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对伪善中伦理学范畴内的内涵、作用进行了系统梳理。

内容简介

伪善是现代伦理学建制中的“元问题”,对其作出定位研究是伦理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伦理学的现代性问题中,伪善是一个“被遮蔽”的重大问题。伪善渗入到现代伦理学理论建构的框架体系之中,伪善被制造而又被遮蔽。伦理学在为现代性行动的价值辩护过程中,道德也成为“现代化的代价”。因而,伪善问题是反思与重建现代性伦理学的关键,成为现代伦理学的建制性问题。

伪善对现代道德生活的毁灭性打击在于,它中断了伦理道德的辩证发展,因而致使良善生活目标成为虚无,使传统形而上学向上向善的社会历史观受到颠覆。作为一个现代性问题,伪善同现代社会转型的价值重构与秩序重塑的观念、思想资源紧密结合,但这并不是说现代启蒙思想资源就不值得辩护,果断割弃或舍弃就可以解决问题。伪善的重审需要重返道德启蒙时期,重启古典道德哲学资源。这不是“乡愁式”的浪漫主义批判,祈求回到本真性的自然生活;也不是“后现代式”的自我消解,在回避、躲避崇高中寻求自我安慰。求善的基础在于求真,而求真的现代人的精神实践历程,经历了从知性到理性,从实践理性到辩证精神,从善恶两极到扬善抑恶的过渡。伪善的形而上学回溯与再审,揭示出伪善既是道德的最大敌人,它“中断”了人们向善的可能;同时也是伦理道德发展的中介环节,揭示了道德生活的辩证法,展现了人类走向真善、至善的历史过程。

作者简介

作者王强,副教授,哲学博士后(复旦大学),上海市“青年拔尖人才”,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哲学部教师,主要从事道德哲学研究。在《哲学研究》《道德与文明》《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译文五十余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课题两项,多次荣获江苏省、上海市社科联优秀学术论文奖。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引论

第一章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研究前提

第一节 历史类型

第二节 哲学认识论前提

第三节 内在逻辑及其形态演进

第二章 主观性形态(一):道德意识的分化与规定

第一节 伦理实体的知性意识

第二节 道德主体的反思意识

第三节 道德经验的直观意识

第三章 主观性形态(二):道德意志的逻辑局限

第一节 道德行动逻辑的优先性及其界限

第二节 传统形而上学对行动逻辑的否定

第三节 道德行动的形而上学悖论结构

第四章 过渡性形态:道德精神发展的“中断”

第一节 道德心理上“改恶向善”的中断

第二节 道德意识上“自欺”的可能

第三节 道德精神上“同一性”的分裂

第五章 客观性形态(一):人格化现实

第一节 从“宗教罪”到“道德恶”的转换

第二节 伦理实体性的个体呈现与异化

第三节 从“极端恶”到“平庸恶”的现实

第六章 客观性形态(二):社会化现实

第一节 现代世界“脱罪化”的个体行动

第二节 作为“虚假外围”的生活世界

第三节 政治世界中道德实践的异化

结语 伪善谱系的揭示及其意义

参考文献

学术索引

后记

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是2016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强。

得书感谢您对《伪善的道德形而上学形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纵论意识形态问题(大字本) 电子书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党的宣传思想和意识形态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在此基础上,本书在坚守党的意识形态阵地,突出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指出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指明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方面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生命直观——形而上学四论·西美尔作品系列 电子书
本书既呈现了思辨的张力,又让人领略到生命个体的无限可能。
未来道德:来自新科技的挑战 电子书
从哲学的角度思考未来科技与人类的命运如何相互作用,角度新颖,语言通俗易懂。
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从多维度研究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即从传统意识形态的新变化、当代新出现的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新发展、苏共意识形态的终结及其原因等维度,对当代国外意识形态从实践到理论、从宏观到微观、从内容到形式、从类型到结构、从特征到功能、从存在方式到传播方式、从形成机制到作用机制、从研究视角到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较全面的研究,分析了国外意识形态新变化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影响、挑战与启迪,并对我国社会
金融伦理与职业道德 电子书
本书主要章节安排如下:第一章,伦理与职业道德;第二章,社会责任;第三章,金融生态;第四章,金融危机;第五章,金融监管;第六章,银行职业道德;第七章,证券职业道德;第八章,保险职业道德;第九章,互联网金融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