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传统诗学之外的新视角:以“读者接受”构建独立的“接受诗学”。
内容简介
传统诗学关注诗歌作品本身,抛开在诗学活动中起重要作用的读者乃至作者的主体活动,将诗歌作品以科学精神绝对客体化。本书吸收、借鉴西方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各派的合理因素和独创成果,以“读者接受”这一特定角度切入,对相关的诗学问题作出与传统诗学不同的思考和回答,初步建构起相对独立和完整的“接受诗学”的理论框架。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一部新颖而系统的接受诗学专著 ——周圣弘的《接受诗学》
绪论
第一章 诗学本体论
第一节 传统诗学本体论的缺失
第二节 诗学的存在及其存在方式
第三节 解答诗学本体论的新思路
第四节 诗学:三环节交互作用的活动过程
第五节 诗歌:创造和接受的社会交流过程
第二章 诗歌作品论
第一节 西方美学家的文学作品结构模式
第二节 诗歌:多层次的语言结构系统
第三节 诗歌作品结构的召唤性
第三章 诗歌接受论(上)
第一节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启示
第二节 接受者审美经验的期待视界
第三节 语符——意象思维:从文字到意象
第四节 二级阅读:反思性阐释和视界交融
第五节 诗歌接受的心理进程
第四章 诗歌接受论(下)
第一节 诗歌接受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
第二节 诗歌接受是一种社会交流活动
第三节 诗圈与读者群
第五章 诗歌创作论
第一节 从现实的读者到“隐匿的读者”
第二节 从意象到文字:意象——语符思维
第三节 创造更多的“空白”与“不确定性”
第六章 诗学价值论
第一节 诗学价值:作品对读者的审美效应
第二节 读者直接参与诗学价值的创造
第三节 以审美价值为中心的多元价值系统
第四节 诗学的基本价值与浮动价值
第七章 诗学效果论
第一节 从多元价值向多元效果转化
第二节 效果:对读者视界的改变
第三节 效果:纵向的历史影响
第四节 效果:横向的交互影响
第八章 诗学批评论
第一节 批评是对作品意义的阐释
第二节 批评的有效性与价值尺度
第三节 诗学批评的主体性与对象性
第四节 接受诗学的诸种批评模式
第九章 诗歌接受个案
第一节 徐夤《尚书惠蜡面茶》若干问题考论
第二节 满瓯似乳堪持玩,应缘我是别茶人——白居易茶诗述评
第三节 春风吹破武林春 从来佳茗似佳人 ——苏轼的茶诗词述评
第四节 时代的前哨,大众的良朋——蒲风新诗导读
第五节 审美的力度:当代中国自然山水诗写作的得与失——以车延高华山诗为个案
参考文献
附录一:“接受诗学”系列论文索引
附录二:作者著述一览
后记
接受诗学是2011年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周圣弘。
得书感谢您对《接受诗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