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对完善中国公共财政体系进行了系统化的梳理与解构
内容简介
21世纪的中国公共财政应该向何处去?或者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建设思路,应该遵循什么样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这无疑是一个非常具有时代感的重要命题。本书紧密结合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现实需要,立足于市场化进程中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演进脉络和现实全景,对完善中国公共财政体系进行系统化的梳理与解构,并进而尝试探求其未来发展中可能的路径选择。
作者简介
作者阎坤,女,经济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后,科组处处长,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财政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 ,中国财政学会旅游地区财政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北京市西城区第十二届人大代表 ,西城区人大常委会财经工作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货币政策等近年来,先后多次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重课题,并荣获第二届全国青年优秀社会科学成果论文奖(最高奖)、全国第三、四次财政理论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二、三届青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许毅财经科学奖励基金第一届(2006年)优秀科研成果奖、财政部优秀论文奖和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奖等多种奖项。曾多次赴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法国、德国、香港、 台湾讲学。主要研究领域是宏观经济、财政理论与货币政策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1. 市场化进程中的中国公共财政:约束前提与制度演化
1.1 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的制度约束前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1.1 我国的社会转型具有比较典型的“二元经济”条件下“双重转型”的特点
1.1.2 我国的社会转型路径呈现一种渐进式制度变迁的轨迹
1.1.3 政府部门在我国的社会经济转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1.2 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制度演化
1.2.1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财政:简要回顾
1.2.2 放权让利:中国公共财政改革的逻辑起点
1.2.3 走向市场经济:中国公共财政的体制创新
2. 市场化进程中中国公共财政的目标模式
2.1 公开透明:建设阳光财政体系
2.1.1 建立符合国情的预算透明度标准
2.1.2 建立具有指导性的预算透明度标准
2.1.3 建立不断完善的预算透明度标准
2.2 预算公共化:当代中国公共预算改革的时代主题
2.2.1 预算公共化是一个渐推渐进的动态过程
2.2.2 预算公共化是一个传统政治哲学与现实国情的融合过程
2.2.3 预算公共化是一个“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演进过程
2.2.4 预算公共化是一个实体公共化和程序公共化分别推进的非均衡过程
2.2.5 预算公共化是一个以“边角改革”推动“核心改革”的演化过程
2.3 政策工具组合的多样性:中国财政政策的螺旋演进
2.3.1 财政政策的调控工具由单一化向多元化演进
2.3.2 财政政策融入经济全球化后的被动相机抉择色彩日趋浓厚
2.3.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螺旋式组合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职能界定
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3.1.1 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相关研究述评
3.1.2 政府干预的理由与制约:市场失灵与政府失灵
3.1.3 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理论模式
3.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确立
3.2 当前我国市场化进程中的政府职能及职能转换
3.2.1 政府按职能范围分类
3.2.2 我国市场化改革及其政府职能转换
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公共财政职能界定
4.1 关于公共财政职能及其实现工具的理论观点综述
4.1.1 关于公共财政职能的理论观点综述
4.1.2 关于公共财政职能实现工具的理论观点综述
4.2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与政策职能
4.2.1 公共财政的基本属性决定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
4.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共财政属性决定公共财政的政策职能
4.3 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与实现机制
4.3.1 公共财政基本职能的内容
4.3.2 公共财政基本职能的实现
4.4 公共财政的政策职能与实现机制
4.4.1 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职能与实现机制
4.4.2 公共财政收入分配职能与实现机制
4.4.3 公共财政经济稳定职能与实现机制
5. 公共财政收支的职能分析
5.1 财政收入的基本职能:满足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资金需要
5.2 财政收入的政策职能
5.2.1 财政收入的资源配置职能
5.2.2 财政收入的收入分配职能
5.2.3 财政收入的经济稳定职能
5.3 财政支出的基本职能: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
5.3.1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提供主体
5.3.2 公共产品最佳规模的确定
5.4 财政支出的政策职能
5.4.1 财政支出的资源配置职能
5.4.2 财政支出的收入分配职能
5.4.3 财政支出的经济稳定职能
6. 开放环境中的中国公共财政
6.1 开放环境中公共财政体系的影响因素
6.1.1 影响公共财政体系的国际竞争因素
6.1.2 影响公共财政体系的国际合作因素
6.2 当前我国公共财政体系面临的开放环境
6.2.1 债务风险扩散
6.2.2 金融风险财政化
6.2.3 实体经济困顿和悲观预期
6.2.4 世界经济深度调整
6.2.5 世界经济面临困局
6.3 开放环境中健全我国公共财政体系的要点
6.3.1 通过结构调整破解实体经济增长困局
6.3.2 控制债务和赤字
6.3.3 通过财政政策稳定经济预期
6.3.4 世界经济深度调整
7. 健全中国公共财政体系的路线图与实施方略
7.1 从效率走向公平:现代税制结构的优化与完善
7.1.1 加大高收入群体流量资产和存量资产的税收支出
7.1.2 降低低收入群体收入和消费的税收负担
7.1.3 促进高就业企业发展
7.1.4 扭转地区间不合理税收转移
7.2 以民生看待发展:基于绩效取向的公共支出管理改革
7.3 政府间有序分工:构建政府间转移支付的道路规则
7.3.1 转移支付支出的“来龙”与“去脉”:非规范化的体制调整与资金转移
7.3.2 以事权划分为基础的道路规则:推进转移支付法治化的路径选择
7.3.3 制度创新的运行平台:构建财政转移支付预算体系
7.4 从满足公共需要到实现公共管理:阳光财政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
7.5 与国际环境和谐相融:健全对外开放的中国公共财政体系
8. 中国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公共财政职能定位与转换的政策建议
8.1 根据政府职能转换的内在要求,把握公共财政职能转换的方向和深度
8.1.1 政府职能与财政职能的关系
8.1.2 政府职能对财政职能转换的影响
8.1.3 把握财政职能转换的方向和深度
8.2 以公平效率为标准,实现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与政策职能
8.2.1 公平与效率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关系
8.2.2 协调市场与政府两种机制
8.2.3 正确处理收入差距与效率的关系
8.3 以公共产品和服务为对象,实现财政资源配置职能
8.3.1 我国资源配置的效率准则及其实现机制
8.3.2 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方式
8.4 以缩小收入差距为目标,实现财政收入分配职能
8.5 维护经济稳定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财政宏观调控职能
8.6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约束下,搭建公共财政职能体系新框架
参考文献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公共财政职能转换是2016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闫坤。
得书感谢您对《中国的市场化改革与公共财政职能转换》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