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90周年,推出“经济所人文库”,首批四十部。
内容简介
2019年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建所90周年,为缅怀前辈学人之贡献、传承学术之薪火,也为了系统总结经济研究所历代学者的治学菁华与宝贵经验,经济研究所决定推出“经济所人文库”,系统选编经济研究所学者的代表性论著,首批面世者凡四十部,本书即为其中之一种。
章节目录
封面
书名页
版权页
《经济所人文库》第一辑编委会名单
总序
编者说明
作者小传
目录
论举借国债的经济作用机制
一 李嘉图等价定理:一种富有启发性的分析思路
二 举借国债与民间需求:微观层次的考察
三 举借国债与政府支出:宏观层次的考察
四 举借国债与社会总需求:总量效应
五 举借国债与社会总需求:结构效应
六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中国税收与税制
一 中国税收的现状与其应有的地位不相称
二 中国税收上的问题主要出在国民收入分配机制不规范上,而非税制本身
三 当前面临的政策选择
四 基本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
一 中国财政收支实践面临的严峻挑战
二 搞市场经济,就要搞公共财政
三 积极而稳妥地构建中国的公共财政框架
“量入为出”与“以支定收”
一 问题的提出:政府究竟需要多少钱?
二 “量入为出”的困惑
三 “以支定收”的财政观
四 结论与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当前若干重大税收问题的分析
引言
一 税收增长的源泉
二 税收征管的魔力
三 税负轻重的判断
四 税收与GDP分配格局
五 税制改革的理由
主要参考文献
论国家治理现代化框架下的财政基础理论建设
一 引言
二 从根本上摆正了财政与财税体制的位置
三 从宏观上理清了财税体制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的关系
四 总体勾画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形态
五 结语
论中国财政基础理论的创新
一 引言
二 中国财政运行新规律的基本底色
三 一份大致清单:财政基础理论面临的挑战
四 财政基础理论创新的重要契机
五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理解和把握新时代中国宏观经济调控体系
一 宏观经济调控理论与实践的深刻变化:一个基本脉络
二 新时代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基本内容:基于总体层面的归纳
三 主动“对表”:将新时代宏观经济调控体系落到实处
改革以来中国国债的实证分析
一 1959—1978:并非真正的国债“空白”时期
二 国债的重新起用:背景何在?
三 举债实践的飞跃:戏剧性变化
四 偿债高峰期的到来:国债规模越滚越大
五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规范政府行为:解决中国当前收入分配问题的关键
一 值得关注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
二 差距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三 当前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三个特点
四 几点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通货紧缩下的税收政策选择
一 减税:应有一个严格的界定
二 理想与现实的抉择
三 不可高估减税对于启动经济的作用
四 税收政策的选择应着眼于其自身特点
主要参考文献
中国税收持续高速增长之谜
一 引言
二 罕见而特殊的增长轨迹(1994—2005)
三 因素分解:三因素→多因素→特殊因素
四 背景追溯:巨大“征管空间”的来历
五 几个相关问题的判断
六 结论与建议
主要参考文献
“营改增”的功能定位与前行脉络
一 引言
二 宏观经济运行视角下的“营改增”
三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视角下的“营改增”
四 启示与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论完善税收制度的新阶段
一 引言
二 比较分析:新一轮税制改革的重要变化和突出特点
三 全新标准:现行税制格局的功能和作用“漏项”
四 补足“漏项”:从增加自然人直接税入手
五 配套措施:税收征管机制的革命性转换
六 结语
参考文献
中国财税改革四十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一 改革的五个阶段:一个大致的勾勒
二 改革的取向抉择:从公共财政体制到现代财政制度
三 改革的未来走向: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四 主要结论
参考文献
论公共管理学科和财政学科的融合
一
二
三
四
参考文献
中国特色新型财经智库的建设
一 引言
二 认识智库:智库有其特殊的运行规律
三 定位智库:智库应有自身的功能特色
四 建设智库:构筑匹配智库运行规律的特殊体制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治所理念、治所思想与治所战略的探索与调整
一 引言
二 如何看待和认识经济所的现状
三 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是学科建设
四 抓好科学研究工作布局:学术和智库研究并重
五 亟待确立的几个意识
参考文献
编选者手记
《经济所人文库》第一辑总目(40种)
高培勇集是2018年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
得书感谢您对《高培勇集》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