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增补本)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增补本)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主要讲述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发展过程,以及修改了前版的一些文字和格式上的错误。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断代专题文学史丛刊之一。中国历代文学文体、流派、理论、思潮层出不穷,异彩纷呈,以断代文体或专题为内容的文学史,有利于深入讨论和详尽描述,对推动学术发展、学科成熟,功莫大焉。为此,特选择二十世纪以来,学术界关于中国古代文学某一时期、某一文体之兴衰历史的代表著作,精心编辑,汇为丛刊,集中呈现给读者。

本书主要讲述了汉魏六朝乐府文学的相对独立的生发、演进、成熟、衰微的过程。本次再版主要是修改了前次的一些文字和格式上的错误,并按丛书整体风格对格式进行了调整和统一。

作者简介

作者萧涤非(1906-1991),江西临川人。原为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所教授、名誉所长、博士生导师、《杜甫全集校注》主编、《文史哲》编委,著有《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杜甫研究》《杜甫诗选注》《读诗三札记》《解放集》《乐府诗词论书薮》,与游国恩等主编四卷本《中国文学史》教科书,以及整理校点《皮子文薮》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文前插图

文前插图

引言

黄序 (审查报告)

第一编 绪论

第一章 乐之起源与先秦乐教

第二章 乐府之产生及其沿革

第三章 乐府之界说与分类

第四章 论五言出于西汉民间乐府不始班固

第五章 乐府变迁之大势

第二编 两汉乐府

第一章 论汉乐府之声调

第二章 汉初贵族乐府

一 安世房中歌

二 《郊祀歌》

三 《鼓吹铙歌》

第三章 两汉民间乐府

一 西汉民间乐府

二 东汉民间乐府

附录 黄节先生《相和三调辨》

第四章 东汉文人乐府

第三编 魏乐府——附吴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曹操四言乐府

第三章 曹丕七言乐府

第四章 曹植五言乐府

第五章 王粲、左延年诸人之叙事乐府

第六章 吴乐府——乐府填词之初祖韦昭

第四编 晋乐府

第一章 晋之舞曲歌辞

(一)鞞舞歌

(二)杯槃舞歌

(三)拂舞歌

第二章 晋之故事乐府

第三章 晋之拟古与讽刺乐府

第五编 南朝乐府

第一章 论南朝新声乐府发达之原因

第二章 南朝前期之民间乐府——晋宋齐

(一)吴声歌

(二)神弦歌

(三)西曲歌

第三章 南朝后期之文人乐府——梁陈

第四章 汉乐府大作家鲍照

第六编 北朝乐府——附隋

第一章 概论

第二章 北朝民间乐府——附论木兰诗

第三章 北朝文人乐府

第四章 南北朝乐府之比较观

第五章 隋乐府

(一)文帝时之拟古乐府

(二)炀帝时之拟南朝乐府

后记

附录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补辑

补辑说明

附记

本书录诗索引

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增补本)是2020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萧涤非。

得书感谢您对《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增补本)》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乐府学(第17辑) 电子书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外相关学术动态等方面都有研究。
乐府学(第18辑) 电子书
乐府学是与诗经学、楚辞学、词学、曲学并列的古代文学专门之学。《乐府学》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国家一级学会“乐府学会”主办,研究对象远涉先秦,近及当代,研究领域涉及音乐学、文学、文献学、考古学、民俗学等多个学科,在乐府文献、礼乐制度、音乐形态、名家名作、乐府诗歌的制作与时代关系、海内外相关学术动态等方面都有研究。
六朝隐逸诗学研究 电子书
六朝隐逸诗的勃兴是中国诗学史上一件大事,它体现了一个群体共享的艺术追求,成为一种独特的价值取向,对民族的文化心理建构产生了强大的精神作用。本书探讨了隐逸诗产生的渊源,对隐逸思想的各种表现形态做了分类研究;对六朝隐逸诗兴起的成因进行了考察,注重对其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思想理论基础进行分析研究,重点在社会思潮、文学集团、个人创作三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立足于文本解析,探讨六朝各期隐逸诗的演变与发展情况。
外国文学史(下册) 电子书
本教材以“回到原典”、“贴近文本”理念为指导,在简明扼要地梳理东西方文学发展脉络、阐述基本规律的基础上,有重点地分析经典文本,引导学生研读文学原著。
中国现代文学史(下册) 电子书
这是一部具有自觉学术追求和学术品格的现代文学史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