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7)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7)

立即阅读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本书是首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获奖论文的合集。

内容简介

倡导和推动社会各界人士,到现实生活中去,到人民群众中去,发现和描述社会的发展变化,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2016年11月,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会同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新浪微博、腾讯网联合发起首届“费孝通田野调查奖”征文活动。本书即为本次活动的获奖论文合集。这些论文内容真实地反映了当前城乡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和改革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总结了一些鲜活的经验做法,也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观点及建议。

作者简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前言

红村中的中国贫困削减叙事:2004—2017

一 引言

二 红村调查进入与跟踪

三 红村:中国西北的一个贫困山村

四 红村中的贫困削减成效

五 红村奇迹:中国式减贫模式

六 未来贫困削减问题的思考

七 结束语

政府与市场的分工界限应如何划分:一个田野调查研究

一 文献述评和研究构想

二 研究设计

三 案例分析

四 由案例构建理论:超额公共产品供给

五 超额公共产品的甄别、清理与转化

六 结语

三峡移民生计变迁与转型——以肇庆大旺移民村为例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移民村发展历程

第三章 移民村主要生计

第四章 其他生计方式

第五章 生计转型因素与影响

第六章 总结

农民工民俗“反哺”行为与乡土文化认同研究——以川中地区BM镇调查为例

一 引言

二 川中BM镇民俗整合现象

三 农民工民俗反哺“深描”

四 讨论与结语

乡村旅游开发中的农民参与和收益分配——以福建省YD镇为例

一 引言

二 YD镇基本情况

三 旅游参与主体和收益分配格局

四 限制农民参与的多主体原因分析

五 以人为本推动农民参与

六 YD镇旅游开发方案设计

七 结论

“城市病”,还是城市新生?——特大城市城中村地区流动人口社会治理

一 城中村:“城市病”,还是城市新生?

二 流动人口社会治理的目标

三 对三个城中村社区的考察

四 结论和讨论

乡村治理模式创新与实践——广东省YF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调研思考

一 YF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产生与发展

二 YF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运行机制

三 对YF市自然村乡贤理事会的运行机理的思考

四 自然村乡贤理事会对村庄治理的作用效果

五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六 政策建议

定州行——定州农民合作社剪影

一 历史上的定县调查

二 村庄概况

三 合作社的经营状况

四 农民对合作社的看法

五 值得关注的现象与问题

江村调查散记

一 农民收入:是经济数据,更是社会概念

二 江村农田:规模化才能高效益

三 江村工厂:换代升级“不离乡”

四 乡土江村:现代与传统“平衡杂糅”

五 江村养老:兜住底还要分层次

六 江村新题:新生活提出新问题

YJ村农业供给侧艰难曲折的自发变革与农民的困惑

一 调查研究方法与YJ村概况

二 YJ村农业供给侧改革实践——农民改变经营结构以提高市场供给能力和质量的现实努力

三 促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深入推进需要弥补乡村政府组织的能力短板与纠正激励错位

中西部农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困境——基于赣南S村的乡村调查

(一)S村返乡农民工的职业选择

(二)乡村制衣作坊的状况、性质与困境

(三)乡村店面经济的状况与困境

(四)工业园区的发展之殇

(五)产业转型背景下农民工的发展困境

困境下的动员:对溪村村民动员的人类学考察

1.溪村概况

2.笔者与溪村

3.从建亭到修路:骨干与合作社的诞生

4.动员村民:制造必然性

5.扩大动员:骨干与村民之间的错位

6.小结:错位下的动员困境

关于河北宣化地区冥婚的田野调查及文化人类学阐释

缘起

一 一种活跃在当今社会生活的丧俗——冥婚

二 文化人类学视野下的冥婚

三 冥婚与主流意识形态的离合

小结

从小炉匠到非遗传承人:鹤庆新华村工匠群体的角色转变与文化自觉

一 研究背景

二 小炉匠的学艺之路

三 工坊主的传艺之道

四 非遗传承人的自觉

五 总结

农业经营方式变革背景下的乡村社会治理创新——基于D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调查

一 引言

二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的机遇

三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给乡村社会治理带来的挑战

四 重构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乡村社会治理体系

非公经济人士如何评价当前成长环境?——基于浙江省五市的调查研究

一 新时期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环境中的积极因素

二 影响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主要问题

三 促进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环境的路径优化

流变的礼单:代际人情圈子的同与不同——一个农户礼单账册的代际比较

一 礼单经济:文献回顾与问题提出

二 田野案例的时空社会背景

三 实践性私人网络:一个案例文本

四 代际比较:圈内圈外的同与不同

五 拓展讨论

易地搬迁:在去和留的挣扎中突围

穿过文字的阴影:两个文盲在广州

“我有个事想问下你,一千零九中间是几个零?”

