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近代一百年

回望:近代一百年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晚清中国如何进入现代化的通路为主线,观察这一历程中政治、社会、文化的标志性事件和人物,分析历史事件不为大众所知的前因后果,揭示历史的多种可能。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三编,编为“回望百年”,回顾了晚清政治改革中改良与变革的互相博弈;第二编为“重建晚清历史细节”,重新分析了甲午战争、义和团运动、晚清新政、辛亥革命、民国的建立等历史事件;第三编为“百年文化启蒙”,分析了新文化运动的得失经验。

作者简介

作者马勇,男,1956年1月生于安徽濉溪县。1973年入伍当兵,1977年至淮北煤矿当掘进工,1978年考入淮北煤炭技术学校,1979年考入安徽大学历史系,1983年考入复旦大学历史系。198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同年至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从事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9年晋升为研究员。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文明研究中心、安徽大学胡适研究中心等研究员,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校教授,中国现代文化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言

第一编 回望百年

以改良反制革命

从维新到新政

君主专制与君主立宪

改良确实一度反制了革命

清末官制改革的启示

皇权边界

以责任政府为皇权分忧

错失良机

帝制的终结

一个新生阶级

体制认同中的抱怨与哀鸣

别了,皇上

共和关键

战争的最高境界

共和成了唯一出路

“黄袍加身”

中国革命的实现手段和主要途径

暗杀时代: 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暴动: 革命的主要方式

民变: 革命的背景与铺垫

民初乱源

清廷积重难返

关键人物赵凤昌

谁的临时政府

法统之争

近代中日交涉: 时机、教训及弥补

相互不信任缘起

老师与学生

日本的小计

近代东亚历史的转向

留给中国的精神遗产

日本胜利的理由

朝鲜因素

大变革时代: 缘起、动力及方向

本末与体用

维新与变法

新政、宪政与君宪

第二编 重建晚清历史细节

从历史因果链条中分析甲午战争失与得

地缘政治的调整

走向战争

何以失败

结局与影响

我们今天应该如何理解义和团运动

“义和团起山东”

“不到三月遍地红”

所谓“宣战诏书”

历史性灾难

晚清新政为何走向反面

清廷的觉醒

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

两个致命失误

从君主立宪到共和

辛亥革命并没有失败

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

问题确实是从外部输入的

孙中山对中国问题的分析

革命是无法告别的

民国建立: 中国版的“光荣革命”

清廷为什么不妥协

民国是“谈出来”的

一个共赢的妥协方案

一战与中国: 一个历史节点

蝴蝶效应: 中日不同反应

重演十年前“局外中立”故事

《二十一条》提出

重建帝制的逻辑

澳门,现代中国的原点

发现东方

西方经验展示

开启现代中国

科举: 一项被误解的制度

群众举荐与组织考察相结合

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时移世易: 落后的原罪

第三编 百年文化启蒙

新文化运动的一条歧路: 改造国民性

冲决网罗

新民与旧民

启蒙真谛

文化的根本在政治——关于新文化运动方向选择的反省

“文化自信”还是“文化自卑”?

梁启超对科学的期望与失望

对现代科学的期望

破除“科学万能”的迷思

对玄学的期待

对科学的失望

启蒙在路上

回望:近代一百年是2021年由新星出版社出版,作者马勇。

得书感谢您对《回望:近代一百年》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九十年后再回望:闽西红色村落调研成果集 电子书
本普通过考察闽西中央苏区的红色村落典型,分析村落结构与生态环境、历史变迁,研究红色村(乡)史、红色人物与革命事迹以及红色遗址与红色文献,重点讨论红色资源现状及可利用性,深入挖掘红色资源保护与开发的问题,并提出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建设性意见和对策,以期更好地传承与弘扬闽西红色文化。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近代史学刊(第23辑)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第23辑。
西方历史文献选读(近代卷) 电子书
本书精选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之进行介绍乃至解读,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近代时期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状况与特征,从中透显出西方历史的演进脉络、流变趋向乃至发展规律。各卷所选的篇目,既有对某文献的全文收录,也有对某文献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献后还开列了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引导读者延伸阅读,并作进一步的探究。
近代日本对华官派留学史:(1871~1931) 电子书
致世间只知近代有“中国人留日”,却不知“日本人留华”。这本书是研究日本人留华史领域的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