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哲学——跟大师学国学

孔子与儒家哲学——跟大师学国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收录了梁启超在清华大学关于儒学的深入浅出的讲演稿,由其弟子周传儒记录。

内容简介

梁启超先生围绕学术界及读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讲述了儒家发展的历史。尤其是他注重哲学与经学的结合,关注哲学与人生的联系,讲述中常洋溢着充沛的感情,因而极具感染力。他出入于学问与社会之问,讲述简洁明了,观点明确新颖,常有发前人所未发之见。对于儒家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从儒家哲学、儒家政治哲学和儒教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作者简介

作者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子、哀时客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卓越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创立了“新民体”,文章分析透彻,条理清楚,行文一泻千里,文风大气磅礴,给后世留下深远的影响。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写给年轻人的国学读本

写在前面

孔子

第一节 孔子事迹及时代

一、孔子事迹

二、孔子所处之环境

第二节 研究孔子学说所根据之资料

第三节 孔子提纲

一、学

二、一贯忠恕

三、仁、君子

四、(原缺)

五、礼

六、乐

七、名

八、性命

九、鬼神祭祀

第四节 孔子之哲理论与易

一、易体

二、卦与象

三、爻与辞

四、繁变与易简

第五节 孔子之政治论与《春秋》

一、大同与小康

二、《春秋》的性质

三、《春秋》与正名主义

四、《春秋》之微言大义

第六节 结论

一、时中的孔子

二、孔子之人格

三、孔门弟子及后学

儒家哲学

第一讲 儒家哲学是什么

第二讲 为什么要研究儒家哲学

第三讲 儒家哲学的研究法

第四讲 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上)

第五讲 两千五百年儒学变迁概略(下)

甲 破坏方面

乙 建设方面

丙 清中叶以后四大潮流

第六讲 儒家哲学的重要问题

一、性善恶的问题

二、天命的问题

三、心体问题

孔子与儒家哲学——跟大师学国学是2016年由中华书局出版,作者梁启超。

得书感谢您对《孔子与儒家哲学——跟大师学国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爱有差等: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 电子书
本书以文化散论的形式,围绕先秦儒家与华夏制度文明的构建这一主题,从孔孟经典著述原文出发,归纳并阐述先秦儒家对国家治理的各项制度主张。包括政治制度(强调君主、贵族、平民三方势力均衡)、经济制度(主张自由贸易)、刑罚制度(反对连坐)、统筹制度(合理税收、储蓄未来)、分配制度(比如森林使用权)、福利制度(“哀哉鳏寡”),等等。书稿反复强调建立在“爱有差等”基础上的小共同体(家庭、家族、社区)的重要性,认
逻辑与哲学的交融 电子书
本书选取了近年来国外关于分析哲学的最新研究论文,分为“弗雷格”“克里普克”“威廉姆森”“哈克”四个专题。其中“弗雷格”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国外学者对弗雷格哲学当代价值的再发现,“克里普克”专题的三篇译文是克里普克继历史因果理论之后创立的新的哲学理论。威廉姆森与哈克分别是英国牛津大学和美国迈阿密大学的哲学教授,他们所撰写的研究论文反映了国外分析哲学的前沿动态。
善的历程:儒家价值体系研究 电子书
历史的诠释与逻辑的重建往往很难分离,二者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平民哲学与社会发展:南宋浙学精神及其现代价值 电子书
本书研究主要涉及对南宋时期南宋时期浙江以事功之学为核心和特色的哲学思想文化(简称南宋浙学)的形成发展及其基本精神的研究和它对整个浙学传统和浙江精神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以及它对当代浙江和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思想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的研究。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2016) 电子书
《日本哲学与思想研究》为中华日本哲学会的会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