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全面探讨3D显示技术:原理、发展现状与趋势。
内容简介
全面系统地介绍3D显示技术。简要介绍3D显示的历时、现状与展望;详细说明人眼立体视觉原理;重点阐述双目立体显示、光遮挡型立体显示和光折射型立体显示;系统介绍光场式立体显示、全息显示;针对3D显示的发展现状,详细介绍三维显示测量与视觉健康;针对3D显示的发展趋势,详细介绍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中的三维显示技术。
章节目录
封面
作者简介
书名页
内容简介
版权页
编委会
总序
序言
前言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3D 显示技术的发展
1.1.1 显示技术的发展规律
1.1.2 3D 显示技术的发展历程
1.2 3D 显示技术的类别
1.2.1 3D 显示技术的分类
1.2.2 各类3D 显示技术的优缺点
1.3 3D 显示技术的应用
1.4 3D 显示技术的挑战
本章参考文献
第2章 立体视觉与3D显示
2.1 人眼的视觉功能
2.1.1 人眼视觉系统
2.1.2 单眼视觉功能
2.1.3 双眼视觉功能
2.2 深度线索
2.2.1 心理深度线索
2.2.2 运动深度线索
2.2.3 立体深度线索
2.2.4 生理深度线索
2.2.5 深度感知范围
2.3 3D 显示中的视觉线索
2.3.1 3D 空间再现的基本要素
2.3.2 双目视差式3D 显示
2.3.3 单目聚焦式3D 显示
2.3.4 2D 视图转3D 显示
本章参考文献
第3章 眼镜式3D显示技术
3.1 色差式3D 显示技术
3.1.1 颜色视觉理论与分色3D 显示
3.1.2 宽带分色3D 显示技术
3.1.3 窄带分色3D 显示技术
3.2 偏光式3D 显示技术
3.2.1 偏振光与3D 显示
3.2.2 被动式偏光3D 显示技术
3.2.3 主动式偏光3D 显示技术
3.2.4 双屏式偏光3D 显示技术
3.3 快门式3D 显示技术
3.3.1 快门式3D 显示的基本原理
3.3.2 快门式3D 显示的课题
3.3.3 快门式3D 显示的串扰对策
本章参考文献
第4章 光遮挡型3D显示技术
4.1 视差光栅3D 显示技术
4.1.1 上视差光栅3D 显示技术
4.1.2 下视差光栅3D 显示技术
4.1.3 双视差光栅3D 显示技术
4.1.4 阶梯视差光栅3D 显示技术
4.1.5 偏光光栅3D 显示技术
4.2 动态视差光栅技术
4.2.1 2D/3D 切换型视差光栅技术
4.2.2 时间分割型视差光栅技术
4.2.3 移动型视差光栅技术
4.3 自由立体显示的评价参数
4.3.1 视点与瓣
4.3.2 最佳观看距离
本章参考文献
第5章 光折射型3D显示技术
5.1 柱透镜光栅3D 显示技术
5.1.1 柱透镜光栅3D 显示原理
5.1.2 倾斜透镜光栅3D 显示技术
5.1.3 移动透镜板3D 显示技术
5.2 棱镜光栅3D 显示技术
5.3 液晶透镜光栅3D 显示技术
5.3.1 非均匀盒厚液晶透镜光栅3D 显示技术
5.3.2 LCP 柱透镜光栅3D 显示技术
5.4 GRIN 液晶透镜光栅3D 显示技术
5.4.1 GRIN 液晶透镜与3D 显示
5.4.2 GRIN 液晶透镜的设计技术
5.4.3 局部2D/3D 显示切换技术
5.4.4 纵横2D/3D 显示切换技术
5.4.5 扫描式GRIN 液晶透镜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6章 指向背光3D显示技术
6.1 光折射型指向背光3D 显示技术
6.1.1 单凸透镜结构指向背光技术
6.1.2 3D 膜结构指向背光技术
6.1.3 棱镜阵列结构指向背光技术
6.1.4 透镜阵列结构指向背光技术
6.1.5 扫描视差背光技术
6.2 光反射型指向背光3D 显示技术
6.2.1 楔型沟槽结构指向背光技术
6.2.2 散射图案结构指向背光技术
6.2.3 椭圆反射镜结构指向背光技术
6.3 光衍射型指向背光3D 显示技术
6.3.1 体全息光学元件指向背光技术
6.3.2 像素型光栅结构指向背光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7章 光场3D显示技术
