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笔

古笔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毛笔不仅是中国传统的书写工具,更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文化符号。它在历史的演进中不断变化,成为各个历史时期文化风貌重要的塑造者之一。

内容简介

全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汉唐古笔考”,结合文献、出土材料探讨了中古以前毛笔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问题;第二部分为“古笔图说”,广采和毛笔相关的出土和传世图像,以图证史,信而有征;第三部分“汉唐古笔文献辑释”,为毛笔相关的重要文献整理。

本书大量吸收考古报告、历史文献及书法绘画等图像资料,经过精心考证研究,将古代毛笔的历史形态、演进发展及各时代的书写文化特色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生动可读,是一部了解古代毛笔文化的佳作。

作者简介

作者王学雷,江苏苏州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苏州市评论家协会理事、苏州大学艺术学院书法篆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现任苏州大学第二实验学校副校长。发表论文40余篇。著有《古笔考:汉唐古笔文物与文献》《(砖塔铭)与(瘗琴铭):清人与碑帖的发现、临摹、翻刻及范本选择问题》《续补藏书纪事诗笺证》(即出)。

论著曾获第五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全国第八届书学讨论会三等奖。治学之余亦从事书法创作,作品多次在全国赛事中获奖展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一

序二

绪言

上卷 汉唐古笔考

一、“考古类型学”与早期毛笔制作形态

二、“汉居延笔”的发现、图像与踪迹

1. 发现者:贝格曼

2. 图像与踪迹

三、东晋束帛笔头考

四、晋唐毛笔制作中的“缠纸法”

1.

2.

五、蠡测“二王时代”的笔

1. 东晋的书法字体

2. 字体与用笔

3. “二王传统”的传承、衰落与复兴

4. 后世的推测

5. 推测“韦昶笔”

6. 《笔经》所表达的晋笔制作特征

结语

六、兔毫二题

1. 唯兔谓之毫

2. 唯兔毫为贵

七、出土“狼毫”笔存疑

八、汉唐时期的兔毫产地

1. 汉唐的兔毫产地

2. 兔毫的“北优南劣”

3. 宣城兔毫

九、管杆小识

1. “笔管”小识

2. 所谓“枯木为管”

十、“彤管”——古笔研究中一个被误解的名物

十一、汉唐时代笔管的奢丽制作

1. 笔管的功用

2. 汉唐笔管中以犀象为主的名贵质料

3. 汉唐笔管的奇丽之饰

结语、“实用主义者”的意见

十二、释“答”——笔帽的异称

十三、笔头似“箭□”

十四、茹笔

十五、写书笔

十六、虞龢《论书表》中的文房论札记

1. 张永及其纸墨

2. 简毫、长毫与白兔

3. 大管丰毛

4. 吴兴青石圆砚

5. 王僧虔与郗家

附录一 《简毫与长毫》与王学雷君商榷

附录二 科简与料简

十七、心同理同:西方的“毛笔”与中国的制作

十八、古笔研究中的文献引用问题

十九、读《中国的文房四宝》

二十、对两则古笔文献的理解

1. “青毫”与“铁头”

2. 所谓“王从谦”

中卷 古笔图说(战国—唐)

一、战国(楚、秦)

1. 信阳长台关楚墓笔

2. 左家公山楚墓笔

3. 包山楚墓笔

4. 江陵九店楚墓笔

5. 放马滩秦墓笔

二、秦

6. 睡虎地秦墓笔一

7. 睡虎地秦墓笔二

8. 周家台三十号秦墓笔杆

三、西汉

9. 江陵凤凰山一六七号西汉墓笔

10. 江陵凤凰山一六八号西汉墓笔杆

11. 临沂金雀山西汉周氏墓群十一号墓西汉笔

12. 西郭宝墓笔

13. 尹湾汉墓针刻漆套竹杆对笔

14. 网疃汉墓针刻短单套木杆笔头一

15. 网疃汉墓针刻短单套木杆笔头二

16. 敦煌马圈湾西汉笔

17. 敦煌高望燧西湖笔

四、东汉

18. 敦煌悬泉置笔一

19. 敦煌悬泉置笔二

20. 敦煌悬泉置笔三

21. 敦煌悬泉置笔四

22. 汉居延笔

23. 武威磨咀子“史虎”笔杆

24. 武威磨咀子“白马”笔

25. 武威磨咀子汉笔

26. 居延附近发现木笔杆及笔头

27. 乐浪王光墓笔头

28. 汉雕象牙笔杆

五、东晋(前凉)

