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编辑推荐

思想隐士熊逸带你读中国思想史。

内容简介

《春秋》对于古人来讲,长期都被尊为政治哲学的圣典,并被认为是所有儒学经典中一部孔子亲手编撰的作品,因此而受到了极高的重视,其地位长期凌驾于儒家所有经典之上。但《春秋》同时又是费解的,甚至连遍注群经的朱熹都退避三合,孔子的微言大义在历代经学家的解读之下变得越来越芜杂,越来越让人看不清楚。

我们若想从《论语》《春秋》等经典的字面本身来了解儒家思想,这几乎就是一种缘木求鱼式的努力,因为真正在中国历史上发生巨大影响的那些所谓儒家思想、孔子真义,其实和孔子本人并没有太大关系,和我们所熟知的“四书五经”、“十三经”本身也没有太大关系,而真正发生巨大影响的却是何休版孔子、杜预版孔子、郑玄版孔子、孔颖达版孔子、朱熹版孔子、王阳明版孔子……

这是一个人们不断地赋予经典以意义的过程,同时也是人们给自己所生活的世界赋予意义的过程,这些被人们所赋予的意义反过来又深刻影响着人们自身。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对经典的种种所谓正解与误读不断地冲突、互补、融合、灭亡、新生,许多由不靠谱的考据引申出来的“大义”真实地在现实社会政治思想中发挥着巨大影响,又不断衍生出新的义理与新的政治思想。

作者简介

作者熊逸,学贯中西的思想隐士,著作等身的文史作家,得到《熊逸书院》《熊逸·佛学50讲》《熊逸·唐诗50讲》《熊逸讲莎士比亚》主理人。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罗辑思维(定制版)》序

初版序

第一卷 隐公元年春

第一章 《春秋》第一义

(一)始隐问题

(二)元年:字浅义深

第二章 春王正月

(一)公羊三统论

(二)“公即位”的缺书

第三章 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

(一)从盟誓的社会渊源管窥社会结构的变迁与矛盾

(二)信用从何而来与仪式力量

(三)对盟约的有效性的保障

(四)利他和利己

(五)社会进化与历史进步

第二卷 隐公元年夏

第一章 《左传》经解:郑伯克段于鄢

(一)郑国的立国与迁徙:从郑国东迁看古人的家国观念

(二)并后、匹嫡、两政、耦国,乱之本也

(三)克段事件的时间跨度与阴谋理论

(四)《左传》的“书曰”和“君子曰”

第二章 公羊克段解

第三章 穀梁克段解

第四章 “克”字诸家解

(一)训诂之争与义理之争

(二)诛心之论与原心定罪·赵盾弑君

(三)志同则书同:矫枉过正

(四)经与权之一例:许穆夫人

(五)晋人纳接菑于邾娄,弗克纳

(六)诛杀亲族的礼仪

(七)郑伯之弟段出奔共,秦伯之弟鍼出奔晋

第五章 克段的事件疑点与褒贬分歧

(一)救时之弊,革礼之薄:啖助、陆淳、赵匡的学术革命

(二)宋学管窥

(三)宋元之际:不仕二朝与华夷之辨

(四)明代:靖难之变与克段新解

(五)清代克段解三例

(六) 结语

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是2015年由联合读创出版,作者熊逸。

得书感谢您对《隐公元年:一部另类的中国思想史》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你可能喜欢
阳明学士人社群:历史、思想与实践 电子书
本书以社会文化史的研究取径,研究有明一代最重要的学术运动——阳明学的兴衰。
重审中国的“近代”:在思想与社会之间(学科、知识与近代中国研究书系) 电子书
回顾近四十年来的中国历史学,社会史兴起于前十年,概念史凸显于后十年。社会史探究文本背后的情境,概念史聚焦于文本的语言与结构。
清儒之道:清代学者关于儒家之道的探寻、论辩与践行 电子书
清代既是儒家学说的总结期,又是儒家文化的衰落期。这本书带你看清代儒学的发展与挣扎。
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电子书
本书对历史唯物论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进行了梳理和阐述。
王学研究(第八辑) 电子书
贵阳学院阳明学与黔学研究院主办刊物,本册是第八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