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元伦理学领域的诸多立场和难点。

内容简介

本书阐述了大多数元伦理学都要处理的一系列难题,可以给高年级本科生研习元伦理学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这些难题涉及道德分歧、指称、道德认识论、形而上学和道德心理学。为了应对这些难题,研究者们发展出了诸多元伦理学立场,本书作者马克·范·罗伊恩对这些立场做了深入探讨。

对于初窥元伦理学的读者,范·罗伊恩还提出并回答了一些非常基本的问题,比如:什么是元伦理学,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鉴于元伦理学内在地充满争议性,我们如何着手进行讨论?本书各章的末尾均列有若干思考题,可以增进对文本的理解,也可以激发进一步的讨论,并且附有评论性的拓展阅读建议。

作者简介

作者马克·范·罗伊恩,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哲学教授。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元伦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同时对其他哲学领域保持广泛关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致谢

中文版序言

第1章 绪论

1.1 什么是元伦理学

1.2 写作思路

1.3 元伦理学理论图示

1.4 为什么研究元伦理学?

1.5 提醒与鼓励

第2章 伦理有统一的主题吗?

2.1 最小实在论

2.2 最小实在论对分歧的解释

2.3 破坏性分歧与破坏性怀疑

2.4 麦凯的分歧论证

2.4.1 分歧的聚合(Convergence)

2.5 开放问题论证

2.5.1 对开放问题论证的第一种重构

2.5.2 区分涵义与指称

2.5.3 对开放问题论证的第二种重构

2.5.4 关于自然主义的题外话

2.5.5 如果摩尔是对的,我们如何得到一个共同的伦理主题?

2.6 言说者相对主义

2.7 黑尔式的翻译论证

2.8 小结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3章 道德认识论与伦理理论的经验非充分决定性

3.1 经验非充分决定性

3.2 融贯性是最终标准吗?

3.3 还原论自然主义

3.4 随附性

3.5 直觉主义

3.6 进化论会颠覆直觉知识吗?

3.7 关于综合先天知识的怀疑论

3.8 最佳解释推理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4章 道德的实践性与理由和动机的休谟主义观点

4.1 内在主义种种

4.2 几种重要的内在主义的理据

4.2.1 支持道德/动机内在主义的直接论证

4.2.2 支持道德/理由存在内在主义的论证

4.2.3 支持理由/动机存在内在主义的两个论证

4.2.4 从道德/理由和理由/动机内在主义到道德/动机内在主义

4.3 内在主义同关于道德的其他可信主张相冲突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5章 错误论

5.1 支持错误论的论证

5.1.1 支持错误论的两个形而上学论证

5.1.2 支持错误论的一个认识论论证

5.1.3 支持错误论的其他论证

5.2 错误论与“不容商榷”的承诺

5.3 基于宽厚原则的一种质疑及若干回应

5.4 认识论与指称

5.5 错误论欠缺一种关于错误的理论

5.6 几个重要问题:错误、真、假与适真性

5.7 小结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6章 简单主观主义

6.1 简单主观主义的优势

6.1.1 简单主观主义可以解释道德/动机存在内在主义

6.1.2 简单主观主义可以解释道德/理由存在内在主义

6.1.3 简单主观主义可以解释道德/动机判断内在主义

6.2 简单主观主义的代价

6.2.1 简单主观主义蕴涵不可信的强内在主义

6.2.2 简单主观主义误解了道德认识论

6.2.3 简单主观主义应用于邪恶能动者时会得出错误结论

6.2.4 简单主观主义在某些反事实情形中会得出错误判断

6.2.5 简单评价者主观主义无法处理作为出发点的分歧现象

6.3 小结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7章 承袭简单主观主义的认知主义:理想观察者理论与理想能动者理论

7.1 扩展主体集合

7.2 理想化策略

7.2.1 旨在把握道德认识论的理想条件

7.2.2 理想观察者理论、倾向论分析与道德/动机存在内在主义

7.2.3 理想观察者与判断内在主义

7.2.4 对理想观察者理论的“那又如何”式反驳

7.3 反应依赖理论以及与颜色的类比

7.3.1 理想化、客观性和关于不道德的道德观的担心

7.3.2 颜色类比与模态地位反驳

7.3.3 倾向属性与分歧

7.3.4 内容回顾

7.4 相对主义式与绝对主义式的理想观察者理论

7.5 何种态度?

7.6 理想能动者理论

7.7 小结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8章 承袭简单主观主义的非认知主义

8.1 两个否定性主张

8.1.1 非认知主义的分类

8.2 非认知主义对主观主义的改进

8.3 道德分歧

8.4 对基本解释的系统性扩展(弗雷格—吉奇问题)

8.4.1 规约主义与祈使逻辑

8.4.2 表达主义

8.4.3 混合理论

8.5 非认知主义与开放问题论证

8.6 自然主义

8.7 道德/动机判断内在主义作为非认知主义的理论动机

8.8 能动者内在主义、准实在论与不道德的判断

8.8.1 准实在论、真理紧缩主义与认可

8.9 回应对主观主义的模态反驳

8.10 道德认识论

8.10.1 避免解释负担

8.10.2 准实在论的修正

8.10.3 超越道德领域的非认知主义

8.10.4 道德认知现象学

8.11 小结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9章 虚构主义

9.1 诠释型虚构主义与错误论

9.2 为什么接受诠释型虚构主义?

