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探讨了六朝时期以建康城为中心形成的都城圈,及六朝南方都城的演变,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变化和发展。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魏晋南北朝都城研究的另一种可能性》《论六朝建康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六朝建康的都市空间》《健康的历史地位及其都城圈的形成》等文章。
作者简介
编者张学锋,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京都大学文学博士。江苏省六朝史学会副会长、常务理事,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副所长。
研究方向为汉唐考古、东亚古代文化交流史。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魏晋南北朝都城研究的另一种可能性
序言
一、魏晋南北朝都城研究的现状
二、“都城圈社会”及其研究瞄准的新天地
三、魏晋南北朝“都城圈社会”研究与魏晋南北朝史
结语
“都城论”与“都市论”之间——关于东亚坊市制都市的若干思考
一
二
三
四
从汉长安城到茂陵邑和平陵邑——汉长安首都圈研究中的一个可视化尝试
一、汉长安西部河流、湖池、人工水道的可视化
二、道路的复原
三、汉长安城西南郊外的可视化复原
四、平陵和茂陵地区的可视化复原
所谓“中世纪都城”——以东晋南朝建康城为中心
一、旧稿提示的基本观点及新证
二、孙吴建业城:古代都城的终焉
三、东晋建康城:江南的中世纪都城
论六朝建康在中国古代都城史上的地位
前言
一、建康与北魏洛阳之比较
二、建康都市设计精神——传统与革新的矛盾统一
三、建康城的环状布局
结语
六朝建康的都市空间
前言
一、建康独特的发展性
二、大城、郭域的空间构成及其防卫构想
三、建康的郭域及其防卫构想——以石头城的功能分析为中心
四、建康的都城境域——与建康密不可分的地域空间的确定
小结
结语
建康的历史地位及其都城圈的形成
一、建康的历史特征
二、东晋南朝的国家军事体制与建康
三、中央的扩大及其范围
结语
六朝建康都城圈的形成与江右地区
一、南朝时代建康都城圈的形成
二、“中央”的扩大及其范围
三、建康都城圈与江右地区——再论瓜步的地位
结语
六朝建康“都城圈”的东方——以破冈渎的探讨为中心
前言
一、孙吴定都前后建业地域社会概观
二、破冈渎的开凿与走向
三、建康都城圈与“东郡”
余论:建康都城圈的“远东”
南朝建康的东郊
一、建康的都城空间与“郊外”
二、“东田”释义——建康东郊的园宅化问题
三、钟山的建筑累积与“疆界”整理
结语
吴都建业的都城空间与葬地
所谓“都城圈”与“都城圈社会”
一、孙吴建都之前南京地区的县邑与葬地
二、吴都建业的都城空间
三、建业周边吴晋葬地的分布及其成因
四、建业周边吴晋墓葬的形制特征
五、墓葬所见吴都建业的“都城圈社会”
结语
六朝建康东宫考
前言
一、关于都城中东宫的位置
二、东宫的构造——以建康为中心
三、东晋孝武帝时期的东宫
结语
六朝建康长干里考略
一、文献所见长干、长干寺、长干里
二、六朝建康长干里的范围推定
三、考古发掘所揭示的长干里遗迹
结语
“青齐土民”与南朝建康社会——以五、六世纪摄山千佛岩为中心
一、“青齐土民”与千佛岩的雕造
二、摄山的周边与信众
三、千佛岩与建康社会
结语
唐五代都市中毬场的社会功能
前言
一、毬场概览
二、毬场的功能
三、毬场的历史意义
代结语
“近世都城”的出发——以南唐金陵城为例
绪言
一、中国历史分期中的“近世”
二、古代都城与中世纪都城
三、南唐金陵城:近世都城的出发
余论
“南京大学六朝研究所书系”已出图书
“都城圈”与“都城圈社会”研究文集:以六朝建康为中心是2021年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学锋 编。
得书感谢您对《“都城圈”与“都城圈社会”研究文集:以六朝建康为中心》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