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证考察(人权丛书)

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证考察(人权丛书)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运用实证调查方法研究中国刑事辩护律师执业状况和问题的著作。

内容简介

本书是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权丛书”的系列研究成果之三,属于运用实证调查方法研究中国刑事辩护律师执业状况和问题的著作。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在设计出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就刑事辩护律师的执业状况问题在近七百名律师中进行了广泛的深入的调查;在总结和分析调查问卷的基础上,对律师刑事辩护活动遇到的六大主要问题作出了研究和分析,并得出了一系列新的结论。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充分利用了实证调查的报告和数据,所得出的评论和结论都尽量建立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之上。

本书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修改过的六份研究报告,分别各由一位辩护律师和一位博士生或博士后完成;二是体现课题组集体智慧的调查问卷和问卷分析报告。

作者简介

作者陈瑞华,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在刑事诉讼法、证据法、司法制度和法律程序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学术影响。曾被中国法学会评选为“第四届全国杰出青年法学家”,被教育部遴选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在正式的学术研究之余,致力于法律理念的普及和启蒙工作。在坚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前提下,更追求“做万场讲座”,努力向法科学生、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普通公众传播法律人的思维方式。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北京大学法学院人权研究中心简介

序言

第一部分 研究报告

刑事诉讼中律师调查权的配置——个人权利与国家权力优先性的分析

一、律师调查权确立的伸张

二、现行法律规定和现象叙述

三、律师调查权确立的阻隔

四、律师调查权的抗制因素分析

五、律师调查权的具体配置

律师会见难的现状与出路

一、引言

二、律师会见难的基本现状

三、分析与透视:律师会见“因何”而难?

四、出路与展望:律师会见难的消解

五、结语

辩护律师质证难的实证调查与分析

一、问题的提出

二、辩护律师质证难的实证调查:基本思路

三、辩护律师质证难的实证调查:结果之分析

四、辩护律师质证难问题之成因

五、质证权何以重要

六、解决辩护律师质证难问题的基本思路

诉求的归宿——我国律师刑辩意见采纳情况之报告

一、调查的背景与问卷的设计

二、观察与归纳:我国律师刑辩意见采纳之现状

三、分析与讨论:对我国律师刑辩意见采纳状况的学理探讨

四、最后的追问:是什么压制了刑辩

中国刑事法律援助的实证分析——兼述法律援助对现代诉讼制度的影响

一、引言

二、法律援助对现代刑事诉讼制度的影响

三、刑事法律援助在我国的现实困境

四、《法律援助条例》得失述评

五、刑事法律援助的未来:制度内与制度外的思考

律师刑事责任的追诉与困境——立足实证之研讨

导言

一、律师执业权益与刑事责任

二、权利与侵犯

三、救济之路

四、余言

第二部分 附录

附录1 刑事辩护律师的执业现状与问题研究调查问卷

【卷一】综合性问题

【卷二】关于律师会见

【卷三】关于律师调查权

【卷四】关于证人出庭及法庭质证

【卷五】关于律师辩护意见的采纳

【卷六】关于刑事法律援助

附录2 调查结果技术分析报告

调查结果

第一节 综合性问题

第二节 关于律师会见

第三节 关于律师调查权

第四节 关于证人出庭及法庭质证

第五节 关于律师辩护意见的采纳

第六节 关于刑事法律援助

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证考察(人权丛书)是2005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陈瑞华。

得书感谢您对《刑事辩护制度的实证考察(人权丛书)》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刑事法前沿(第八卷)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刑事法学重点学科主办的学术集刊,本册是第八卷。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刑事篇 电子书
由精神病学、心理学、法学等专家学者、法官及律师等共同完成,从不同的角度看待与理解精神疾病司法鉴定工作。
实证法学研究(第一期)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一期。
实证法学研究(第二期)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主办刊物,本册是第二期。
刑事法前沿(第十卷) 电子书
中国社会科学院刑事法学重点学科主办的学术集刊,本册是第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