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

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上下两篇:

上篇:乡土心路八十的——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

1840-1920年之间,中国农村社会结构出现了一系列变化,农民意识对于近代化和西洋化,呈现宏观上冷漠抗拒、微观上亲近接受的矛盾外观。作者选定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从底层民众的观念和作为思想主体的农民意识的变迁这个角度,重新阐释近代史。

下篇:拳民与救民——世纪之交的民众心态解读

作者主张将义和团运动的起源放在中国北方的乡土社会上,考察乡土社会风习、信仰、戏曲、民俗、巫术等文化因素,到底哪些因素对义和团起了作用,如何起作用?义和团是如何通过他们效法的戏剧人物,表现他们的政治意向的?民间信仰的符号是如何转化为政治表达的?按照同样的思路,再研究世纪初的教民群体,即中国的基督徒,对其信仰、价值及政治意识做出概括和分析。

作者简介

作者张鸣,浙江上虞人,1957年生,生长于中国的“北极”北大荒,少年时曾从事农工、兽医等工作。初学农业机械,后涉历史,政治学博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生导师。著述颇多,既有《历史的坏脾气》《历史的底稿》《直截了当的独白》《关于两脚羊的故事》这样的历史另类解读,也有《武夫治国梦》《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农民意识的变迁》《梦醒与嬗变——戊戍百年沉思》《拳民与教民》《乡村社会权力和文化结构的变(1903-1953)》等学术论著。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写在前面的话

上篇 乡土心路八十年

导言

传统农村社会的观念世界

闯入大门的陌客

新奇感的启示:农民的上帝

碰撞与断裂:从嫌恶到同仇敌忾

世纪之变

社会动荡的“文明”习染

小传统意识的结构性缺损

结语

主要参考书目

下篇 拳民与教民

导言

晚清北方农村的文化传播与教育渠道

农村教育塑造的农民政治意识

晚清教民问题与北方农村社会结构

农民政治意识在民族危机下的激变

华北农村文化视野中的义和团政治理念

拳坛仪式中的民俗文化印痕

义和团运动的文化层析

教民问题在晚清社会的凸现

皈依动机分析

教民的信仰状态

教民信仰目标的实相

教民的政治意识素描

主要参考书目

主要资料来源

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是2013年由中文在线数字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作者张鸣。

得书感谢您对《乡土心路八十年: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农民意识的变迁》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农业民俗研究:节气、农具与乡土景观 电子书
本书分为三部分,“节气研究”主要包括二十四节气的历史及其现代传承、海外传播,二十四节气歌谣谚语的流变及其与农业民俗的关系,二十四节气的现代保护等内容;“农具研究”主要包括民具学的发展研究,通过实例研究农具与农民、与民俗的关系等;“乡土景观研究”主要包括日本乡土景观研究方法及对中国乡土景观研究的借鉴意义,太湖东部平原“浜村相依”、哈尼族梯田文化、兴化垛田等方面的实例研究。
从河西走廊看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区域经验 电子书
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是如何形成的?这本书带你从河西走廊这个地理区域考察这一问题。
东亚变迁与周边世界 电子书
东亚史多维度研究互动交流,探索新视野。
20世纪中国史学论集(第八卷) 电子书
本书是关于20世纪中国史学的论集,是作者瞿林东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所撰写的论文和评论的汇辑。
镜头里的兴安变迁:从盛久永摄影作品看兴安 电子书
本书作者采用纪实摄影的手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兴安人民追求幸福生活的奋斗历程,时间跨度长达50余年,内容涵盖县城市政建设、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业生产、工商业活动、文化体育卫生教育事业、群众文化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