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漂移:世界制造业和中心市场的地理大迁移

产业漂移:世界制造业和中心市场的地理大迁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产业变动与制造业转移全球历史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研究世界范围产业结构的变动和产业结构在地理上的转移或漂移,集中关注制造业的转移。本书详细记录了自英国工业革命至中国改革开放数百年中制造业在全球范围转移的历史,分析了制造业转移的原因和作用机制,进而对未来世界制造业的转移路径做出了展望。

作者简介

作者张帆,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法学博士,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副研究员。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导论 全球制造业概述与文献回顾

0.1 制造业的全球分布及其历史概述

0.2 文献回顾:从国别研究到新结构经济学

1 工业革命的史前状态

1.1 简史:生产和要素分布的不均衡

1.2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火花初现

1.3 葡萄牙:海外贸易的先驱

1.4 荷兰:产业革命前的英国

1.5 工业革命前夕的欧洲

2 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2.1 工业革命的产生:生产要素供给方面的因素

2.2 工业革命的产生:单一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国内市场

2.3 海外市场:工业革命的导火索

2.4 第一阶段工业革命:棉纺织业

2.5 第二阶段工业革命:重工业革命

2.6 英国与世界市场

2.7 世界的投资者:英国的对外投资

2.8 收入分配与社会革命的威胁

2.9 衰落

3 世界市场的形成

3.1 运输革命:国际贸易和要素流动的条件

3.2 商品市场的一体化:价格趋同

3.3 劳动力市场的一体化:移民潮

3.4 资本市场的一体化:资本的流动

3.5 世界收入分配:大西洋经济趋同

3.6 美国和德国:两翼齐飞

4 制造业东进的苦难历程

4.1 德国:欧洲的核心

4.2 俄国:工业革命继续东进

5 19世纪的美国

5.1 美国增长全貌

5.2 美国工业革命的先决条件

5.3 组织创新

5.4 对外经济关系

5.5 财富分配和社会改革

5.6 宏观经济基本关系

5.7 政府:有节制的干预

5.8 经济波动在发展中的作用

5.9 世纪之交的产业态势

6 美国20世纪:内部结构的变化和产业输出

6.1 要素市场:制造业流动的原因

6.2 产业结构:美国的特点

6.3 世界的中心市场

6.4 财富结构:日益以资产为基础

6.5 对外经济关系的变化

6.6 政府:权力的扩大

6.7 产业的内部移动与外流

7 日本

7.1 日本产业发展的预备期

7.2 日本的经济高速增长

7.3 日本的制度问题

7.4 美国制造业向日本的转移

8 亚洲“四小龙”

8.1 亚洲“四小龙”的要素禀赋

8.2 亚洲“四小龙”的发展概况

8.3 亚洲“四小龙”发展模式的选择

8.4 亚洲“四小龙”的产业结构

9 20世纪的中国:起飞

9.1 工业化东进在中国

9.2 劳动力的大转移:民工潮

9.3 资本的涌入

9.4 技术的学习与创新

9.5 闸门:制度的回归与创新

9.6 产业漂向新大陆

10 21世纪的中国:再转型

10.1 未来的目标市场

10.2 外向型企业之谜

10.3 21世纪初的产业态势

10.4 中国面临的问题

11 未来:产业移动的方向

11.1 土地在我们脚下松动

11.2 美国:产业回流?

11.3 中国前出非洲

11.4 前瞻

附录 产业分类

参考文献

产业漂移:世界制造业和中心市场的地理大迁移是2014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张帆。

得书感谢您对《产业漂移:世界制造业和中心市场的地理大迁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奇妙的植物世界 电子书
本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常见的植物类群、那些奇奇怪怪的植物、我国珍稀植物、植物中的外来物种及防治策略、常见农作物及育种、植物的生命活动、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的进化与化石。
奇妙的动物世界 电子书
本书共九章内容:包括低等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哺乳动物、动物的进化、动物之间的信息传递等。
新基建:数据中心创新之路 电子书
本书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行业和技术趋势,推动科研院所对新技术新业务的研究,促进厂商更好地把握市场需求和技术方向。
生殖中心护患沟通指引 电子书
一本具有生殖医学相关的护理、培训、教学的权威、实用、便捷的参考书。
中国碳市场的设计与影响:理论、模型与政策 电子书
本书围绕我国碳市场相关政策进行了广泛的定性、定量研究,既有对碳市场主要规则的理论分析,又有对碳市场如何适应我国能源领域体制改革、如何配合地方碳强度考核机制、如何应对国际贸易壁垒等现实问题的专项分析,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同时,本书广泛利用了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开展政策研究,对于如何将定性问题引入模型、如何开展情景分析以及如何解释模型计算结果等方面都有详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