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精神一致,列宁推进马克思主义,斯大林误解列宁思想。

内容简介

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就社会革命而言的,并不否定政治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就政治革命而言的,并不否定社会革命的最终胜利必定是世界性的胜利。因此,所谓列宁在帝国主义条件下用“一国胜利”的新结论代替马克思恩格斯“已经过时”的旧观点的说法,没有准确反映他们关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思想。其实,“一国胜利”论与“同时胜利”论的精神是一致的。列宁的新贡献,一是结合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规律明确提出“一国胜利”论,二是在俄国国内战争结束后,根据国内外的新形势,提出一国可以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思想,向前推进了马克思主义。而斯大林认为列宁在“一战”期间就提出了一国可以建成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则是对列宁思想的严重误解。

章节目录

封面

目录

作者简介

扉页

版权信息

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问题的旧议与新评

导论 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的区别与联系

第一章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胜利论”是就社会革命而言的

二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政治革命“一国胜利”的思想

三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不大发达国家首先开始革命的思想

第二章 关于列宁的“一国胜利论”

一 列宁的“一国胜利论”是就政治革命而言的

二 列宁关于“最终胜利”必然是“同时胜利”的思想

三 列宁关于比较落后国家首先开始革命的思想

第三章 关于列宁的“一国建成思想”

一 列宁从“一国胜利”到“一国建成”的思想发展

二 列宁“一国建成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 列宁对“社会革命”的新认识

第四章 关于斯大林的“一国建成论”

一 斯大林对列宁“一国胜利论”的阐发

二 斯大林“一国建成论”的贡献与缺陷

三 斯大林对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思想的误解

第五章 重评联共(布)的“一国社会主义”之争

一 对这场争论的回顾与思考

二 对反对派观点的再认识

三 对多数派观点的再认识

第六章 评《列宁主义研究》对联共(布)的批评

一 是联共(布)的误解,还是列宁的本意

二 列宁的“两段话”是坚持“同时胜利论”吗

三 “最薄弱的地方说”有无“客观性”和“真理性”

第七章 评《列宁主义研究》对学术界的批评

一 评“必要的答复”

二 学术界对“政治革命”与“社会革命”的区分错了吗

三 学术界对“一国胜利论”与“一国建成论”的区分错了吗

第八章 评《列宁主义研究》的几个“论”

一 评“十月革命非社会主义性质论”

二 评所谓“两种过程转变论”

三 评所谓“社会主义步骤论”

第九章 评所谓“东方国家决定论”

一 马克思恩格斯主张“西方国家决定论”吗

二 列宁“东方国家决定论”的“形成过程”是虚构的

三 “东方国家决定论”不是列宁的思想

第十章 也谈落后国家的“首先开始”与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

一 落后国家的“首先开始”不仅仅取决于这些国家的落后性

二 社会主义国家发生曲折的根本原因不在于这些国家的落后性

三 论社会主义“最终胜利”的长期性和必然性

后记

“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贵颖。

得书感谢您对《“同时胜利论”与“一国胜利论”比较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姓名论(修订版) 电子书
《姓名论》在理论层面上有突破,提出连名制中父名与子名的前后位置,最初取决于有关语言的名词性修饰语对于中心词的位置的新见解,以及形式与内容、区分与整合是姓名发展的内部规律的新理论。《姓名论》材料丰富,论据充足,行文严谨,是国内外不多见的一本专著。本著作在开拓姓名学研究新领域、采用多学科交叉研究方面,填补了空白。本著作不以罗列姓名材料为目的,而是力图在姓名学理论上有所突破,提出了“形式与内容”、“区分
专家学者论昆仑 电子书
“赫赫我祖,来自昆仑”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文化记忆中难以抹去的印痕。本书精选百余年来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研究之代表性成果及近年最新成果,在体例与内容上,具体分为“昆仑神话与昆仑文化”“文献典籍与昆仑文化”“河源昆仑与昆仑文化”“神话人物与昆仑文化”“昆仑地望与昆仑文化”“中国古史与昆仑文化”六个板块,集中展现20世纪以来昆仑文化研究状况,与学界同行共享,以此进一步推动昆仑文化的学术研究。
天盛律令与庆元条法事类比较研究 电子书
一本对比西夏和宋代法典的研究作品。
日本近世国学者的华夷论与自他认识 电子书
华夷思想是前近代东亚世界进行自我认识和他者认识的主要思维模式。本书以日本近世国学者的自他认识与传统华夷思想的关系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大国隆正的自他认识来探讨国学者华夷论的特点。
达尔文 进化论的奠基人 电子书
本书由“不可救药”的孩子、探索自然的奥秘、重返故里伦敦、关于达尔文理论、晚年的荣耀五部分构成,涵盖了知识分子的后裔、童年的独特喜好、特别的学业生涯、与小动物的接触、伯乐的良好引导等具体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