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

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厉以宁先生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历年撰写的经济史论文的自选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厉以宁先生自20世纪60年代初以来撰写的经济史论文的自选集,共收录论文29篇,除了已经发表的论文之外,作者还专门为本书整理了当年在北京大学经济学院与陈振汉先生合开的《西方经济史学》教程的教材,重新撰写了四个篇章。全面反映了作者各个时期的主要经济史学术观点,是作者经济史论文的代表作。

作者简介

作者厉以宁,著名经济学家,195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留校工作至今。现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学部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民生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企业发展研究中心名誉主任。主要著作有《非均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经济改革与股份制》《罗马—拜占庭经济史》《工业化和制度调整》《希腊古代经济史》《中国经济双重转型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1978—2018》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第一部分 美国经济史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农业危机与工业周期波动之间关系的探讨

1933年以前美国政府反农业危机措施的演变

美国“新政”时期的反农业危机措施

美国边疆学派的“安全活塞”理论

第二部分 创新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史研究

技术创新理论和经济史研究(上)

技术创新理论和经济史研究(下)

制度创新理论和经济史研究(上)

制度创新理论和经济史研究(下)

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史研究(上)

人力资本理论和经济史研究(下)

第三部分 西方经济史学

西方比较经济史研究简论

论“经济史学革命”

论“新经济史学”中的反事实度量法

西方经济史研究者关于起飞的争论

罗斯托关于起飞的答辩

罗斯托关于追求生活质量阶段的论述

希克斯的经济史研究

现代化研究与人的研究——从贝尔和舒马赫的观点谈起

第四部分 经济发展和制度调整

技术教育和资本主义工业化——西欧和美国技术力量形成问题研究

论资本密集型经济和劳动密集型经济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过程中的作用

关于农业中资本主义发展的古典式道路和非古典式道路

评都留重人关于资本主义“变质”问题的研究

对殖民主义历史作用的非伦理判断

比较经济史研究与中国的现代化

市场经济文化建设观念转变

论制度调整——从封建社会的刚性体制和弹性体制说起

论社会主义的制度调整(上):思想解放、理论创新、经济改革

论社会主义的制度调整(中):关于改革的两个问题

论社会主义的制度调整(下):中国的实践为制度创新理论提供了新的内容

后记

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是2015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作者厉以宁。

得书感谢您对《厉以宁经济史论文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河南大学经济史论坛(第3辑):政府规制、社会调节与工商业变迁 电子书
本书以“政府规制、社会调节与工商业变迁”为主题,集中收录了历次学术讲座和学术会议有关政府干预、社会调节特别是市场调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政府规制和社会调节下工商业变迁的论文,并收录了其他相关文章,使读者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政府和社会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相互不可替代的不同角色及其相互关系,同时也了解到近代中国工商业的艰难起步与发展变迁。
中国区域增长极发展问题研究:以临空经济区为例 电子书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由于各地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人口状况、基础设施、生产力布局、市场机制、技术水平、文化习俗、意识观念,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迥然,客观上存在着地区差距明显、城乡二元结构突出等问题。区域增长极的发展是解决中国区域差距问题的有效途径。本书通过对区域增长极理论、机理、中国区域增长极发展的动力系统、中国区域增长极体系的构建、中国区域增长极的发展和培育等方面进行全面深入地分析,勾勒
重塑沿边经济地理与发展机制:以滇西边境地区为例 电子书
探讨沿边开放与区位区域的发展态势,以期为滇西边境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照。
马克思经济学的方法论思想——以科学实证主义为核心 电子书
本书分为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的科学实证主义方法;《资本论》的逻辑;马克思经济学方法论思想的革命意义共五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