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暖室论曲

冷暖室论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以探幽索赜的笔法,对中国古代戏曲的生成与发展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考察。

内容简介

本书以探幽索赜的笔法,对中国古代戏曲的生成与发展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考察。其中,就对古代戏曲形态的辨析,探讨了我国戏曲起源问题,并以动态之眼光,详解了戏曲体制的发展过程。又基于对古代戏曲整理之经验,提出整理戏曲典籍的原则与方法。尤为强调关注中国古代戏曲独特的审美传统,并将之放在中国文化的背景下加以审视。进而提出了对中国古代戏曲中某些传统名剧的重新认识与重新评价等问题,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学术思维。

作者简介

作者黄天骥,1934年生,广州人。1956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现为教授、博导。出版著作有《冷暖集》《深浅集》《俯仰集》《方圆集》《两厢记创作论》《诗词创作发凡》《周易辨原》《纳兰性德和他的词》《黄天骥自选集》《岭南感旧》《岭南新语》《中大往事》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总序 “当代中国古代文学研究文库”

编选前言

第一辑

论参军戏和傩——兼谈中国戏曲形态发展的主脉

“爨弄”辨析——兼谈戏曲文化渊源的多元性问题

论“折”和“出”“齣”——兼谈对戏曲本体的认识

“旦”“末”与外来文化

论“丑”和“副净”——兼谈南戏形态发展的一条轨迹

第二辑

从《全元戏曲》的编纂看元代戏剧整理研究诸问题

元剧的“杂”及其审美特征

《单刀会》的创作与素材提炼

波澜跌宕 合情合理——略谈《赵氏孤儿》对戏剧冲突的处理

“张生跳墙”的再认识——《王西厢》创作艺术探索之一

“送别”与“惊梦”的虚虚实实——《西厢记》创作艺术探索之二

第三辑

闹热的《牡丹亭》——论明代传奇的“俗”和“杂”

《牡丹亭》的创作和民俗素材提炼

一、《牡丹亭》情节框架与民俗素材

二、梦魂传说和故事框架

三、增添陈最良一角的作用

四、《闺塾》的涵义

五、话本的游园和剧本的游园

六、玫瑰色与惨灰色的和谐

七、《圆驾》的真正涵义

《牡丹亭》创作的几个问题

一、在寻梦的背后

二、梦与魂,虚与实

三、“画中人”传说的改造和柳梦梅形象

渗透于筋节髓窍的喜剧气氛——《牡丹亭·闺塾》赏析

戏曲审美观的传承与超越——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启示

第四辑

《长生殿》(汉英对照本)前言

论洪昇的《长生殿》

《长生殿》的意境

《长生殿》艺术构思的道教内涵

孔尚任与《桃花扇》

《桃花扇》底看南朝

历史原型与艺术真实——略论《桃花扇》的情节典型化过程

论李渔的思想和剧作

论李渔的《闲情偶寄》

黄天骥学术编年

冷暖室论曲是2016年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黄天骥。

得书感谢您对《冷暖室论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写作另论 电子书
写作是比较特殊的学科,很多知识点,学生因为个性不同理解接受不同。整齐划一的共性知识和套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收效并不理想。本教材的出发点,即尝试弥补类似的缺陷,立足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写作的精髓,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套路并运用。本教材是作者实践和教学经验的总结与延伸,重在通过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达到写作时流畅输出的目的,并引用了一些写作实例向学生详解,能快速提升学生的认知和理解,并进而辅助学生的写作实践
《云龙白曲残本》文字整理与研究 电子书
方块白文是古代白族在长期使用汉语文的过程中,仿照汉字创制的一种民族文字,是一种既借用汉字又自造拼合字的意音文字。本书以目前已释读方块白文文献中自造拼合字数量最多的《云龙白曲残本》为基本研究材料,采用“结构-功能”分析法和现代系统论,利用OracleDatabase数据库,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知识,对研究材料《云龙白曲残本》进行数字化处理,并构建方块白文数据库系统,详细描写了方块白文的文字属性,细致分析
大地:三部曲(全3册) 电子书
诺贝尔奖+普利策奖的双冠之作,唯一正式授权简体中文版。
行业翻译选论 电子书
本书涵盖外事、新闻、旅游、商务、文学等多个领域。关于外事翻译,本书根据外事口译的工作特点与语言特点制定策略,并专门探讨了外交辞令的模糊性。在新闻翻译方面,本书提出了影响新闻翻译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对电视媒体同声传译策略的探讨。对于旅游与商务翻译的研究,本书基于调查对既有的翻译实践进行了分析和评判。文学翻译方面,除了提出易被忽略的相关重点与难点,本书还提出了特殊语体的翻译策略。对翻译效果的讨论是所有
超级文案方法论 电子书
为什么超级文案可以价值千万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