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一部集知识性、工具性和可读性的精品之作。
内容简介
成都历史文化资源深厚而丰富,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但成都还缺乏一部兼具完整性、系统性、资料性、科学性、典藏性、权威性和实用性,集历史文化大成的工具书。《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一书,从先秦至民国,涵盖历史、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等方方面面,贯穿历史与现实,勾勒出成都发展历程的轮廓,全面反映成都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前沿动态。力图使其“补史料之遗,匡史书之误,辅史学之证”,充分发挥“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作用,使之成为一部集知识性、工具性和可读性的精品之作。
作者简介
作者何一民,现为四川大学城市研究所所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评委,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中国城市历史、中国近现代历史研究和教学。先后主持国家清史编纂工程《清史·城市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20世纪中叶以来西藏城市人居环境发展变迁研究”,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点课题“近现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中国城市通史”等。出版《成都通史·民国时期》等专著十余部,发表重要论文上百篇,曾获四川省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等多个奖项。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体例说明
第一篇 行政区划
先秦
秦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两宋
元明清
民国
第二篇 职官沿革
秦汉
三国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两宋
元明
清代
民国
第三篇 历史事件
先秦
秦汉
三国
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
两宋
元明
清代
民国
第四篇 历史人物
先秦时期
秦汉
三国
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
两宋
元代
明代
清代
民国
第五篇 农工商金融
一 农业
二 传统工业
三 新式工业
四 商业
五 金融业
六 工商名店
第六篇 水利交通
一 主要河流
二 重要水利工程
三 水利工具
四 水利管理
五 水电工程
六 交通工具
七 古道驿道
八 县域要道
九 民间小道
十 公路
十一 汽车运输
十二 水运航道
十三 码头堆栈
十四 桥梁
十五 津渡
十六 旱涝灾害
第七篇 城镇村落
一 名城
二 名镇
三 名乡
四 名村
第八篇 历史街区
一 主城区街道
二 周边区县街道
第九篇 名胜古迹
一 山水
二 城墙宫苑
三 祠庙
四 亭台楼阁
五 官府园林
六 私家宅园
七 近代公园
第十篇 民风民俗
一 家风家训
二 农事习俗
三 商贸习俗
四 手工业习俗
五 生活习俗
六 饮食习俗
七 著名菜品
八 名小吃与特产
九 饮茶风俗
十 饮酒习俗
十一 衣饰风俗
十二 出行文化
十三 婚嫁风俗
十四 节庆文化
十五 娱乐休闲文化
十六 民间手艺
第十一篇 教育
一 传统教育
二 书院
三 大学
四 中学
五 小学
六 幼儿园
第十二篇 文献典籍
一 历史典籍
二 地方志
三 游记
四 晚清民国报刊
第十三篇 文学
一 骚赋
二 诗歌
三 词曲
四 散文
五 戏剧小说
第十四篇 书画音乐
一 书法
二 绘画
三 音乐
第十五篇 宗教文化
一 道教文化
二 佛教文化
三 伊斯兰教
第十六篇 物质文化遗产
一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二 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三 成都市文物保护单位
第十七篇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 国家级项目
二 省级项目
三 市级项目
第十八篇 考古学与遗址
一 考古学文化
二 重要遗存
第十九篇 考古出土文物精品
一 金器
二 银器
三 铜器
四 钱币
五 铁器
六 玉器
七 石器
八 漆器
九 木器
十 陶器
十一 釉陶器
十二 瓷器
十三 画像砖
十四 铅锡器
十五 其他
附录一 大事记
先秦
秦代
西汉
东汉
蜀汉
两晋
南北朝
隋
唐
五代
宋
元
明
清
民国
附录二 典型方言
一 方言词语
二 歇后语
三 谚语
参考资料
一 古籍
二 当代人著作
三 期刊论文
四 网站
索引
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何一民王苹。
得书感谢您对《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