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经典散文集:我二十一岁那年(收录我与地坛等多个阶段的散文)

史铁生经典散文集:我二十一岁那年(收录我与地坛等多个阶段的散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史铁生经典散文集合

“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封底:

本书收录史铁生经典散文近四十篇,包括《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好运设计》《昼信基督夜信佛》等,基本涵盖史铁生各个阶段的散文名篇,是全面了解史铁生散文创作的卓越读本。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史铁生经典散文近四十篇,包括《我与地坛》《秋天的怀念》《合欢树》《好运设计》等,基本涵盖史铁生各个阶段的散文名篇,是全面了解史铁生散文创作的卓越读本。

作者简介

史铁生,1951年1月生于北京,初中毕业后去延安插队,1972年双腿瘫痪转回北京,在某街道工厂做工7年。之后居家以写作为生。先后有中短篇小说、散文、长篇小说等出版。1997年底尿毒症加剧,开始靠透析生存。之后又有小说、随笔、散文、长篇小说出版。2010年12月突发脑溢血去世。

主要作品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隙碎笔》《记忆与印象》《我的丁一之旅》等。

章节目录

第一辑 我与地坛

秋天的怀念/ 003

合欢树/ 005

“文革”记愧/ 008

我与地坛/ 014

我二十一岁那年/ 033

纪念我的老师王玉田/ 046

散文三篇/ 050

她是一片绿叶/ 059

归去来/ 078

悼路遥/ 086

黄土地情歌/ 089

故乡的胡同/ 097

悼少诚/ 100

外国及其他/ 104

我的轮椅/ 114

第二辑 好运设计

“忘了”与“别忘了”/ 123

康复本义断想/ 130

“安乐死”断想/ 136

好运设计/ 143

对话四则/ 163

随笔十三/ 181

游戏·平等·墓地/ 200

记忆迷宫/ 209

无答之问或无果之行/ 216

墙下短记/ 225

爱情问题/ 234

足球内外/ 246

私人大事排行榜/ 259

说死说活/ 273

在北京友谊医院“友谊之友”座谈会上的发言/ 280

“透析”经验谈/ 288

人间智慧必在某处汇合/ 291

  ——斯坦哈特的《尼采》读后

文明:人类集体记忆/ 300

  ——张文涛的《尼采六论》读后

第三辑 昼信基督夜信佛

看不见而信/ 307

“自由平等”与“终极价值”/ 314

欲 在/ 320

门外有问/ 326

诚实与善思/ 333

昼信基督夜信佛/ 345

史铁生经典散文集:我二十一岁那年(收录我与地坛等多个阶段的散文)是2021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者史铁生。

得书感谢您对《史铁生经典散文集:我二十一岁那年(收录我与地坛等多个阶段的散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散文家文丛我买菜去了 电子书
本书收录的23篇美食散文描写了作者对各种美食的体验,如《皖南味道》《舌尖上的春天》《麦子黄时》等,将家常美味、地方风味,写得活色生香。
无障碍精读版名著-徐志摩散文集 电子书
   徐志摩是中国文化界的热点,经久不衰且历久弥新。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代表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产生过较大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被誉为“现代诗仙”。徐志摩的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是中国现代新诗的杰出代表。
小布老虎新经典·我想赢 电子书
酷爱乒乓球的田晓珍不能继续打球了,在艰难时刻,她遇到了影响她一生的教练——学校里新来的勤杂工老杜。老杜发现了田晓珍在乒乓球上的天赋,田晓珍对乒乓球的热爱唤醒了老杜对生活的希望。
我和我的母校 电子书
作者的《我和我的母校》通过对以往岁月记录和书写的方式,来回望有幸和母校结成的跨世纪情缘,以及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深化的爱生如子和感恩母校之间的情感对流。全书分成6个章节,从美丽校园重要景点的情感漫游开始,再次一一走进当年为人师表、育人有方的作者的老师这个集体,手足情深、美美与共的作者的同学这个班级,和睦相处、快乐共事的作者的同事这群伙伴,师生互爱、教学相长的作者的学生这批弟子,还有心系南强、花开榕城
十岁那年 电子书
以诗意的写作手法和简洁纯净的语言,讲述了一个美丽而坚强的女孩在面对完全陌生的生活环境时,所经历的心灵成长和蜕变。小说的主人公河是一个十岁的小女孩。家乡有她所熟悉的生活和各种传统,她的热情的朋友,还有那些木瓜树。但是这一年,一场意料之外的旅行却让她的人生从此翻天覆地。河和家人被迫离开了饱受蹂躏的美丽家园,搬往美国南部。然而,适应新环境是那么难,新的食物、新的邻居、新的同学,一个全新的城市……最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