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仿真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具和方法

基于仿真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具和方法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基于仿真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具和方法》使用z新仿真技术对模拟IC设计进行全面、明确的指导,介绍基于仿真的模拟IC设计的原则和实践。

(1)逐步展示如何开发和部署用于物联网 (IoT) 和其他前沿应用的集成电路,是研究生和专业人士的理想选择。

(2)遵循自上而下的设计策略,详细介绍应用层、器件层和电路层IC设计,避免理论学习与工程应用的脱节问题。

(3)制定实用、随时可行的工程策略,指导读者解决实际设计问题,避免长时间的反复试验和错误,提高设计效率。

(4)借助开源平台Ngspice的SPICE仿真工具,提供大量设计实例和仿真代码,为读者从事电路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内容简介

《基于仿真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具和方法》主要介绍基于仿真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的原理与实践。作为综合性的教科书和使用指南,本书为基于仿真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提供了清晰的指导。本书逐步展示了如何有效地开发和部署用于前沿物联网(IOT)和其他应用的模拟集成电路,是研究生和专业人士的理想选择。本书由该领域的专家撰写,详细介绍了先进的仿真技术、运算放大器设计和模拟VLSI电路设计,展示了实用的、随时可以应用的仿真和工程方法,读者将学会如何处理实际的设计问题,避免多次尝试和出错。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使用免费软件Ngspice作为设计工具,并用于仿真教学。

·介绍在模拟集成电路设计中进行仿真的关键系统方法。

·由拥有11项专利的经验丰富的电气工程师撰写。

作者简介

Uğur Çilingiroğlu 于1973年获得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工业大学(İTÜ)电气工程硕士学位,1978年获得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微电子博士学位。目前在土耳其叶迪特佩大学(Yeditepe)担任教授,曾任İTÜ大学、得克萨斯A&M大学(TAMU)教授。著有多篇论文和两本图书:《双极和MOS晶体管的系统分析》《基于仿真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具和方法》。

