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残酷的夏天: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

最残酷的夏天: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曾获普利策奖的资深记者菲利普·卡普托作为越南战争亲历者的惊世回忆录。

内容简介

1961年5月,为了进一步帮助越南共和国吴庭艳政府,美国总统肯尼迪派遣一支美国特种部队进驻越南共和国,开启了美国战斗部队进入越南的先河,自此拉开美越战争的序幕。越南战争耗时十余年,是二战以后美国参战人数最多、影响最重大的战争,更是美国一次失败的战争。十余年间,美国士兵远赴重洋,来到遥远陌生的东南亚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他们不得不与鬼魅作战,向幻影开火。他们看不到敌人,也不能把盟友与敌人、平民区分开来。与他们并肩作战的南越军看起来与北越军并没有什么不同。他们到村庄里搜查时,看到一张张沉默、冷漠、略含仇恨的面孔,根本分不清哪些是平民,哪些是隐藏在内的越共分子。谁是敌人?敌人在哪儿?渐渐的,士兵们意识到,他们的敌人就是脚下的土地,是秀美怡人的高山,是郁郁葱葱的雨林。这是一片陌生的土地,那一个个沉默、矮小的人们并不真的甘于沉寂,他们让深沉的土地喊出复仇的决心,成为美国士兵永远也不能忘却的梦魇。

菲利普·卡普托历时9年,用严厉地措辞、坦诚的言语、发自肺腑的呐喊,让人们理解了战争的诱惑和残酷、看到了士兵的恐惧和怀疑。他用最真实的文字,记述了直面死亡与深渊的经历,是对美国一直掩盖的污点——越南战争——最摄人心魄、最直击灵魂的记录。令人不寒而栗的雨林,令人惊恐的未知,令人绝望的等待。每一个读者都不禁自我拷问:换做是我,我存活下来的概率有多大?我将何去何从?这种思考令人莫名地惊恐。本书恰是一本令人不寒而栗的著作,即便是最坚强的人,也会为此潸然泪下。

作者简介

作者菲利普·卡普托(PHILIP CAPUTO),当代小说家、记者,曾获普利策奖。1941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大学毕业后,加入美国海军陆战队,三年服役期中有十六个月在越南作战。1967年,卡普托从美国海军陆战队退役,自此开启了令其备受瞩目的记者生涯。供职于《芝加哥论坛报》期间,卡普托前往一线报道贝鲁特战争,并于1975年再次前往越南,报道了“西贡沦陷”事件,见证了越战的结束。他还曾担任《时尚先生》的特约编辑,并为《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波士顿环球报》和《洛杉矶时报》撰稿。小说作品包括《非洲号角》《德克索画廊》《印第安之国》《罪恶方程式》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点评《最残酷的夏天》

译者序 传言与真相

序幕

第一部分 绚烂的星火之战

第二部分 死尸军官

第三部分 死亡的灰色国度

落幕

后记

最残酷的夏天: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是2019年由新华先锋出版科技出版,作者[美] 菲利普·卡普托。

得书感谢您对《最残酷的夏天:美国人眼中的越南战争》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永远的战士 电子书
战争的硝烟虽已远去,但英雄的精神永世长存。2018年,山东省委老干部局、省委离退休干部工委开展征集山东老战土历史资料工作。邹城市老干部局以此为契机,联合有关单位启动了“永远的战十”征文活动,以参战老战十为记录对象,讲述战争故事,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历时半年,组织30个单位80多名下作人员入户采访600多人次,查阅人事、军史、党史等资料,形成书稿42篇近30万字,真实记录了老战士的战斗经历和
历史的观念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上、下两编,涵盖了古今中西主要的历史思想和历史理论。上编为“中国历史观念”,共4章,阐述了中国历史上出现的主要的历史观念,从先秦神意历史观一直到严复、章太炎的历史进化论;下编“西方历史观念”,共分12章,论述了西方的主要历史观念,从希罗多德的历史思考直到福山的历史终结论。在某种意义上,人类历史就是人类的自我认识史,人类的历史实践孕育了人类的理性和智慧,反过来,人类的理性和智慧也促进了文明的
远去的亲人 电子书
本书记载了作者陈维秀自认识蒋汉杰开始的直至陈维秀离开人世这一段时期有关于蒋家的家族历史以及当时上海地下党员生活的真实写照。陈维秀,祖籍江苏无锡玉祁镇。由母亲作主,19岁嫁给姐夫——商人蒋汉杰。从1939年至1953年养育了五个子女。上海解放前她作为家庭主妇协助丈夫和子女进行地下工作。解放以后进入中国畜产公司上海分公司,直到1973年退休。2000年前后,她开始撰写蒋汉杰家史,历经数年完稿。她为蒋家
厦门的兴起 电子书
本书系统论述了清朝时,厦门作为一个沿海贸易港口的兴起过程及其在沿海贸易中的地位,向我们揭示了厦门作为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港口的历史逻辑,展示了厦门乃至闽南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的生动细节。对于我们今天深度认识厦门商港由来之路及其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和作用,制定未来厦门城市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汉家的日常 电子书
本书在政治史、制度史之外另辟蹊径,立足关系思维,聚焦两汉时期上自朝廷,下至临湘侯国、西北边地的候官与各地传舍运作的日常形态,致力于揭示反复进行的事务中形成的不同位置的人与律令、制度、机构的错综关系,展示了国家日常运转与维持的内在逻辑与生动细节,也对涉及两汉乃至整个王朝时期的不少基本看法提出新认识,为作者倡导开展的日常统治研究提供了一系列精彩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