9.2.1 避免非认知主义的语义负担

9.2.2 有限的道德形而上学承诺

9.2.3 以心理非认知主义解释内在主义

9.2.4 对开放问题论证的处理不同于非认知主义

9.3 从抽象策略到实质模型

9.3.1 一种非道德的虚构主义模型:建构经验主义

9.3.2 将建构经验主义模型适用于道德

9.3.3 诠释型虚构主义缺乏可信度

9.4 变革型道德虚构主义

9.5 对道德虚构主义的反驳

9.5.1 基于意义与使用的关系提出的反驳

9.5.2 虚构主义真的能避免弗雷格—吉奇问题吗?

9.6 小结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10章 外在主义的反驳

10.1 菲莉帕·富特对非认知主义和内在主义的挑战

10.2 分析悖论与开放问题论证

10.3 大卫·布林克的外在主义论证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11章 科学自然主义之一:康奈尔派实在论

11.1 康奈尔派实在论

11.2 康奈尔派实在论与因果道德语义学

11.2.1 直接指称与开放问题论证

11.2.2 还原论自然主义与非还原论自然主义

11.2.3 道德品类、自然品类与还原策略

11.3 实在论式的道德认识论与因果效力

11.4 康奈尔派实在论与道德/动机和道德/理由外在主义

11.5 道德孪生地球反驳

11.5.1 道德孪生地球与因果规制语义学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12章 科学自然主义之二:道德功能主义与网络式分析

12.1 非显见的分析性

12.2 通过网络式分析定义理论词项

12.2.1 一个简单的例子

12.3 内在主义与网络式分析

12.4 从实现功能性角色到元伦理自然主义

12.5 置换问题

12.6 道德孪生地球论证与网络式分析

12.7 一点回顾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13章 非自然主义与反还原论

13.1 截然不同的动机

13.1.1 道德属性何以特殊?

13.1.2 反对自然规范性

13.2 令人悲观的归纳?

13.3 对非自然主义解释的一种一般性质疑

13.4 解释随附性

13.4.1 难友策略是解决之道吗?

13.5 道德认识论、可靠性与非恰巧性要求

13.6 内在主义

13.7 非自然主义、反还原论与静默论?

思考题

阅读文献

第14章 余论

14.1 从元伦理学到元规范性

14.2 超自然主义

14.2.1 游叙弗伦难题

14.3 建构主义与契约主义

14.4 理性主义与理由

14.5 结论

阅读文献

术语表

参考文献

索引

译者后记

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是2022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美] 马克·范·罗伊恩。

得书感谢您对《元伦理学:当代研究导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美学导论 电子书
美国著名哲学家、分析美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乔治·迪基,他所亲自撰写的《美学导论:一种分析美学路径》,既从历史的角度梳理了西方美学的发展史,又从理论的高度阐发了当代美学的最新问题,从而形成了分析美学的基本架构,并为美学的读者提供了一本经典的入门之作。这本导论作为分析美学导论当中的重要文本之一,对于历史上的“美的理论”、“审美态度”、“元批评”、“艺术理论”进行了言简意赅的历史梳理,并对于“艺术惯例论
中国伦理学史 电子书
本书内容分“先秦创始时代”“汉唐继承时代”“宋明理学时代”三期,具体章节包括孔子、子思、孟子、荀子、老子、庄子、许行、墨子、淮南子、董仲舒、清谈家之人生观等。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7上半年卷) 电子书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是由国际价值研究学会(ISVI)与湖北大学哲学学院共同主编,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的集刊,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2017年上半年卷针对儒家和亚里士多德德性伦理学的基本问题、亚洲价值观和伦理秩序等前沿问题展开讨论。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8上半年卷) 电子书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本卷针对传统价值与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等问题展开讨论,既对中国哲学与中国伦理文化所推崇的“中和”理念的源流和内涵等进行了深入思考,探究文质论与义利之辨,也深入探讨了维特根斯坦与人类学的关系、文艺复兴与现代西方法治精神的形成等西方价值与伦理。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2017下半年卷) 电子书
《价值论与伦理学研究》由湖北大学哲学学院、中华文化发展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国际价值研究学会共同编辑,以价值论和伦理学前沿问题为研究旨趣,刊载价值论和伦理学原理以及中西伦理思想史、现代生活的价值或伦理反思方面的文章。2017下半年卷针对农村社区伦理、西方价值与伦理、传统价值观的现代转换等问题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