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
这是一场有关形象与物的旅行,始于19世纪早期亨利·梅休笔下的伦敦贫民窟的小贩文化,终于在美国中西部“正午时分”搭车前往“无地之路”。作者运用符号学、大众文化理论和后现代主义理论,透析了各式各样的流行事物和文化现象,呈现出一个充满细节的景观,作者认为,唯有将分析建立在这些具体对象之上,我们才能抵消相关理论学说的局限性。
本书共分四个部分:(1)“年轻的生活”关注的是作为“亚文化”存在的青春形象;(2)“品味、国家和流行文化”关注的是作为消费与时尚的物;(3)“命悬一线”关注的是英国波普传统在当代的艺术形象;(4)“后现代主义和‘另一面’”则对后现代主义的文化时尚做了系统检视。
这份“旅行”记录的路线看似随意,却暗含了作者在这个世界中对价值、意义和方向的追求。在这里,市场和符号的“逻辑”合谋表明,如今“没有地方可以去,除非去商店”。
-媒体评论-
总算有一本能清楚解释后现代主义的著作了……本书对流行文化的后现代分析,详尽、机智、诙谐,出自一位同样对大卫·拜恩、比夫漫画、《面孔》杂志、约翰·伯格、罗兰·巴特、让·鲍德里亚和詹姆斯·布朗着迷的作者之手。
——《方钉子》
……对于我们之中那些既希望缅怀雷蒙·威廉斯又情不自禁地喜爱凯莉·米洛的人来说,这是一部令人振奋与欣慰的作品。
——西蒙·弗里思,《媒介教育杂志》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迪克·赫伯迪格(Dick Hebdige),1951年生于英国,当代著名文化批评家和理论家,早年在伯明翰大学当代文化研究中心(CCCS)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斯图亚特·霍尔。现为美国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SB)艺术与电影系教授,同时也是该校跨学科人文研究中心主任。他的著述大多围绕青年亚文化与音乐、当代艺术与设计、消费与媒介文化等问题展开,代表作有:《亚文化:风格的意义》(Subculture: The Meaning of Style,1979)、《灌制与混录:文化、身份与加勒比音乐》(Cut ‘n’ Mix: Culture, Identity and Caribbean Music,1987)、《隐在亮光之中:流行文化中的形象与物》(1988)等。
-译者简介-
席志武,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博士,复旦大学新闻学博士后,现为南昌大学新...
(展开全部)
隐在亮光之中是2020年由拜德雅|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英]迪克·赫伯迪格。
得书感谢您对《隐在亮光之中》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