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近代教育制度史

天津近代教育制度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天津近代教育发展分期研究与启示

内容简介

本研究选取天津近代教会教育、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中学教育、高等教育、留学教育、师范教育、职业教育、社会教育为研究对象,采用历史研究法,对以上各类教育在天津出现至新中国成立前这段时期的发展进行分期研究,并对办学机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行政管理机构、师资与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力图厘清天津近代各类教育发展的脉络,总结天津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历史经验和及其对当今教育的启示,进一步加深对天津教育近代化的认识。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天津近代教会教育

第一节 教会教育兴起的原因

第二节 教会学校的发展轨迹

第三节 教会学校的办学概况

第四节 教会教育的影响和作用

第二章 天津近代学前教育

第一节 学前教育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清末的学前教育(1860—1911)

第三节 北洋政府时期的学前教育(1912—1926)

第四节 国民政府时期的学前教育(1927—1949)

第三章 天津近代义务教育

第一节 义务教育兴起的背景

第二节 义务教育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义务教育的经费

第四节 义务教育的师资

第五节 义务教育的课程和教材

第四章 天津近代普通中学教育

第一节 普通中学教育兴起的原因

第二节 普通中学教育的发展进程

第三节 普通中学的行政管理

第四节 普通中学的办学概况

第五章 天津近代高等教育

第一节 高等教育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二节 高等教育的萌芽(1880—1894)

第三节 高等教育的奠基(1895—1911)

第四节 高等教育的转型(1912—1927)

第五节 高等教育的繁荣(1928—1937)

第六节 高等教育的重创与重建(1938—1949)

第六章 天津近代留学教育

第一节 留学教育兴起的原因

第二节 留学教育的历史演进

第三节 归国留学生对天津教育近代化的影响

第七章 天津近代师范教育

第一节 师范教育的萌发(1903—1908)

第二节 师范教育的转型(1909—1927)

第三节 师范教育的调整完善(1928—1937)

第四节 师范教育的重创与重建(1938—1949)

第八章 天津近代职业教育

第一节 职业教育产生的背景

第二节 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职业教育的行政管理

第四节 职业教育的学校管理

第五节 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历史作用

第九章 天津近代社会教育

第一节 社会教育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社会教育的萌芽(1860—1911)

第三节 社会教育的确立(1912—1918)

第四节 社会教育的发展(1919—1926)

第五节 社会教育的繁荣(1927—1936)

第六节 社会教育的维持(1937—1949)

结语

一 天津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特色

二 天津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经验

三 天津近代教育制度发展的启示

参考文献

后记

天津近代教育制度史是2017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王慧。

得书感谢您对《天津近代教育制度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科学与近代世界 电子书
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阿尔弗雷德·诺思·怀特海的哲学名著。
梦回红山——天津健业博物馆藏品赏析 电子书
本书将天津健业红山文化博物馆馆藏的精品按照玉器、石器、骨器、陶器分为四类,辑录成册,配以丰富权威详实的文字解析。
近代闽台社会风貌 电子书
本书中的译文都选材于《教务杂志》。其不仅是作为来华传教士交换讯息及探讨当时传教士在中国的相关迫切问题的平台,而且也丰富地呈现了一幅幅西方人与中国人跨文化交流的画卷。内容涉及近代闽台地区有关教育、贸易、习俗、风光、宗教等多方面的内容,见证了闽台地区的对外交流以及闽台之间的密切关系。
近代中国的多元审视 电子书
近代中国命运多舛,被迫走出中世纪相对封闭、停滞的发展道路,被强行卷入国际体系之中,要认识这样一段变化快速和巨大、充满多面性和不平衡性的历史,需要历史与现实的理性对话,也亟待引入历史与理论之间的相互验证。本书充分发掘各类历史文献,重新审视鸦片战争、清末新政、五四运动等重要历史时刻,重新探讨梁启超、蔡元培等重要历史人物,史料丰赡,论证有力,叙事清晰,颇有助于理解近代中国的政情与世态。
西方历史文献选读(近代卷) 电子书
本书精选西方重要英文文本资料,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对之进行介绍乃至解读,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揭示西方近代时期在经济、政治、军事、思想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基本状况与特征,从中透显出西方历史的演进脉络、流变趋向乃至发展规律。各卷所选的篇目,既有对某文献的全文收录,也有对某文献核心部分的截取。每篇文献后还开列了一些相关问题的研究著作,引导读者延伸阅读,并作进一步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