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政策与刑法专论

刑事政策与刑法专论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针对当代刑事政策与中外刑法学的有关重要课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

内容简介

在刑事政策方面,主要研究探讨了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西方刑事政策的经验及中国的缺憾与调整革新、制刑的基本原则、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制度、中止犯减免处罚之根据、赦免的刑事政策意义、联合国死刑价值选择与中国死刑政策、死刑有限存在论以及中国刑事处罚改革及其构想;在实体刑法方面,主要论及了近20年中国刑法立法的最新发展与特点、中国证券犯罪及其立法完善、共同犯罪、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体认定、承诺之正当化根据及其司法适用,以及《刑法修正案(九)》增设的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等。同时,在外国刑法学方面,探讨了英国刑法的渊源、英美刑法中的犯罪要素以及丹麦刑事法相关问题。

作者简介

作者谢望原,1957年10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法学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杰出学者特聘教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会议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网络犯罪与安全中心主任、刑事政策与比较刑法研究所所长、中央治理商业贿赂专家咨询组成员、最高人民法院案例指导工作专家委员、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中国法律咨询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首都法学法律高级人才库专家、中国法学会审判理论研究会刑事审判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霍克律师事务所名誉主任,曾任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长期从事刑法学教学研究工作:1987年9月至1999年12月期间,曾受山东大学法学院委托培养,分别在中南政法学院(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攻读法学硕士、博士学位,并在山东大学法学院任教和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任教,其中,2003年和2006年曾分别在丹麦和日本访学研修,是国内多所大学的客座或兼职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政策学领域教学研究;主要著作有:《刑罚价值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学研究》《欧陆刑罚制度与刑罚价值原理》《中国刑事政策研究》(课题主持人)《台港澳刑法与大陆刑法比较研究》(课题主持人)《伪造、变造犯罪研究》(课题主持人)《刑事正义与学者使命》《不一样的辩护》等;译著主要有:《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刑法哲学》(主译)《刑法理论的核心问题》(主译)《英国刑事制定法精要》(主译)等。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作者简介

