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本书对中国思想学术发展历史和前景进行了探索。
内容简介
全书包含先秦儒道关系、两汉经学学术、佛学儒学关系、近代学术文化思潮、中国思想史研究发展趋势等内容,此次再版修订了前版内容存在的谬误,突出了作者关于上述内容的观点和判断,同时增补了作者的新思考。
本书注重研究同一历史时期主要学派之间的思想交锋,考察不同思想流派以及同一思想流派不同思考方式之间的吸收、互补与融合现象,注重探讨历史阶段思想学术发展、演变的辩证过程,力求揭示中国古今思想兴衰赓续历程及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于如何从文化自觉的高度深化中国思想史研究,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展望。
作者简介
作者方光华,1966年生,历史学博士,曾任西北大学教授。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总序
一 先秦儒道关系概观
先秦儒道的对立和互补
一 两种不同含义的“德”
二 两种不同含义的“道”
三 孟子与庄子的“德”和“道”
四 《易传》以及荀子的道德论
五 《吕氏春秋》的道德论
六 汉代初期的道与儒
七 董仲舒对儒道的总结
八 儒道对立和互补的简短结论
老子思想的文化意义
一 老子生平及《道德经》
二 老子思想的文化反思特征
三 老子的文化反思哲学
孟子人性论及其对早期儒学的发展
一 孟子人性论的基点
二 孟子人性论的内涵
三 孟子人性的修养论
论孔孟的仁义与天道
一 仁义的提出
二 仁义的矛盾
三 仁义与天道
道家思想与《易传》的形成
一 《易》象与老子之道
二 道家对儒学的批评与《彖》《象》二传的形成
三 战国中晚期道家学说的发展与《系辞》阴阳天道论
二 两汉经学学术刍议
汉代经学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一 春秋战国时期“六经”的发展历程
二 西汉经学学术的经世特点
三 古文经学的形成及其与今文经学的抗争
四 东汉经学学术的融汇学风
《尚书大传》与西汉《尚书》学
汉代公羊学
一 《公羊传》注《春秋》的基本特点
二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学
三 何休《春秋公羊解诂》对公羊学的发展
从两汉礼学看汉代经学
思想与皇权的协调
一 关于“孝”的缘由的讨论
二 关于孝的内涵的讨论
三 关于孝的表现节度的讨论
四 当父母长辈发生过错如何行孝?
五 孝与对社会其他成员的伦理关系
六 孝与忠
七 解决孝所面临的矛盾冲突的根据
八 思想与皇权的协调以及《白虎通义》的性质
先秦两汉时期的史学理论及其特点
三 佛学与儒学关系蠡测
南北朝时期佛教教义发展的特点
一
二
三
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智者大师
一 国破家亡 皈依佛门
二 南北求索 了悟佛法
三 金陵传道 初试锋芒
四 沉潜天台 再求精进
五 重返金陵 抚慰民心
六 隋师灭陈 踯躅匡山
七 掉步荆湘 寻觅法眼
八 天台归隐 石城示疾
中宗年间京都佛事与鉴真的长安之行
一
二
对神秀北宗禅法的重新认识
论南宗禅的形成及其理论创新
一
二
三
四
张载在批判佛学中建立的哲学体系论析
一 佛性前提批判——“八不缘起”与“天道神化”
二 佛性内涵批判——虚空即性与天道即性
三 佛性体证批判——止观并重与穷理尽性
张载与二程的四次学术交流
论宋明新儒学的宗教色彩
法相唯识学与船山哲学
一 《相宗络索》对法相唯识学的理解
二 船山对法相唯识学的批评
三 船山对宋明道学的佛学因素的反省
四 近代学术文化管窥
20世纪初年中国新史学思潮
一 对传统史学的价值标准进行了批评
二 对旧史学的叙事笼统进行了批评
三 提出改造旧史学著述体例的积极建议
四 对历史研究的因果关系提出更高的要求
戊戌变法与中国近现代学术
一 戊戌变法与学术主体意识的确立
二 戊戌变法与学术价值标准的探索
三 戊戌变法与西方学术的吸收
五四运动与中国近现代学术的中西兼容
一 学术中西兼融的时代课题
二 五四运动时期对中西学术兼融的理论深化
三 中西兼融的学术成果
章太炎史学思想演变的三个阶段
一 对传统史学的批评与新史学的建设
二 对传统史学批评的缓和与对新史学的反思
三 向传统史学思想回归
四 太炎史学思想的特色及其形成原因
刘师培对《左传》的整理和研究
一 刘师培《左传》研究的背景与倾向
二 《读左札记》与刘师培关于经学的基本思想
三 《春秋左氏传例略》与刘师培经学思想的系统化
王国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近代新史学的理论建设
一 史学革命及其面临的问题
二 王国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
三 王国维、陈寅恪的史学思想与新史学的理论体系
中国近代新史学的守成派
一 守成派的历史哲学观点
二 守成派的史学方法观点
三 守成派的史学成果体系
侯外庐与章太炎的先秦学术史研究
一 侯外庐、章太炎学术史研究的方法
二 侯外庐、章太炎的先秦学术史研究
三 侯外庐、章太炎学术联系的原因与启示
“自由”观念与20世纪中国思想史的中西会通
一 传统是否有“自由”思想
二 传统“自由”思想的性质
三 传统“自由”思想的现代价值
五 文化自觉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侯外庐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一 侯外庐对于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的独特理解
二 侯外庐关于中国思想史研究方法的探索
三 侯外庐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
四 侯外庐论中国思想史研究的现实作用
侯外庐论中国历史的特殊道路
一 侯外庐的中国历史观念
二 侯外庐论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独特路径
三 侯外庐论中国思想历史发展的独特性
四 侯外庐中国历史观的现代启示
侯外庐的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
一 侯外庐的宗教思想史观
二 侯外庐对中国宗教思想史的具体研究
三 侯外庐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的特色
四 侯外庐中国宗教思想史研究的影响
中国思想史研究的三个向度
一 深化对中国思想史学科范畴的理解
二 加强对中国思想史多样性研究方法的探索
三 提高中国思想史研究的文化自觉反思境界
文化自觉与中国思想史研究
一
二
三
初版后记
修订版后记
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修订版)是2023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方光华。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思想学术史论稿(修订版)》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