计概念结构",并简述了纳税基础,之后按我国现行主要税种分章叙述其基本内容、应交税金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方法,其会计确认、计量与申报均以我国现行税收法规为准,其会计记录则体现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的"混合"。第二部分纳税筹划,先从理论上界定了税务筹划的基本含义、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然后从实务操作上简述了税务筹划的方法和技巧。
资产评估基础与实务 电子书
本书提供最新资产评估理论与实践,结合案例分析,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电子书
内容提要随着企事业单位的转制以及互联网时代劳动力市场的转变,已有的一些关于劳动关系的理论和操作实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本书的编写正是适应了上述需求。本书详细介绍了劳动关系的概念、表现形式、管理模式,劳动关系立法,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附有案例分析;同时,还将行政单位和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其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建立的社会关系也纳入了劳动关系的范畴,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
积极公民身份与社会建设 电子书
回顾百年来我们走过的从社会革命到社会建设的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