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

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领略宋代四川的独特魅力,重新理解帝国政治的逻辑。

内容简介

北宋年间,传言蜀地逢甲午年必有动乱,王朝中枢与地方官府由此展开怎样的合谋与博弈?建立南平军,重新布局西南边陲军事重镇,特殊地缘条件下,宋朝开启了怎样的文化大整合?度正不远千里寻找朱熹,李处和在战争年代“获利百倍”,地方士人不同的生命图景,反映了当时怎样的多重生存之道?

本书为新锐历史学者黄博力作,在独特的时空坐标上寻找巴蜀的复杂性,权力关系的再书写,透视两宋王朝的边缘与中心。

作者简介

作者黄博,男,1982年生,历史学博士,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暨中国藏学研究所副教授,主要从事藏族史和宋史的研究。已在《世界宗教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国藏学》《中国历史地理论丛》等相关专业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0余篇,著有《谣言、风俗与学术:宋代巴蜀地区的政治文化考察》(独著)、《西藏古文明中的中原文化因素》(合著)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宋代的四川”有一种魅力

绪论 谣言·风俗·学术:政治与文化中的地方

从巴蜀到四川

宋代四川的地方性

从政治文化到文化政治

上编 权力关系与地方政治

第一章 不闻蜀人有善书者:书法史视野下汉唐间巴蜀文化的嬗变

自古多奇士与独不闻解书:中国书法史上的巴蜀悖论

有书法而无书法家:汉魏之际巴蜀文化与魏晋风度的时空差异

南北右姓无蜀人:东晋南北朝巴蜀地区政治、文化的边缘化

第二章 甲午再乱:北宋中期的蜀地流言与朝野应对

传闻其事:岁在甲午,蜀且有变

预为之防:甲午前夕朝廷的举措与民间反应

以静镇之:甲午大恐慌的突发与平息

第三章 蜀人多变:北宋中期四川的朝野关系与社会观察

承平无事与防患未然:川峡地区的客观形势与治蜀方略

风平浪静抑或危机四伏:时人对川峡局势的主观想象

第四章 神御在蜀:宋代四川的御容奉祀与地方治理

宋初治蜀之策与太祖御容在蜀中的出现

熙丰变法与成都御容殿的兴起

南宋前期川陕地区军政形势与成都御容殿的扩展

南宋中期四川政治的特殊性与成都御容殿的争议

中编 风俗民情与地方社会

第五章 制造边缘:闽蜀同风的话语形塑及其权力结构

“闽蜀同风”现象的再诠释

两种边缘:历史叙事中的权力策略

奸臣与乱民:现实政治中的权力阴谋

第六章 乱邦与危邦:宋人的渝州意象与渝州地名的消失

渝州意象的生成

渝州意象的虚与实

渝州易名的再诠释

第七章 一皆中国:南平军的建立与渝州地区的文化整合

边缘的中心:宋代渝州的地理格局

文化互融与渝州社会的特异性

第八章 阜民之政的理想:泸州地方治理策略的实践及其争论

北宋以来泸州地方社会治理的政治文化传统

南宋中后期理学型士大夫的泸州地方治理思路

下编 学术文化与地方士人

第九章 史学家的报国梦:以史论政与宋代四川史家的前朝史研究

治国之道:北宋的唐史研究

和战之策:南宋的六朝史研究

第十章 历史的人心:《唐史发潜》与张唐英的历史心理学

《唐史发潜》的佚与存

诛奸发潜:张唐英的历史细节观

心思可测:张唐英的历史心理论

第十一章 守师道如守孤城:度正的政治生涯与学术交游

度正的生平经历与学术追求

为政与治学:度正交游考

附 度正年谱

乾道二年(1166)一岁

三年(1167)二岁

四年(1168)三岁

五年(1169)四岁

六年(1170)五岁

七年(1171)六岁

八年(1172)七岁

九年(1173)八岁

淳熙元年(1174)九岁

二年(1175)十岁

三年(1176)十一岁

四年(1177)十二岁

五年(1178)十三岁

六年(1179)十四岁

七年(1180)十五岁

八年(1181)十六岁

九年(1182)十七岁

十年(1183)十八岁

十一年(1184)十九岁

十二年(1185)二十岁

十三年(1186)二十一岁

十四年(1187)二十二岁

十五年(1188)二十三岁

十六(1189)二十四岁

绍熙元年(1190)二十五岁

二年(1191)二十六岁

三年(1192)二十七岁

四年(1193)二十八岁

五年(1194)二十九岁

庆元元年(1195)三十岁

二年(1196)三十一岁

三年(1197)三十二岁

四年(1198)三十三岁

五年(1199)三十四岁

六年(1200)三十五岁

嘉泰元年(1201)三十六岁

二年(1202)三十七岁

三年(1203)三十八岁

四年(1204)三十九岁

开禧元年(1205)四十岁

二年(1206)四十一岁

三年(1207)四十二岁

嘉定元年(1208)四十三岁

二年(1209)四十四岁

三年(1210)四十五岁

四年(1211)四十六岁

五年(1212)四十七岁

六年(1213)四十八岁

七年(1214)四十九岁

八年(1215)五十岁

九年(1216)五十一岁

十年(1217)五十二岁

十一年(1218)五十三岁

十二年(1219)五十四岁

十三年(1220)五十五岁

十四年(1221)五十六岁

十五年(1222)五十七岁

十六年(1223)五十八岁

十七年(1224)五十九岁

宝庆元年(1225)六十岁

二年(1226年)六十一岁

三年(1227)六十二岁

绍定元年(1228)六十三岁

二年(1229)六十四岁

三年(1230)六十五岁

四年(1231)六十六岁

五年(1232)六十七岁

六年(1233)六十八岁

端平元年(1234)六十九岁

二年(1235)七十岁

第十二章 一个隐士的政治生涯:张俞及其在野参政研究

聘命当年下益州:隐士张俞的名重朝野

蓄志俟时:张俞隐士之路的无奈

观古人之政:张俞在成都政坛上的参政活动

第十三章 权道与初心:富民李处和的宋代文化史意义

李处和生活的时代及其发家隐情

苏氏蜀学与李处和的学术背景

乐温县与唐宋时期渝东地区的文化观察

第十四章 发现钓鱼城:南宋末年钓鱼城保卫战的抗战价值

1940年代文人学者对钓鱼城意义与价值的发现

1940年代期刊对钓鱼城历史与现状的描述

参考文献

一、古籍

二、著作

三、论文

后记

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是2024年由世纪文景出版,作者黄博。

得书感谢您对《不与天下州府同:宋代四川的政治文化与文化政治》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档案中的历史:清代政治与社会 电子书
作者近三十年深入研究清代政治与社会的成果。
国中的“异乡”:近代四川的文化、社会与地方认同 电子书
本书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对近代四川的区域认同、学术源流与文化想象进行了深入的勾勒。
转型时期的澳门政治精英 电子书
本书选取自1976年澳门第一届立法会至2013年当选的澳门特区第五届立法会的议员作为澳门政治精英的研究对象,剖析了由历史背景塑造而成的政治精英的结构组成、精英间的网络关系以及与大众之间的联系。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澳门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层面均经历了显著的变化,这构成了社会变迁的动力。书中提出在转型社会中,精英生成是社会变迁与制度变迁的共同结果。本书有利于读者详细了解澳门的政治体制,以及澳门的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城市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主要阐述当代城市与城市产生的文化以及文化塑造城市之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