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前夜的中国

文革前夜的中国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长期以来,关于“文革”前夜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以及这一时期意识形态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一直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文革前夜的中国》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与探讨,对于系统总结“文革”发生的原因,总结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了解历史,展望未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内容简介

《文革前夜的中国》共分为“走出困境”、“中苏论战”、“社教运动”、“过火批判”和“山雨欲来”五个部分,系统介绍了“文革”前夜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前半期中国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作者对“大跃进”运动后中国面临的严重经济困难、中苏两党的冲突与摩擦、作为“文革”预演的“四清”运动在中共高层产生的严重分歧、文化大革命的直接起因等历史事件进行了较全面的回顾。作者本着“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的原则,客观、真实地介绍了这些事件。

作者简介

罗平汉,1963年8月生,湖南省安化县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获博士学位,现就职于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主要从事当代中国史的教学与研究。著有《土地改革运动史》、《农业合作化运动史》、《农村人民公社史》、《当代历史问题札记》、《当代历史问题札记二集》、《大锅饭——公共食堂始末》、《天堂实验——人民公社化运动始末》等。

章节目录

一、走出困境

1.严重的困难

2.“八字方针”

3.“农业六十条”

4.“包产到户”的兴衰

5.伤筋动骨的调整

6.“备战备荒为人民”

7.工业学大庆

8.大寨红旗的升起

二、中苏论战

1.裂缝的产生

2.“东风压倒西风”

3.“完全一致”的背后

4.赫鲁晓夫发动突然袭击

5.“一场痛快的争论”

6.九评苏共中央公开信

7.“要停止公开论战是不行的”

三、社教运动

1.“社会主义教育一抓就灵”

2.“前十条”与“后十条”

3.“三分之一的政权不在我们手里”

4.集中兵力打歼灭战

5.“桃园经验”与小站夺权

6.“四清”性质的高层分歧

四、过火批判

1.关于文艺问题的两个批示

2.所谓“坏影片”

3.“一场严重的阶级斗争”

4.上纲上线的“学术批判”

5.围绕《海瑞罢官》的斗争

五、山雨欲来

1.罗瑞卿遭打倒内情

2.试图控制局势的《二月提纲》

3.一个与《二月提纲))对立的文件

4.被抛到风口浪尖的“三家村”

主要参考文献

文革前夜的中国是200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作者罗平汉。

得书感谢您对《文革前夜的中国》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文化视野的中国古代科技 电子书
从文化史的角度对我国古代科技的发展状况的总结。
权势转移:近代中国的思想与社会 电子书
本书注重历史当事人的时代关怀,返其旧心,从广义的文化视角考察近代中国思想与社会的权势转移。
权力与媒介:近代中国的政治与传播 电子书
通过历史的视角来审视近代中国媒介与权力关系的变迁。
遵义会议精神与中国梦的实现 电子书
本书研究阐释了遵义会议精神与中国梦的内在关联及其对当代中国发展的深层价值,探讨了通过遵义会议精神的弘扬释放民族复兴的强大动力。主体内容包括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背景分析,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精神视阈解读,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动力分析,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区域价值分析,遵义会议精神的中国梦动力支撑路径探讨。
精神视域下的中国历史与文化 电子书
本书内容主要涉及古代神话的文化解读、儒道思想的考释与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化本质的研究、历史专题研究等等方面。全书以论文的形式,并通过一个“精神”的视域对中国文化精神以及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作一探本寻真式的考察,以便从多层次、多角度对何为“中国性”给予必要的澄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