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革命老区脱贫之路的启示:红安篇

红色革命老区脱贫之路的启示:红安篇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红安县脱贫成就及其经验建议。

内容简介

红安是全国著名的红色革命老区。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红安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2018年成为湖北省首批脱贫摘帽重点县。红安县的减贫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其中精准扶贫阶段是红安人民真正实现整体脱贫的关键时期。本书介绍了红安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就,红安县经济发展和减贫历程,红安县实现脱贫的典型做法,红安实现脱贫的独特优势和条件,红安脱贫之路的典型经验和借鉴意义,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一 红安县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成就

(一)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二)产业结构不断升级,工业成为支柱产业

(三)社会建设成效明显,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四)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五)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实现了整体性脱贫摘帽

二 红安县经济发展和减贫历程

(一)1978—2000年:经济起飞,减贫整体推进

(二)2001—2014年:产业结构升级,减贫重点推进

(三)2015—2018年:集约发展,减贫精准推进

三 红安县实现脱贫的典型做法

(一)传承红安精神,立足党建促扶贫

(二)坚持绿色扶贫,增强脱贫可持续性

(三)探索创新“4321”健康扶贫新模式

(四)建立多维反贫体系,打一场立体脱贫攻坚战

四 红安实现脱贫的独特优势和条件

(一)红色资源是红安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的宝贵财富

(二)自然资源禀赋为红安的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充分利用区位优势促发展

五 红安脱贫之路的典型经验和借鉴意义

(一)充分发扬红色革命传统,积极开发红色资源

(二)秉承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探索绿色发展新路子

(三)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探寻扶贫新思路

六 相关建议

(一)着眼长远,将本地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相衔接

(二)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和内生动力,确保减贫可持续性

(三)继续发挥红色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红色产业

(四)积极开发利用生态产品,变绿水青山为金山银山

附录1:“红安名片”基本情况一览表

附录2:红安县扶贫办1978—1997年扶贫相关数据

红色革命老区脱贫之路的启示:红安篇是201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百县调研组。

得书感谢您对《红色革命老区脱贫之路的启示:红安篇》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双台村卷:社会扶助下的产业脱贫之路 电子书
河北省大名县大街镇双台村位于县城大名镇东北侧,是古大名府遗址所在地。近年来,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帮扶下,双台村大着力打造“玉带种养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双台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实体平台,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方式,带动村民脱贫致富,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贫困户脱贫。本书通过调研等方式,对双台村贫困状况、致贫原因及扶贫措施的实践和脱贫状况等问题做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对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杨家山村卷:武陵山深处的脱贫之路 电子书
杨家山村地处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湘、鄂、渝三省(市)交汇处,属全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区。本书通过入户调查的方式,对杨家山村精准扶贫的方式、路径及具体做法,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情况,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具体对策及成效等内容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基于调研情况,梳理了目前在杨家山村已采取的扶贫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少数民族特困山区精准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和教训,探讨集中连片少数民族贫困地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金山村卷:烂山变金山的富裕之路 电子书
金山村位于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长顺县,属于国家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之一的滇黔桂石漠化区域,是省级一类贫困村。近年来,金山村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基础设施建设、“两不愁三保障”建设等诸多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本书主要围绕村庄贫困治理情况展开,并对村情村貌、主要致贫成因、减贫历程和成效以及扶贫行动参与者等进行专题性研究。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牛村卷:石漠化山区民族村寨的扶贫之路 电子书
牛村地处滇黔桂石漠化片区,是贵州省西部山区的一个少数民族村寨。本书通过这个实施了整乡跨区域搬迁工程的少数民族村庄,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在该村的落地过程及其在执行中所遭遇的种种来自社会、文化的阻力,以及政策内部的多重张力,并以此个案为例对中央精准扶贫政策实施过程中的地方变形与实践限度进行分析和反思。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百村调研·梅杖子村卷:党支部引领的产业扶贫之路 电子书
梅杖子村地处辽宁省西部的建昌县,是典型的山区贫困村。本书叙述和总结了梅杖子村的贫困历史、贫困成因,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成效及特点。本书认为,梅杖子村的脱贫一方面得益于党支部、村民委员会两委班子的领导和带动,另一方面得益于广大村民,包括贫困户的共同努力。他们创造了“强党支部+脱贫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并且找到了适合本地资源禀赋条件的产业,以产业来推动扶贫和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