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是对中古时期宗教空间研究的优秀论文集。
内容简介
主要介绍了中国中古时代,宗教信仰兴起,外来的佛教、摩尼教、景教、琐罗亚斯德教等传入中国,本土的道教信仰勃兴,儒家学说也带有强烈的天人感应的宗教色彩。各种宗教文明的交融以及对政治、思想和日常生活的渗透,极大改变和丰富了历史画面。
时间和空间是人类感知自我存在的基础,宗教信仰的兴起也因此重塑了中古时代人们的空间观念,与此同时,宗教信仰也在空间中展开,重塑了中古时代的历史面貌。在这一时期,中国的城市空间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佛教在城市空间中的展开,使原先的等级森严的城市空间,产生了两个显著的变化:第一是公共空间的扩大,第二是宗教神圣空间的出现。
本书即是一本对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优秀论文集,共17篇文章,从各个角度进行考察,视野开阔,是这一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
作者孙英刚,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本科、硕士)和普林斯顿大学(Princeton University,硕士、博士),获普林斯顿大学哲学博士学位(Ph.D.)。先后任教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现为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五台山国际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理事、清华大学道德与宗教研究院研究员。“国际佛教与中国宗教研究丛书”(中西书局)主编,Studies in Chinese Religions、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编委。耶鲁大学东亚研究客座副教授(2015年9月—2016年3月)、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访问研究员(2012年10月—12月)、日本国际佛教大学院大学2014年度客员研究员,多次受邀在欧美、日本、台湾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进行学术讲座和讲课。研究领域包括中古史、佛教史、史学理论。先后出版多种专著,围绕中古知识和信仰与政治世界的关系、中古佛教史等主题发表论文80多篇。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前言
从王府到寺观——隋唐长安佛道神圣空间的营造
一、 从礼仪之都到佛道之都
二、 从王府的世俗场域到寺院的神圣空间
三、 结语
帝都的风景、风景的帝都——建康·大兴·洛阳
序言
上篇:建康
下篇:建康和洛阳——隋炀帝对江南的憧憬
结语
宗庙与禁苑——中国古代都城的神圣空间
前言
一、 都城和宗庙
二、 入“左祖右社”之道
三、 作为神圣空间的禁苑
结语
会昌六年寺院存毁与改名史事
一、 寺院存毁的记载
二、 寺院损毁的程度
三、 “依旧名额”与“改名旧额”
四、 中书门下与功德使
德宗朝皇室塔葬的争议问题
一、 唐德宗时期皇室起塔而葬的争议
二、 代宗、德宗时期塔葬的佛教背景
三、 起塔而葬争议的背景——礼、俗、佛教在葬俗中的交织与碰撞
四、 简单的总结
佛教典籍中的天帝释世界
一、 来自婆罗门教的天帝释
二、 汉译佛经中天帝释的地位构架
三、 天帝释拥有的时空世界
四、 透过天帝释世界看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关系
五、 天帝释世界的中国影响
中古敦煌民众的世界图像建构
一、 地方名胜的圣迹化
二、 世界图像的塑造方式
三、 夷夏之辨和巡礼求法:空间的政治化与神圣化
四、 余论:重构天下观的可能性与有效性
“洛阳测影”与“洛州无影”:中古知识世界与政治中心观
一、 “洛州无影”的文化冲突说
二、 “洛阳测影”的知识逻辑和思想意涵
三、 黄旗紫盖,终于入洛:洛阳测影与南北对峙
四、 推算时间:洛阳测影与日长之瑞
五、 武周政权与“洛州无影”
六、 义净与武周政权之关系
七、 余论
房山云居寺石经事业和“巡礼”:唐代后半期的社会诸相与信仰世界
一、 房山隋唐刻经事业肩负者的足迹
二、 《大般若经》刻经事业的开始及其时代
三、 唐代《大般若经》刻经事业的推移
四、 唐代后半期的石经事业中多人联名题记与庶民
五、 开成五年(840)云居寺石经事业创制时代巡礼的状况
六、 云居寺石经事业“巡礼”的全貌
七、 唐代“巡礼”的意义——结语
论中国早期寺院空间神圣性的获得——以《高僧传》为中心的考察
一
二
三
四
五
神话、疾病、转世观念与佛教圣迹:新昌弥勒大佛考
一、 引言
二、 神异传说评析
三、 业力、疾病和佛像:萧伟与石城大佛之缘
四、 法缘与血缘:轮回转世观与石城大佛崇拜
五、 结语
龙角仙都——一个唐代宗教圣地的塑造与转型
一、 相关材料概说
二、 老君示现:唐初的创业神话
三、 唐玄宗与庆唐观的鼎盛
四、 瑞柏与六圣:李唐中兴之兆
五、 融入当地:唐以后庆唐观的转型
六、 简短的结语
中国佛教“四大名山”的信仰内涵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四大名山”出现年代考
三、 四大名山的信仰内涵
四、 结论:名山信仰的建构与“边地情结”的克服
神迹的复制与逆转:检视释奝然圣徒传中的五台山描述
一、 引言
二、 我们的主题与材料
三、 奝然圣徒传记之中的五台山
四、 神迹的复制与逆转:清凉寺雕像
五、 结论
了翁道覚(1630—1707):神圣空间、记忆与图书馆
结论
民间宗教的仪式与神圣空间的构建:以三一教为例
引言 仪式与神圣空间的构建
一、 入教仪式:以伦理教化为基本导向
二、 会道仪式:以经典学习作为基本方式
三、 诞庆仪式:沟通神圣与世俗的多元仪式综合
结语:民间宗教与神圣性空间的构建
圣体、圣地:中古中国禅宗的禅师与作为神圣居所的身体
附录: 国際会議“神聖空間与空間的神聖—中古中国宗教中空間因素的構成与展開—”(復旦大学 2013年8月16日·17日)に出席して
作者简介
神圣空间:中古宗教中的空间因素是2014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孙英刚。
得书感谢您对《神圣空间:中古宗教中的空间因素》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