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史考微

词史考微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本关于词学批评的理论研究的书,带你探索“文学”与“历史”之间的关系。

内容简介

《词史考微》是关于词学批评的理论研究,是针对“文学”与“历史”之间关系的反思性质的探索。全书由“导论”“上编”“下编”“结语”四个部分组成,附有研究“参考书目”。

上编阐述“词史考微”的理论内涵。第一章《“词史”说新诠》阐明“词史”说所触及的“文学”的本质力量——这是脱离现实社会关系的一种独特存在;“词史”说与现代文艺批评的“境界论”,不但相互贯通,而且从学术史上看甚至对后者产生过启示作用。

第二章《兴寄的传统》将“词史”说置于我国文学的兴寄传统之中,呈现其沿袭“微言大义”“诗史互证”的批评理路,并具备融入研究者个人知识结构与身世感慨的“再创作”式的批评特征的历程;同时指出其间可能存在的穿凿附会、不着边际的弊端,以及将作品之外的“关系”凌驾于作品内在的力量之上的倾向。

第三章《考微的进路》明确掘发而非斫伤“文学之生气”是批评之终极目的;“词史”成为今天文学研究者的批评理论,而非一个批评史的研究对象,源于它仍旧可能成为“文学之生气”的依托。据此提出的“考微”,亦即“词学考证学”,兼顾史料的级别、考证的限度与语句组合等三个方面。考证不是目的,也不是辅助,而是借此衍生出批评,产生批评的效力。

下编展示“词史考微”针对不同性质的宋词文本的批评实践。第四章《本色与史事:艳情歌词的历史心理》通过考察艳情词产生的历史语境,分析具体情境中作者个体的心理与思想,从而在历史细节之中为判断艳情词风格的差异提供坚实的证据——艳情词的境界构成与历史语境成为确定它独特位置的“坐标系”。

作者简介

作者马里扬,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袁行霈先生,是词学界锋芒初露的新锐学者,曾出版《内美的镶边:宋词的文本形态与历史考证》。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出版说明

导言

上编

第一章 “词史”的新诠

第一节 词亦有史:表达动机与实质用意

第二节 内蕴力量:与“境界”论的比较

第三节 别有怀抱:接续“词史”的批评效力

第四节 意格论:时代变局中的历史命运

第二章 “兴寄”的传统

第一节 作为抒情方式的“兴寄”

第二节 “诗史”创作与“兴寄”批评

第三节 “诗史互证”:作品的附生文本

第四节 词学批评的“再创作”现象

第三章 “考微”的进路

第一节 “文学之生气”的依托

第二节 “词学考证学”:理论与实践

第三节 “新材料”与“新方法”

下编

第四章 本色与史事:艳情歌词的历史心理

第一节 “互见”的文献困境

第二节 文本的内在动因

第三节 历史情境中的心理反映

第四节 “坐标系”下的“艳情词”

第五章 风格的批评:以诗为词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清雄”词风释证

第二节 东坡中秋词史

第三节 宋词“造极”之作

第六章 形式与作法:文本构造的综合考察

第一节 “演唱本”的推测

第二节 一“字”不苟:格律的批评

第三节 “用笔之法”的局限

第四节 闺房“书斋化”:词境的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词史考微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马里扬。

得书感谢您对《词史考微》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陪孩子品词(和孩子共读的国学启蒙) 电子书
国学大师俞平伯之父俞陛云为给家中孩童讲授诗词所做,真正的大师家中家传的诗词启蒙课。
清风知素心:咏梅兰竹菊词三百首 电子书
本书内容包括:金缕曲·咏竹;金缕曲·画菊;金缕曲·咏兰;金缕曲·咏梅;沁园春·咏菊;沁园春·咏梅;沁园春·兰花;沁园春·咏竹;青玉案·咏梅;青玉案·咏兰等共三百首。
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笺证 电子书
李天馥(1635-1699),人称“合肥相国”。其《古宫词一百二十首集唐》并小引(序)一卷,康熙四年原刻本,今藏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当为海内外孤本。此诗集采取集句之传统文体,集唐诗诗句成七言绝句宫词体诗,借古述今,暗指顺治董皇后名白字青莲,并缕述顺治董皇后之艰难经历、宫廷生活和内心世界,颇具史学和文学价值。
六史:清史演义 电子书
《六史》记述了中国历史中最具代表性的六个转折朝代,从兴起至衰落的全景面貌和秘密细节。体系完整,内容丰富,主次分明;兼具史学的雄浑奇伟之气与草蛇灰线之趣,恪尊史实且文辞老辣,人物繁多却栩栩如生;嬉笑怒骂间,写尽历史的博大精彩,是公认的旷世史诗巨著。
唐史演义(下册) 电子书
唐朝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重要时代。开国不久,声威远播,社会繁华富庶,皇帝被尊为天可汗。蔡东藩著的《唐史演义(无障碍阅读版上下)》概述了将近三个世纪内,大唐帝国由盛到衰的过程,重点交代了三个历史教训:一是女祸,即宫闱淫乱;二是阉祸,即宦官擅政,挟制天子;三是藩镇祸,即军阀混战,割据一方,终于篡夺中央政权。书中对李氏父子削平群雄、玄武门之变、武则天称帝、安史之乱等重大事件,都有较详尽的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