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

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韩国经典历史电影《思悼》叙事蓝本,讲述朝鲜时代王室最大的悲剧,揭开思悼世子之死的真相以及权力和人性的本质。

内容简介

1762年7月,朝鲜王朝英祖李昑废黜王世子李愃并将其关入柜中致死,史称“壬午祸变”。这一朝鲜王朝史上最大的悲剧历来众说纷纭,本书就是韩国知名古典文学学者郑炳说针对这一谜团的历史佳作。

全书沿着李愃的人生轨迹,深入当时的朝鲜宫廷,探讨了国王英祖、思悼世子、世子嫔惠庆宫、世孙正祖、大臣、王妃、大妃、后宫、内官、内人等面临的现实,以及他们的梦想与欲望。

借助相关史料,作者对思悼之死进行了全面、细致、立体的考察,不仅突破既有学说理论,阐明了这一事件的真相,也从文献的蛛丝马迹中读出了隐藏在权力背面的最高统治者英祖、思悼世子、正祖等的人性苦恼与内心矛盾,值得现代人深思。

作者简介

作者郑炳说,韩国首尔大学国文系教授,研究领域为韩国古典文学,主要以古典小说为中心探讨朝鲜时代的历史文化。

著有《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吾乃妓生:读〈消愁录〉》《九云梦图:从图画读〈九云梦〉》《朝鲜时代小说的生产与流通》等专著,译注《恨中录》《(原本)恨中录》《惠嫔宫日记》《春香传(原文)》等古籍。他也是韩国经典历史电影《思悼》的学术顾问。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改订版序言

自序

导言

第一部 思悼世子的长辈伒

第一讲 英祖:不安与愤怒的帝王

第二讲 仗元王后:大妃,最高女性掌权仏

第三讲 贞圣王后:王妃,耀眼的孤独

第四讲 宣禧宫:后宫,王的女仏

第二部 成长与教育

第五讲 成王之学

第六讲 国政实习

第七讲 希望玩乐的世子

第八讲 艺术家与帝王

第九讲 最乐读书

第十讲 世子教育的问题

第三部 狂症的展开

第十一讲 狂症的证据

第十二讲 狂症的症状

第十三讲 试图自杀

第十四讲 欲奔于外

第十五讲 简陋而华丽的温泉行

第十六讲 世子的恶行

第十七讲 往返平壤

第十八讲 狂症的心理学问题

第四部 死亡与死后

第十九讲 罗景彦之告变

第二十讲 关入木柜之日

第二十一讲 世子的罪名

第二十二讲 为何偏是木柜?

第二十三讲 向死之路

第二十四讲 杀子之父的心情

第二十五讲 金縢之书的秘密

第二十六讲 世子死亡的责伪

第二十七讲 岳父家的责伪

第五部 正祖之路

第二十八讲 正祖的年幼时节

第二十九讲 少年正祖

第三十讲 少年国王的逸脱

第三十一讲 “三不必知”与阻碍登极

第三十二讲 洗草相关记录

第三十三讲 执政初期的正祖

第三十四讲 正祖的统治哲学

第三十五讲 正祖之死与《恨中录》

第三十六讲 惠庆宫,哲之女性

结语

附录一 对先行著述的批判

第一讲 近来围绕思悼世子之死的争议

第二讲 对思悼世子党争牺牲说的批判

第三讲 迷失方向的历史大众化:对李德一《思悼世子的告白》的批判

附录二 宫阙以绍

第一讲 环视朝鲜宫阙:思悼世子遗迹踏勘

第二讲 国王寝殿的风景:《大造殿修理时记事》

主要参考文献

翻译说明

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是2023年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作者[韩] 郑炳说。

得书感谢您对《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之死与朝鲜王室》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民族复兴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论题,分五部分分别论述马克思主义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功能定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功能定位、马克思主义对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作用、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结合问题。
权力的生成:香港市区重建的民族志(田野中国) 电子书
在中国人类学学界里,这是一部建立在长时间田野作业基础上的有关香港社会的著作。
思变与应变:甲午战后清政府的实政改革(1895~1899) 电子书
本书研究了1895~1899年清政府主导下的各种改革的经过和结果。
经纬度丛书·秦制两千年:封建帝王的权力规则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大众 这是《大秦赋》没有说出的真相,两千年里的封建王朝盛世背后的隐秘所在。 只有在史料的字里行间,才能一点点拼凑还原出那些不为人知的帝王权力规则。 从秦汉到明清的两千多年里,版图一直在变化,王朝不断在更迭,英雄人物在辈出,新品种食物在引进,工艺技术在増多,而底层民众的艰难生活,似乎从未有过大的改变。 那么这一切的根源是什么呢?作者认为,是商鞅之道与韩非之术构造出了秦帝国,此后的历代王朝就依着这条路径在一直不停地走下去。无论历史怎样向前,秉持秦制的统治者们用商鞅、韩非之道治国,而讳言自己是商鞅、韩非的信徒,这也是两千年秦制帝国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