章节目录

目录

1绪论1

2应用层面7

2.1引言7

2.2一阶直流响应9

2.2.1一阶开环直流传输特性和量程限制9

2.2.2基于虚短近似的直流分析11

2.3统一闭环模型20

2.3.1通用外部网络模型20

2.3.2反馈和输入因子的提取过程22

2.4直流响应的准确建模25

2.4.1开环和闭环直流传输函数26

2.4.2直流误差27

2.5频率响应36

2.5.1小信号频率响应37

2.5.2压摆受限时的带宽45

2.5.3谐波失真49

2.6阶跃响应54

2.6.1压摆不受限时的阶跃响应54

2.6.2压摆受限时的阶跃响应57

2.7多极点系统的动态响应和稳定性61

2.7.1两极点系统的动态响应62

2.7.2环路增益、相位裕度和稳定性65

2.8外部网络对差模增益的影响70

2.9噪声74

2.9.1电源噪声74

2.9.2固有噪声分析基础75

2.9.3闭环噪声分析78

2.10全差分连续时间放大器83

2.10.1一阶直流响应和量程限制83

2.10.2统一闭环模型89

2.10.3直流响应的准确建模93

2.10.4频率响应和阶跃响应98

2.10.5环路增益、差模增益和噪声100

2.11离散时间放大器105

2.11.1基于电荷守恒的直流分析105

2.11.2统一闭环模型110

2.11.3直流响应的准确建模115

2.11.4瞬态响应118

2.11.5环路增益提取129

2.12全差分离散时间放大器132

2.12.1基于电荷守恒的直流分析132

2.12.2统一闭环模型134

2.12.3直流响应的准确建模134

2.12.4瞬态分析和环路增益提取137

2.13参考文献141

2.14习题141

目录

目录

3器件层面145

3.1引言145

3.2MOS晶体管基础148

3.2.1器件结构和电学端口148

3.2.2性能指标和设计参量157

3.3NMOS晶体管设计方程和工具159

3.3.1长沟模型159

3.3.2阈值电压163

3.3.3漏源饱和电压165

3.3.4方块电流167

3.3.5跨导效率169

3.3.6输出阻抗和厄利电压172

3.4PMOS晶体管设计方程和工具176

3.4.1强反型模型176

3.4.2亚阈值模型178

3.4.3阈值电压178

3.4.4漏源饱和电压、方块电流和跨导效率179

3.4.5输出阻抗和厄利电压181

3.5热效应186

3.6基于设计工具设定MOS晶体管偏置和尺寸188

3.7小信号模型和电路分析194

3.7.1MOS晶体管直流小信号模型195

3.7.2直流小信号电路分析196

3.7.3MOS晶体管容抗和高频小信号模型212

3.8MOS晶体管噪声模型225

3.9MOS晶体管用作开关232

3.9.1单个器件和传输门的开关特性232

3.9.2电荷注入和时钟馈通233

3.10电阻设计238

3.10.1电路结构和阻抗模型238

3.10.2准确度和精确度设计技术243

3.10.3MOS晶体管用作电阻248

3.11电容设计253

3.11.1MIM电容254

3.11.2MOS晶体管用作电容257

3.12参考文献261

3.13习题261

4电路层面269

4.1引言269

4.2电流源、电流沉和电流镜269

4.2.1基本概念和性能指标269

4.2.2电流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273

4.2.3基本共源共栅技术281

4.2.4低压共源共栅技术295

4.2.5自调节共源共栅(有源共源共栅)技术297

4.2.6自共源共栅技术300

4.3电流和电压参考源303

4.3.1分压型电流参考源303

4.3.2Beta乘数型电流参考源(自偏置电流参考源)307

4.3.3带隙基准电压参考源313

4.4基本放大器单元323

4.4.1共源放大器323

4.4.2源极跟随器325

4.4.3基本差分对332

4.4.4源简并差分对342

4.4.5超级跨导型差分对345

4.5基本跨导放大器350

4.5.1作为电压放大器时的直流传输特性350

4.5.2量程限制351

4.5.3直流差模增益和失调353

4.5.4频率响应和阶跃响应355

4.5.5噪声相关特性357

4.6对称型跨导放大器375

4.6.1电路结构和直流传输特性375

4.6.2量程限制377

4.6.3直流差模增益和失调378

4.6.4频率响应和阶跃响应379

4.6.5噪声相关特性394

4.6.6共源共栅对称型跨导放大器398

4.7折叠共源共栅跨导放大器411

4.7.1电路结构和直流传输特性412

4.7.2直流差模增益和量程限制413

4.7.3频率响应、阶跃响应和噪声相关特性415

4.7.4轨到轨折叠共源共栅跨导放大器424

4.8密勒型跨导放大器444

4.8.1电路结构和直流响应444

4.8.2频率响应和噪声相关特性446

4.8.3阶跃响应456

4.9基于推挽源极跟随器型输出级的运算放大器475

4.9.1电路结构和工作原理476

4.9.2直流响应478

4.9.3频率响应、阶跃响应和噪声480

4.10基于推挽共源型输出级的运算放大器496

4.11全差分跨导放大器和运算放大器513

4.11.1核心电路结构和特性513

4.11.2共模反馈电路518

4.11.3设计例子523

4.12参考文献545

4.13习题546

索引549

基于仿真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具和方法是2019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土]乌尔·奇林格鲁。

得书感谢您对《基于仿真的模拟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工具和方法》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MIMO多天线系统与天线设计 电子书
本书深入剖析多天线系统技术与应用,适合专业技术人员及高校师生阅读。
怎样识别和检测电子元器件(第2版) 电子书
本书助初学者快速掌握电子元件识别检测技术,内容通俗易懂,实用性强。
5G安全技术与标准 电子书
本书全面介绍5G安全关键技术与标准,适合相关专业技术人员阅读。
主动声纳恒虚警处理技术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主动声纳恒虚警(Constant False Alarm Rate,CFAR)处理技术的一部专著。
5G网络全专业规划设计宝典 电子书
1.5G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设计是一项系统工程。本书是国内第一本5G横跨核心网、无线网和承载网的全专业书籍,具有很强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实用性。 2.本书涵盖引言篇、理论篇、规划篇、设计篇、实践篇和展望篇六大版块,从理论到实际,从顶层到落地,重点突出,层次分明。 3.引言篇是5G移动通信网络概述; 在理论篇中,本书分析了5G核心网、无线网、承载网的网络架构和关键技术,图文并茂,系统性强; 在规划篇和设计篇中,本书详细论述了5G网络规划设计的流程和方法论,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在实践篇中,本书基于作者亲自完成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从业务模型到计算过程,从规划设计要点到方案选择,层层推进,实操性强; 展望篇从如何让AI为5G网络赋能的角度进行了深入思考。 4.本书编著团队来自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从1G到5G,长期跟踪国际规范,多年来一直从事移动通信网络的行业标准和规划设计的编制工作。作者曾经出版了通信行业内第一本5G书籍《5G:2020后的移动通信》,参与了中国电信5G试验网的规划和建设指导意见的编制,完成了中国电信第一个5G试验网可研报告,承担了中国电信多个省市的5G网络规划设计工作,在5G标准化演进、组网架构、网络规划、工程设计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心得。作者现将经验心得编著成这本宝典,内容详实,具体生动,深入浅出,相信可以让读者从理论到实践,从规划到设计,横跨多专业,全面系统地学习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