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似推荐
编辑推荐
本书考察自九一八事变后至珍珠港事件前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演变。
内容简介
书中利用中、美、日等多方档案资料及前人著述等,对美国与伪满洲国交往的一系列重大史实进行一一考证,厘清双方交往的诸多细节,以求尽可能地还原历史真貌,并将其置于美国远东战略中进行总体考察。
作者简介
作者段永富,1977年生,哈尔滨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美关系史、抗日战争史、学科教学(历史)等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先后在《世界历史》、《抗日战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十余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转载。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项目、省教育厅项目、校级项目多项,获省社科成果一等奖、二等奖等科研奖励。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绪论
一 研究对象及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 研究方法与学术价值
第一章 国际秩序下的中国东北与“门户开放”政策的演进
第一节 国际秩序下的中国东北
一 地理区域变迁及封禁状态的松动
二 营口开港与各国贸易迫来
第二节 美国对中国东北政策的确立
一 美国与中国东北贸易的肇始
二 美西战争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三 两次“门户开放”照会及美国对中国东北政策的确立
第三节 20世纪初美国对中国东北的争夺
一 日俄战争前及日俄战争期间美国对中国东北策略
二 日俄战争后至一战期间的美日较量
三 华盛顿体系确立后美国对中国东北的争夺
第二章 从消极观望到“不承认主义”
第一节 九一八事变前中国东北的美国“势力”
一 领事机构追源
二 东北外侨占比
三 工商、金融机构
四 宗教势力的渗入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爆发与美国的应对
一 九一八事变与各国对策
二 胡佛政府的政策基调
第三节 伪满洲国的建立及美国的对策
一 殖民统治形式的选择与伪满洲国出笼
二 国联调查团及美国的对策
第四节 对“不承认主义”的再认识
第三章 “远东考察”与秉持“不承认主义”
第一节 罗斯福政府初期的相关政策制定者
一 罗斯福的中国观及与史汀生的会晤
二 赫尔领导下的国务院及远东司
三 外交官的作用
第二节 汉密尔顿的远东之行与罗斯福政府对伪满洲国政策的重估
一 汉密尔顿的远东之行
二 汉密尔顿报告对美国远东政策及伪满洲国政策的影响
第三节 美国试种大豆成功对东北大豆贸易的影响
第四章 弱化政治分歧到强化经济因素
第一节 伪满洲国的经济统制及美国在东北的石油利益
第二节 《石油专卖法》的出台与美国的对策
第三节 《石油专卖法》的真实意图及美国政策剖析
一 《石油专卖法》的真实意图
二 美孚石油公司“经营东北”与美国政策剖析
第四节 美国商人在伪满洲国
第五章 从撤离伪满走向彻底摊牌
第一节 关于撤出驻东北各地领事的论争
第二节 伪满“外交”机构变迁与美国远东司人员的调整
一 伪满洲国“外交”机构的变迁
二 美国远东司的调整
第三节 美日摊牌与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终结
一 美日谈判及破裂
二 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终结及领事的撤出
结语
一 美国制定对伪满洲国政策的考量
二 美国制定对维希法国政策的因由
三 现实追求压倒理想道义
参考文献
一 档案、回忆录、报刊、资料汇编等
二 专著
三 论文
附录
一 美国驻营口领事馆历任领事
二 美国驻奉天(沈阳)领事馆历任领事
三 美国驻哈尔滨领事馆历任领事
四 美国驻安东(丹东)领事馆历任领事
五 美国驻大连领事馆历任领事
六 伪满洲国“外交部”总长(大臣)
七 美国远东司历任司长(截至1945年)
后记
从“理想”到“现实”: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演变(1931-1941)是2020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段永富。
得书感谢您对《从“理想”到“现实”:美国对伪满洲国政策的演变(1931-1941)》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