“别人都说,你这样的人看不出没读过书”

尾声

发展家庭农场,促进居村农民身份转变

一 家庭农场及其调查

二 家庭农场发展让居村农民身份转变有了可能

三 家庭农场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四 促进居村农民转变身份的几点建议

吸纳性规制:宗族村高利贷行为的公共化及其运行机制——基于粤北P村蓝氏宗族的历史考察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理论预设与分析框架

三 P村高利贷行为公共化的表现特征

四 高利贷行为公共化的内在逻辑与功能

五 进一步的分析与讨论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贯岭镇茗洋村革命老区考察报告

一 茗洋村基本情况

二 当前存在困难和问题

三 几点建议

以“人”为本:异地重建与文化保护的本体论再思——以灾后搬迁的羌族MT村为个案

一 缺失的“生境”与“人”:本体论进路下的文献回顾与反思

二 以MT村为个案:本体论进路下的文化变迁与保护

三 结论:异地重建与文化保护的本体论再思

小承包迈向大经营——湖北襄阳市双丰收农机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模式调查

一 土地托管的三种模式

二 土地托管模式破解五大难题

三 土地托管模式的意义

四 面临的问题和发展建议

争议、避讳、创新:畲族图腾演绎田野考察报告

一 百家争鸣:我们的祖先到底是谁?(畲族图腾备受争议)

二 避而不谈:我们的祖先不容诋毁!(畲族图腾文化受“外来文化”影响)

三 推陈出新:我们的祖先是神圣的(畲族图腾文化的再创新)

社会治理视角下嵌入新型牧区社区发展的多元主体联动机制研究——基于对东乌珠穆沁旗的田野调查

一 研究缘由及调研地个案的选取

二 由领导与被领导到协同共治: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牧区社区事务的过程分析

三 多方主体的崛起与牧区权力的重构

四 顺势背后的逆势:各方主体的内外困境

五 兼论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农牧社区社会治理的可能途径

精准扶贫执行的新风险与乡村治理

一 合作社:脱贫新方式

二 合作社中的村民

三 政策新风险与乡村治理

灵岩山寺佛教安养院寺院养老调研报告

一 安养院的缘起

二 安养院的管理

三 安养院功能分区

四 安养院内部的互动

五 安养院与外部的互动

六 反思

新平戛洒花腰傣竹编产品现状的田野调查及其对策思考

一 戛洒周边竹编产品的田野调查

二 新平戛洒竹编产品的价值分析及发展思考

三 结语

构建多元服务保障网络,为农村老年人生活保驾护航——S镇农村老年人生活面面观

一 存在的问题

二 相关建议

“我们穷人也有钱看病了”——甘肃省QA县“两保一孤”大病保险试点的调查

一 榜样:大胆探索、敢冒风险——QA县试点及其延伸

二 核心:改革创新、顺乎民心——存在的必然

三 建议:全国推广、完善政策——勤政为民的重要举措

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7)是2018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国务院参事室社会调查中心。

得书感谢您对《当代中国田野观察(2017)》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学会倾听:一本关于访谈法、参与观察法、数据分析和学术写作的实用指南 电子书
民族志新人的学术研究指南,也为资深研究者提供灵感来源。
“互联网+”时代中心城市的辐射力研究:以上海为例(城市研究) 电子书
分析了互联网 时代城市发展的宏观背景与技术基础、中心城市的功能变迁与空间演化,以上海为对象,重点分析了互联网 时代上海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和航运中心的辐射作用。
中国都市中的消费实践:符号化及其根源 电子书
主要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来收集经验资料,尝试建构一种综合使用两种方法的方法论框架,并以此来明确社会学理论的基本属性。
水库工程农村移民城镇化安置研究(移民研究文库·水库移民系列) 电子书
本书从水库工程农村移民城镇化安置的角度展开分析,讨论了城镇化安置过程中的环境容量、就业与制度安排问题。
中国第三部门研究(第9卷)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本册是第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