上篇 刑事政策论

第一章 刑事政策对刑法理论的影响

一 导言:刑事政策定义的不同解读

二 刑法学说史的考察:刑事政策思想决定刑法理论走向

三 行为价值学说辩证:刑事政策立场决定刑法理论选择

四 结论:刑事政策与刑法理论相互作用

第二章 刑事政策:西方经验与中国缺憾及调整革新

一 西方刑事政策的主要经验

二 中国刑事政策的主要缺憾

三 我国刑事政策的调整革新

四 结语

第三章 制刑的基本原则

一 民主原则

二 法制原则

三 人权原则

第四章 中国刑法中的没收制度

一 中国刑法中没收制度小考

二 现行刑法中的没收制度:作为刑罚方法的没收

三 现行刑法中的没收制度:作为非刑罚方法的没收

四 结 语

第五章 中止犯减免处罚之根据

一 中止犯处罚之依据

二 中止犯不予处罚或减轻处罚之依据

三 本书立场

四 余 论

第六章 赦免的刑事政策意义

一 赦免:一种古老的刑事政策

二 赦免:各国重视的刑事政策

三 赦免:显赫的刑事政策意义

四 完善我国赦免制度之构想

五 结 论

第七章 联合国死刑价值选择与中国死刑政策

一 联合国关于死刑的价值选择

二 中国死刑政策:困境与出路

第八章 死刑有限存在论

一 古老话题:死刑存废之论争

二 哲学思辨:刑罚本质与死刑

三 极端手段:战争与死刑

四 结论:死刑有限存在论

第九章 中国刑事处罚改革及其构想

一 外国刑罚方法新动向

二 我国刑罚方法之重构

三 非刑罚方法之调整与革新

下篇 实体刑法论

第十章 1997—2017:中国刑法立法的最新发展与特点

一 1997年《刑法》:中国刑事法治的里程碑

二 刑法修正案:刑法立法的特殊技术

三 单行刑法:刑法立法的应时对策

四 刑法立法解释:刑法立法的重要补充

五 刑法司法解释:刑法立法的延伸形式

六 余论:中国刑法立法的展望

第十一章 中国证券犯罪及其立法完善

一 中国证券犯罪的定义

二 中国第一起证券犯罪与近年证券违法犯罪查处情况

三 中国证券犯罪立法的修改与完善

四 结语

第十二章 共同犯罪:学说、成立范围以及共犯转化犯之共犯

一 共同犯罪的学说

二 共同犯罪的成立范围

三 共犯转化犯之共犯问题

四 结语

第十三章 国家工作人员犯罪主体之认定

一 公务员、国家工作人员、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二 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界定

三 关于“从事公务”的应有之义

四 准国家工作人员的范围界定

五 国有公司、企业改制前后主体身份发生变化的犯罪的处理

第十四章 承诺[1]之正当化根据及其司法适用

一 承诺之正当化根据:意思自治

二 承诺在中国刑事审判中的适用Ⅰ:超法规正当化事由

三 承诺在中国刑事审判中的适用Ⅱ:无效的承诺

四 承诺在中国刑事审判中的适用Ⅲ:基于认识错误的承诺

五 结语

第十五章 “飙车”与醉酒驾驶致人死伤相关问题

一 “飙车”致人死伤行为的定性

二 醉酒开车致人死伤行为的定性

三 英国《道路交通法》规定的犯罪对我们的启示

第十六章 虐待被监护、看护人罪的客观要素与司法认定

一 行为要素

二 司法认定

三 本罪处罚应当注意的问题

第十七章 拒不履行信息网络安全管理义务罪

一 行为要素(Actus reus)

二 心理要素(Mens rea)

三 本罪涉及的相关问题

四 余论

第十八章 对有影响力的人行贿罪的理解与适用

一 行为要素

二 主观要素

三 司法认定

第十九章 英国刑法的渊源

一 普通法

二 制定法

第二十章 英美刑法中的犯罪要素

一 犯罪行为

二 犯意

三 因果关系

第二十一章 丹麦刑事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一 刑法典与刑事执行法的历史演变

二 充分尊重且保障公民人权

三 注重与国际刑法规范协调

四 反映恐怖主义犯罪最新动态

五 矫正为本的刑事政策

六 丹麦刑事立法对中国的启示

附录 多样性的刑法理论

刑事政策与刑法专论是2017年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谢望原。

得书感谢您对《刑事政策与刑法专论》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刑事法前沿(第十卷)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刑事法学重点学科主办的学术集刊,本册是第十卷。
刑事案件促进公众认同的程序选择 电子书
为刑事诉讼程序设计如何采纳民意打开了另一种思路。
中国教育改革开放40年:政策与法律卷 电子书
本书对我国教育相关的政策与法律进行了翔实的梳理和总结。
劳动关系理论与实务 电子书
内容提要随着企事业单位的转制以及互联网时代劳动力市场的转变,已有的一些关于劳动关系的理论和操作实务需要进一步完善和修正,本书的编写正是适应了上述需求。本书详细介绍了劳动关系的概念、表现形式、管理模式,劳动关系立法,劳动合同管理,劳动争议处理和劳动监督制度等方面的内容,并附有案例分析;同时,还将行政单位和其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其工作人员因工作原因建立的社会关系也纳入了劳动关系的范畴,以帮助读者全面了解
税务会计与税收筹划 电子书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税务会计,先提出了"税务会计概念结构",并简述了纳税基础,之后按我国现行主要税种分章叙述其基本内容、应交税金的计算及会计处理方法,其会计确认、计量与申报均以我国现行税收法规为准,其会计记录则体现税收法规与会计准则的"混合"。第二部分纳税筹划,先从理论上界定了税务筹划的基本含义、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基本方法,然后从实务操作上简述了税务筹划的方法和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