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透过《史记》,看不一样的历史人物,品不一样的恩怨情仇。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两个板块,上编着重对司马迁著史思想的阐幽发微,揭示了司马迁著作《史记》时的复仇思想、孝道思想及食客观念等;下编对《史记》各类人物,如食客、刺客、酷吏及后宫女性等,进行纵向阐述与理论思考。这些研究有在前人研究基础上的推进;有对传统观点的质疑及新观点的提出;有从理论层面对《史记》人物文化内涵的分析、阐释,构建起《史记》人物文化的理论体系;有从纵向视角分析人物形象发展演变的规律、特点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与贡献;有探寻《史记》人物与当今荧屏热播剧的关系等现实问题。这些成果对《史记》及司马迁研究都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
作者杨宁宁,云南丽江人,纳西族。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史记》研究会理事,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理事,江苏项羽文化研究会理事,广西语文学会理事。长期从事古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有《史记》、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项,参与2项,主持厅级、校级课题3项,参与1项。荣获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次。出版专著3部,合著2部。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30篇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序
第一章 司马迁的复仇思想与人物
对司马迁《刺客列传》的再认识
一、报恩乃刺客行刺之动机
二、史学家皆否定刺客
三、司马迁《刺客列传》的创作心理
四、《刺客列传》获赞誉的原因
从《刺客列传》不记载要离看司马迁的选录标准
一、要离事迹
二、《刺客列传》不载要离之原因
三、司马迁的选录标准
论司马迁复仇情结的产生
一、复仇情结产生的思想基础
二、复仇情结产生的社会环境
三、复仇情结产生的心理因素
论司马迁的复仇表现与超越
一、为写复仇,选用一些史书未见的材料
二、在揭示国家、家族及个人命运时,将复仇与之联系起来
三、与报恩互为因果来写复仇
四、以多角度多手法写复仇
五、借发议论表明其复仇观、生死观
第二章 司马迁的英雄思想与人物
从汉匈战争中认识真实的李广
一、李广、卫青、霍去病在汉匈战场上的表现
二、性格乃李广悲剧之源
三、《李将军列传》文笔多于史笔之原因
在“义”的视阈下看项羽的道德错位
一、重情义,失仁义
二、有侠义,无道义
项羽文化的理论建构与内涵阐释
一、深厚的历史积淀
二、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与文学的元素
三、道德感召力与教化功能
四、融入时代元素,推陈出新
论历代咏项羽诗及其道德评价
一、历代咏项羽诗概貌
二、道德评价之一:“不修仁德”,终至败亡
三、道德评价之二:舍生取义,虽败犹荣
第三章 司马迁的食客观念与食客
古代的“食客”定义与身份辨析
一、辞书对食客的定义
二、食客的另一层含义
三、食客身份辨析
社会变迁条件下的春秋战国食客群体
一、食客产生的社会环境
二、食客向权贵的转化
三、食客复杂多变的性格
食客文学集团与食客文学
一、由政治向学术转型
二、食客文学集团
三、食客文学
第四章 社会万象与人物
从《史记》看西汉酷吏的性格人生
一、西汉酷吏形成的历史原因
二、复杂多变的酷吏性格
三、悲惨的人生谢幕
从《史记》看古人交友
一、古人交友的类型
二、古人交友的目的和原则
论司马迁的孝道及孝道思想
一、司马迁孝道思想形成的社会基础
二、司马迁孝道行为
三、司马迁孝道思想
第五章 《史记》人物对后世的影响
论赵盾形象文学化发展对元杂剧《赵氏孤儿》的影响
一、《左传》中形象复杂的赵盾:权臣与能臣的结合体
二、被《史记》美化的赵盾:由权臣向忠臣转变
三、赵盾对《赵氏孤儿》的影响
重述历史语境下的《史记》后宫史事与电视宫斗剧
一、问题的提出
二、《史记》后宫的历史叙述
三、宫斗剧对《史记》后宫史事的接受
四、宫斗剧如何重述后宫史事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史传文学研究
一、占卜算卦体现古人对自然的崇拜与敬畏
二、巫术反映古人对神灵的敬畏
三、政治婚姻下父权与夫权的较量
建国以来《史记》人物研究综述
一、人物研究情况概述
二、人物研究的特点
三、人物研究存在的不足及原因
附录
一、话党锢,忠贞报国心
二、济天下,儒学是根本
三、与宦为伍,士人心态失平衡
四、抗阉宦,世风成动力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司马迁思想与史记人物论稿是2019年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杨宁宁。
得书感谢您对《司马迁思想与史记人物论稿》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