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真实记录了测绘生活,并通过专业目光,将颐和园的时空由眼前景物引申到清漪园时期的繁盛面貌。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天津大学建筑学教授梁雪带学生近距离观察、测绘颐和园后,以笔记形式呈现的作品。书中有师生测绘生活的真实记录,并通过专业目光,将颐和园的时空由眼前景物引申到清漪园时期的繁盛面貌。对于那些喜欢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来说,了解颐和园的园林史和其中使用的造园方法仅仅是理解这座园林的基础,而深入了解真实发生在园林里的故事,则可以看到从晚清到上个世纪60年代的一段近代史。
作为北方皇家园林的代表,颐和园的建园史可以追溯到乾隆中期的清漪园(1750年),由于受到1860年英法联军的破坏,慈禧太后于1888年重修清漪园并改名为颐和园。在重修中,有的建筑改变名称,有的建筑改变用途,有的建筑位置有所移动……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颐和园实际上是经过历次维修和增补以后的结果,对比于鼎盛时期的清漪园,其实体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
本书以专业眼光审视构成园林的四片区域:宫廷区,前山前湖区,后山后湖区,湖区,以及各片区域内的精彩片段;将时空由眼前所见的颐和园景物(包括遗址),引申到清漪园时期的繁盛面貌。其中所记录的测绘生活和工作状况是目前建筑专业开展的古建筑测绘课程的真实写照,也是对现场测量部分的完整记录。
目前的古建筑测绘成果多以图纸的形式呈现,以供其它学者做进一步相关研究,这里首次将一组建筑群的测绘生活形成文字并展示给世人。对于那些喜欢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来说,了解颐和园的园林史和其中使用的造园方法仅仅是深入理解这座园林的基础,而深入了解真实发生在园林里的故事则可以看到从晚清到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一段近代史。书中引用和披露的“样式雷”图档和乾隆御制诗,以及其它相关史料,增强了本书的学术价值和可读性。本书还配有丰富的图片,包括现场照相、文献图片、作者的速写以及水彩写生。书中还有颇多现场感很强的对话和趣事,颇有可读性。与目前可见的相关出版物相比,具有内容丰富,图文并茂,文字鲜活,可读性强的特点,特别适合于那些想了解颐和园,读懂颐和园的读者。
作者简介
作者梁雪,1962年4月生,1987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现任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普任美国密歇根大学访问教授,长期从事设计与理论研究,承担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当代西方建筑形态研究”的课题,一直关注的问题:城市设计、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的结合与关系,著有《三城记》《美国城市中的风水》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引言 叠石与缘分
二○○六年 测绘笔记7月2日—7月14日
01 游园,分配测绘任务
02 仁寿殿,九卿房
03 仁寿殿和北配殿的内部
04 北九卿,北配殿,仁寿殿
05 仁寿殿,转轮藏, 涵虚牌楼
06 北配殿,涵虚牌楼, 东宫门外影壁
07 仁寿门,东宫门, 戊戌变法
08 北配殿,东宫门门匾, 观赏石
09 德和楼,涵虚堂,北配殿,多宝塔
10 北配殿,仁寿门
11 花承阁遗址,赅春园遗址, 二龙闸遗址
12 西堤,畅观堂,耕织图, 北大未名湖
13 景福阁,补测数据
二○○六年测绘笔记7月23日—7月29日
14 花承阁遗址,宜芸馆,玉澜堂
15 玉澜堂,宜芸馆
16 养云轩,无尽意轩,北宫门, 后溪河,鉴远堂
17 后溪河,苏州街
18 十七孔桥,玉带桥,景福阁
19 介寿堂,听鹂馆, 画中游
20 福荫轩,样式雷,假山
二○一一年测绘笔记7月6日—7月17日
21 安顿住处,熟悉测绘点
22 谐趣园,瞩新楼
23 谐趣园,霁清轩
24 文昌阁,琉璃塔,清可轩,霁清轩
25 鱼藻轩,西所买卖街,大船坞
26 玉琴峡,霁清轩一角, 谐趣园假山
27 谐趣园,畅观堂, 西堤上的桥
28 谐趣园里的知春堂,养云轩 与无尽意轩
29 霁清轩的垂花门,乐寿堂
30 谐趣园宫门前,清华轩,画中游
31 画中游,听鹂馆, 益寿堂
32 劝农轩,益寿堂
后记:隔湖相望,六桥锁烟水
颐和园测绘笔记是2015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作者梁雪。
得书感谢您对《颐和园测绘笔记》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