7.1 光线空间与光场显示
7.1.1 光线空间与光场近似
7.1.2 光场3D 显示的分类
7.1.3 光场成像与光场显示
7.2 集成成像3D 显示技术
7.2.1 集成成像3D 显示原理
7.2.2 集成成像与多视点显示
7.2.3 深度反转的解决对策
7.2.4 图像视域扩展技术
7.2.5 图像景深扩大技术
7.2.6 图像分辨率提升技术
7.2.7 集成成像2D/3D 切换技术
7.3 多层成像3D 显示技术
7.3.1 多层成像3D 显示原理
7.3.2 压缩光场显示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8章 体3D显示技术
8.1 基于发光介质的固态体3D 显示
8.1.1 基于固体介质能量跃迁的固态体3D 显示
8.1.2 基于气体介质能量跃迁的固态体3D 显示
8.1.3 基于化学染料的固态体3D 显示
8.1.4 基于喷墨印刷的固态体3D 显示
8.2 基于旋转屏幕的动态体3D 显示
8.2.1 基于阴极射线球法的动态体3D 显示
8.2.2 基于旋转发光二极管阵列的动态体3D 显示
8.2.3 基于激光扫描螺旋旋转面的动态体3D 显示
8.3 全息体显示
8.3.1 基于激光投影仪的全息体显示
8.3.2 基于ZBLAN 玻璃的全息体显示
8.3.3 基于空中投影系统的全息体显示
8.4 自由空间体3D 显示
8.4.1 基于光学陷阱的自由空间体3D 显示
8.4.2 基于等离子体的自由空间体3D 显示
8.4.3 基于改良空气的自由空间体3D 显示
8.4.4 基于声学悬浮的自由空间体3D 显示
8.5 多平面体3D 显示
8.5.1 基于多变焦镜头的体3D 显示
8.5.2 基于多液晶屏幕的体3D 显示
8.5.3 基于多投影机的体3D 显示
本章参考文献
第9章 全息3D显示技术
9.1 全息3D 显示的基本原理
9.2 全息图的计算方法
9.2.1 点云法
9.2.2 倾斜平面方法
9.2.3 多平面法
9.2.4 光场方法
9.3 全息3D 显示器件
9.3.1 基于光调控的全息3D 显示器件
9.3.2 基于电调控的全息3D 显示器件
9.3.3 基于声光调制器的全息3D 显示器件
9.3.4 全息3D 显示的复振幅调制方法
本章参考文献
第10章 视错觉3D显示技术
10.1 视错觉3D 显示原理
10.1.1 视错觉的成因与类型
10.1.2 视错觉立体画与3D 动画
10.2 景深融合3D 显示技术
10.2.1 景深融合3D 显示原理
10.2.2 亮度加法型景深融合3D 显示技术
10.2.3 亮度除法型景深融合3D 显示技术
10.3 基于Pulfrich 效应的3D 显示技术
本章参考文献
第11章 VR/AR中的3D显示技术
11.1 虚拟现实中的3D 显示技术
11.1.1 虚拟现实显示技术的分类
11.1.2 虚拟现实中的三维显示技术
11.2 增强现实中的三维显示技术
11.2.1 增强现实显示的分类
11.2.2 增强现实显示技术面临的问题
11.2.3 增强现实中的三维光场显示技术
11.2.4 增强现实中的全息显示技术
11.2.5 全息光学元件在增强现实中的应用
本章参考文献
第12章 3D显示画质与视疲劳
12.1 串扰及其改善对策
12.1.1 眼镜式3D 显示的串扰定义
12.1.2 自由立体显示的串扰定义
12.1.3 串扰的改善对策
12.2 摩尔纹及其改善对策
12.2.1 光栅3D 显示的摩尔纹形成机理
12.2.2 摩尔纹的分类与对策
12.3 逆视及其改善对策
12.3.1 逆视的形成与改善
12.3.2 超多视点3D 显示技术
12.3.3 人眼跟踪式3D 显示技术
12.4 视疲劳及其改善对策
12.4.1 生理与心理因素对视疲劳的影响
12.4.2 3D 图像对视疲劳的影响
12.4.3 显示设备对视疲劳的影响
12.4.4 视疲劳的评价与缓解措施
本章参考文献
封底
3D显示技术是2020年由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 夏军。
得书感谢您对《3D显示技术》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