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
上篇:乡土心路八十的——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
1840-1920年之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农民意识对于近代化和西洋化,呈现宏观上冷漠抗拒、微观上亲近接受的矛盾外观。作者选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
下篇:拳民与救民——世纪之交的民众心态解读
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到底哪些因素对义和团起了作用,如何起作用?义和团是如何通过他们效法的戏剧人物,表现他们的政治意向的?民间信仰的符号是如何转化为政治表达的?按照同样的思路,再研究世纪初的教民群体,即中国的基督徒,对其信仰、价值及政治意识做出概括和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生长于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少年时曾从事农工、兽医等工作。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著述颇多,既有《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直截了当的独白》《关于两脚羊的故事》这样的历史另类解读,也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农民意识的变迁》《梦醒与嬗变——戊戍百年沉思》《拳民与教民》《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1903-1953)》等学术论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写在前面的话
上篇 乡土心路八十年
导言
传统农村社会的观念世界
闯入大门的陌客
新奇感的启示:农民的上帝
碰撞与断裂:从嫌恶到同仇敌忾
世纪之变
社会动荡的“文明”习染
小传统意识的结构性缺损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下篇 拳民与教民
导言
晚清北方农村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渠道
农村教育塑造的农民政治意识
晚清教民问题与北方农村社会结构
农民政治意识在民族危机下的激变
华北农村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政治理念
拳坛仪式中的民俗文化印痕
义和团运动的文化层析
教民问题在晚清社会的凸现
皈依动机分析
教民的信仰状态
教民信仰目标的实相
教民的政治意识素描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资料来源
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是2013年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张鸣。
得书感谢您对《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