29. 旱滩坡十九号前凉墓笔

30. 阿斯塔那画笔

31. 东晋束帛笔头

六、唐

32.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唐笔

33. 吐鲁番阿斯塔那苇杆唐笔

江宁上坊村三国瓷制笔

下卷 汉唐古笔文献辑释

一、韦诞《笔方》校议

附录:韦诞奏论笔墨事笺

二、王羲之《笔经》校笺

三、传为《笔经》制笔语笺释

四、蔡邕《笔赋》校注

五、皇象论笔墨札笺

六、傅玄笔论四篇校笺

1. 笔赋

2. 鹰兔赋

3. 笔铭

4. 论汉末笔

七、成公绥《弃故笔赋》校笺

八、嵇含《试笔赋序》笺注

附录:嵇含《笔铭》

九、王隐《笔铭》笺释

十、虞龢论笔墨事笺

十一、萧绎《谢东宫赐白牙镂管笔启》笺注

十二、《北梦琐言》载梁元帝笔事校注

十三、段成式论笔书二篇注订

1. 寄余知古秀才散卓笔十管软健笔十管书

2. 寄温飞卿葫芦管笔往复书

十四、《北户录》所记笔资料两则校笺

1. 鸡毛笔

2. 笔墨纸的量词及写书笔墨字数

十五、《芝田录》记笔工事释补

十六、柳公权《谢惠笔帖》小笺

十七、传李阳冰《笔法诀》注释

十八、宋代辞书中关于鼠毛与兔毫资料两则笺释

1. 鼠

2. 兔

征引文献

一、古籍

二、图录及大型考古报告

三、近今人论著

后记

古笔是2022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王学雷。

得书感谢您对《古笔》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谈古说兵——中国古代兵器赏谈 电子书
适读人群 :冷兵器爱好者收藏者 这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兵器发展史的书籍,从商周时期的青铜武器,到汉唐时期的武器,再到元代,以至明清时期各类冷兵器。本书将刀枪剑戟斧钺勾叉这类中国兵器史上出现多的各类武器悉数介绍给读者,包括年代、形制、器物的判定等,为我国古代兵器发展研究,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参考,也为喜爱中国文化、中国兵器的爱好者和收藏者提供了一部的参考书。它的面世也将为弘扬中国文化发挥自己的作用。
文本与唱本:苗族古歌的文学人类学研究 电子书
完整意义上的苗族古歌应包括文本与唱本。除了学者搜集、翻译、整理的文字文本之外,苗族古歌至今还以唱本的形式流传于民间,后者是源,前者是流。本书从文学人类学视角,对苗族古歌这一非汉民族的活态口头诗学进行田野调查,从歌词与民俗、唱者与听者、功能与传承等多个维度系统梳理了苗族古歌从演唱到记录的文本流变,在对不同方言区的苗族古歌进行深描的基础上,系统阐述了苗族口头文化传统在中国多元文化格局里的价值和意义。
线路与遗产:第二届宜红古茶道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电子书
本论文集关注了本区域茶叶历史的转换、宜红古茶道遗产构成及价值、土司茶文化等方面,是支撑万里茶道文化线路的重要著作。
通往权力之路:叶卡捷琳娜大帝 电子书
普利策奖得主代表作,一部关于俄国女皇叶卡捷琳娜的“极繁”个人史,她成就了俄国霸业,是权力游戏里的真女王。
品牌思想简史 电子书
为你构建品牌思想史整体框架,帮你辨析现代品牌思想的格局和思想源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