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针对当代刑事政策与中外刑法学的有关重要课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内容简介
在刑事政策方面,主要研究探讨了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西方刑事政策的经验及中国的缺憾与调整革新、制刑的基本原则、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制度、中止犯减免处罚之根据、赦免的刑事政策意义、联合国死刑价值选择与中国死刑政策、死刑有限存在论以及中国刑事处罚改革及其构想;在实体刑法方面,主要论及了近20年中国刑法立法的最新发展与特点、中国证券犯罪及其立法完善、共同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体认定、承诺之正当化根据及其司法适用,以及《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等。同时,在外国刑法学方面,探讨了英国刑法的渊源、英美刑法中的犯罪要素以及丹麦刑事法相关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谢望原,1957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法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会议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中心主任、刑事政策与比较刑法研究所所长、中央治理商业贿赂专家咨询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专家、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刑事审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霍克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曾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长期从事刑法学教学研究工作:1987年9月至1999年12月期间,曾受山东大学法学院委托培养,分别在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并在山东大学法学院任教和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其中,2003年和2006年曾分别在丹麦和日本访学研修,是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政策学领域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刑罚价值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学研究》《欧陆刑罚制度与刑罚价值原理》《中国刑事政策研究》(课题主持人)《台港澳刑法与大陆刑法比较研究》(课题主持人)《伪造、变造犯罪研究》(课题主持人)《刑事正义与学者使命》《不一样的辩护》等;译著主要有:《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刑法哲学》(主译)《刑法理论的核心问题》(主译)《英国刑事制定法精要》(主译)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序
上篇 刑事政策论
第一章 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
一 导言:刑事政策定义的不同解读
二 刑法学说史的考察:刑事政策思想决定刑法理论走向
三 行为价值学说辩证:刑事政策立场决定刑法理论选择
四 结论:刑事政策与刑法理论相互作用
第二章 刑事政策:西方经验与中国缺憾及调整革新
一 西方刑事政策的主要经验
二 中国刑事政策的主要缺憾
三 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革新
四 结语
第三章 制刑的基本原则
一 民主原则
二 法制原则
三 人权原则
第四章 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制度
一 中国刑法中没收制度小考
二 现行刑法中的没收制度:作为刑罚方法的没收
三 现行刑法中的没收制度:作为非刑罚方法的没收
四 结 语
第五章 中止犯减免处罚之根据
一 中止犯处罚之依据
二 中止犯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之依据
三 本书立场
四 余 论
第六章 赦免的刑事政策意义
一 赦免:一种古老的刑事政策
二 赦免:各国重视的刑事政策
三 赦免:显赫的刑事政策意义
四 完善我国赦免制度之构想
五 结 论
第七章 联合国死刑价值选择与中国死刑政策
一 联合国关于死刑的价值选择
二 中国死刑政策:困境与出路
第八章 死刑有限存在论
一 古老话题:死刑存废之论争
二 哲学思辨:刑罚本质与死刑
三 极端手段:战争与死刑
四 结论:死刑有限存在论
第九章 中国刑事处罚改革及其构想
一 外国刑罚方法新动向
二 我国刑罚方法之重构
三 非刑罚方法之调整与革新
下篇 实体刑法论
第十章 1997—2017:中国刑法立法的最新发展与特点
一 1997年《刑法》:中国刑事法治的里程碑
二 刑法修正案:刑法立法的特殊技术
三 单行刑法:刑法立法的应时对策
四 刑法立法解释:刑法立法的重要补充
五 刑法司法解释:刑法立法的延伸形式
六 余论:中国刑法立法的展望
第十一章 中国证券犯罪及其立法完善
一 中国证券犯罪的定义
二 中国第一起证券犯罪与近年证券违法犯罪查处情况
三 中国证券犯罪立法的修改与完善
四 结语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学说、成立范围以及共犯转化犯之共犯
一 共同犯罪的学说
二 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
三 共犯转化犯之共犯问题
四 结语
第十三章 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体之认定
一 公务员、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 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界定
三 关于“从事公务”的应有之义
四 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界定
五 国有公司、企业改制前后主体身份发生变化的犯罪的处理
第十四章 承诺[1]之正当化根据及其司法适用
一 承诺之正当化根据:意思自治
二 承诺在中国刑事审判中的适用Ⅰ:超法规正当化事由
三 承诺在中国刑事审判中的适用Ⅱ:无效的承诺
四 承诺在中国刑事审判中的适用Ⅲ:基于认识错误的承诺
五 结语
第十五章 “飙车”与醉酒驾驶致人死伤相关问题
一 “飙车”致人死伤行为的定性
二 醉酒开车致人死伤行为的定性
三 英国《道路交通法》规定的犯罪对我们的启示
第十六章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的客观要素与司法认定
一 行为要素
二 司法认定
三 本罪处罚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十七章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一 行为要素(Actus reus)
二 心理要素(Mens rea)
三 本罪涉及的相关问题
四 余论
第十八章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理解与适用
一 行为要素
二 主观要素
三 司法认定
第十九章 英国刑法的渊源
一 普通法
二 制定法
第二十章 英美刑法中的犯罪要素
一 犯罪行为
二 犯意
三 因果关系
第二十一章 丹麦刑事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 刑法典与刑事执行法的历史演变
二 充分尊重且保障公民人权
三 注重与国际刑法规范协调
四 反映恐怖主义犯罪最新动态
五 矫正为本的刑事政策
六 丹麦刑事立法对中国的启示
附录 多样性的刑法理论
刑事政策与刑法专论是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望原。
得书感谢您对《刑事政策与刑法专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