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改革的理想与现实:政治学的视角

预算改革的理想与现实:政治学的视角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公共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基石,中国需推行预算民主、实现法治预算,强化人大预算权力。

内容简介

公共预算是现代国家治理的基本制度之一。公共预算不只是技术性的,就其本质而言是政治性的,预算过程反映了政治权力的分配。现代预算制度是国家治理基石,只有建立起现代公共预算制度,才能真正有效地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中国而言,预算改革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中国预算改革必须要完善人大制度,让人大能够真正代表人民,强化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力,并培育出公民的“纳税人权利意识”,推行“预算民主”,以权利制衡权力,实现权力向权利的适度回归,让权力与权利形成一种良性的博弈,此外,还必须要在遵循法治原则的基础上,培养人民的法治意识,树立法治信仰,完善制约机制,变“暗箱操作”为“阳光财政”,并实现由“行政预算”向“法治预算”的根本性转变。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摘要

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的缘起与选题的价值

第二节 研究综述与理论框架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可能的创新之处以及研究的难点与不足

第二章 公共预算:一般概念与基本理论

第一节 公共预算的起源与内涵

第二节 公共预算的政治性质

第三节 公共预算与公共财政

第四节 公共预算的基本理论

第三章 公共预算改革:治理理想

第一节 治理、善治与国家治理

第二节 预算治理的政治学渊源

第三节 国家成长、财政改革与治理转型

第四节 国家治理中的公共预算改革

第四章 公共预算改革:外国的经验

第一节 国外公共预算改革的主要内容

第二节 西方国家预算制度的基本特点

第三节 西方国家公共预算改革对我国的启示

第五章 公共预算改革:中国的实践

第一节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实践

第二节 我国现阶段公共预算改革面临的挑战及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中国公共预算改革:民主成长

第一节 预算民主及其实现路径

第二节 民主成长的中国实践

第七章 从权力走向权利:中国预算改革的政治学分析

第一节 预算中的权力与权利:一种政治学的研究范式

第二节 代议民主、公共预算与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

第三节 认真对待权力与权利:公共预算的法律要义

第四节 预算改革与公民权利的实现:现实问题

第五节 中国预算改革的理想:预算民主与法治

第八章 结束语

参考文献

预算改革的理想与现实:政治学的视角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邓研华。

得书感谢您对《预算改革的理想与现实:政治学的视角》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生态伦理的现实反思与终极关切:乌托邦视角下人与自然伦理关系建构研究 电子书
人类正处于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历史转型过程中,而作为新的道德启蒙,生态伦理建构以生态意识为先导,人与自然伦理关系为核心的道德体系,推动和促进文明的内在转型。然而,这种基于生态考量的伦理思想,却遭遇到现代伦理话语的理论指责和实践难题,陷入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中心主义之间如何选择的“两难处境”。走出“两难处境”,探寻生态伦理的整合价值,除了从传统文化和后现代主义中探寻思想资源,还应该直面现代社会,以乌
中期预算框架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研究 电子书
本书首先梳理了中期预算框架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国内外现状和相关理论,从分析中期预算与年度预算框架下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区别与联系为切入点,探寻构建中期预算框架下预算绩效管理的必要性,并从构建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层面重点深入研究、分析,拟构建出现阶段可操作的中期预算框架下预算绩效管理的现实逻辑框架。同时,提出制约我国推进中期预算框架下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现实障碍,并分析借鉴传统与现代模式相结合的发达国家的
生活的理想,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电子书
生活是一面镜子,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我们对待生活的态度。生活有了理想,灵魂就有所归依,心灵就有所扶持,人生才能被赋予新的意义。人生如同一场旅程,有山穷水复的困顿,亦有柳暗花明的惊奇。怀着一份美好,散去一份忧伤,心存着对美好生活品质的追求,恪守着对生活美好的坚定信念,微笑着面对生活,不惧艰险,我们才能得到一种理想的生活境界。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希望每个人在终日忙碌、疲于奔命的生活
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理论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首次对“儿童视角”与“儿童的视角”新理论进行描述,并将其与儿童早期教育实践紧密相连。本书回答了一个基本问题,即什么构成了“儿童视角”,以及这与儿童自身的视角有何不同。
明初行政体制改革的逻辑:从方孝孺与浙东学派的视角 电子书
中国文化传统自孔子始就有强烈的社会秩序情结。方孝孺的政府改革方案、乡村治理方案均是基于两千多年以来人文传统的内生性治理,是士人实现儒家理想、造福桑梓、远离专制祸害的制度设计。其政府改革方案由于军功集团的复辟而无从实行,而其乡村治理方案则远承宋代乡村自治制度,开启了明清乃至近代的乡村自治制度,成为我国传统乡村自治制度发展中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