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大萧条

美国大萧条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内容简介

罗斯巴德在1963 年以米塞斯的商业周期理论为出发点,提供了关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国那场影响全球的大萧条的解释,并轻易地推翻了传统的想法。

他认为,华尔街股市下跌之所以那么严酷,并不是因为充满了劫掠的资本主义体系没有得到限制,而是因为美联储始终通过扩张信贷,进行通货膨胀的方法使繁荣人为地延续下去。股票市场持续下跌,实体经济直线下落,并不是因为干预得太少,而恰恰是因为干预得太多。

他认为,20 世纪20 年代的时代精神就是计划、干预、安排、刺激经济,到了30 年代更是如此。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残留下来的思想,而胡佛总统正是因为在战争中成功地执行了救济计划才获得了世界范围的声誉,他也因此在整个20 年代成为管理经济问题的高层官员,直到1929 年他正式入主白宫。胡佛是一个天生的计划者、干涉者、安排者和激励者。

他认为,胡佛—罗斯福时期其实是一个连贯的整体,新政中大多数的“改革”措施实际上都是在胡佛那些或真或假的解决方案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强化,罗斯福政府相对于胡佛政府只有两个重要的不同:它在管理公共关系上更加成功,并花费了更多纳税人的金钱。在罗斯巴德的眼里,正是胡佛—罗斯福时期的政策才使经济衰退更加严峻,正是他们的政策使得经济萧条一直延续到30 年代末。

在经济史著作中,很少有这样生动而贴近生活的作品,它极具说服力地为我们上了许多课,而这些对我们现今的生活仍然适用。

===================

如今我们知道,始于10年前也即2007年的经济和金融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各种回顾性评论聚焦于经济衰退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各板块市场和各部分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还有从中应该汲取的深刻教训。可有一个重要教训,特别需要谨记,这个教训正是来自于罗斯巴德写于1963年的《美国大萧条》。

——理查德·埃贝林(美国经济学家)

对于20世纪30年代那个灾难性的故事,我不认为哪位历史学家可以令人满意地解释这一切。为什么这次萧条那么严重?那么漫长?直到今天我们并不真正知道。依我看来,最能令我们满意的答案是罗斯巴德给出的。

——保罗·约翰逊(英国历史学家)

米塞斯的书可读《社会主义:经济与社会学的分析》,哈耶克的书可读《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罗斯巴德的书可读《美国大萧条》——这些都是不可忽视的奥地利经济学经典。

—— 梁小民(著名经济学家)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行动应对当下,思想穿越时空。与汗牛充栋的技术性经济学著作相比,《美国大萧条》是一本凝聚智慧的书,具有思想的穿透力。好的思想值得分享……今天在萧条岁月中迷茫的人们,于努力摆脱萧条、寻找突围之际,不妨读一读这本惊世骇俗、苦口良药的书。

——钟祥财(上海社科院教授)

此书算是呼应了巴斯夏:人们看得到干预市场的奶油,却看不到奶油之下的毒药。看完,很多流行的骗局,无论说得多好听,你都不会上当了。

——连岳(知名作家)

在此,我推荐罗斯巴德的《美国大萧条》,阅读历史,倾听分析,让人清醒。因为历史不相信“这次真的不一样”。

——贝乐斯(岭峰资本创始人)

作者简介

穆雷·N. 罗斯巴德(Murray N. Rothbard,1926—1995),当代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在“二战”后奥地利学派的复兴中扮演了主要角色。著有《人、经济与国家》、《权力与市场》、《美国大萧条》、《自由的伦理》、《为什么我们的钱变薄了》等。

美国大萧条是2017年由海南出版社出版,作者[美]穆雷·N.罗斯巴德。

得书感谢您对《美国大萧条》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改革之路:我们的四十年 电子书
一部当代中国经济改革简史。回顾四十年改革得失利弊,可以清楚地看到,唯有继续推进改革,才是中国保持强劲发展的关键。
近代天津典当研究 电子书
本书以博弈论作为理论工具,利用近代天津典当档案以及相关文献资料,对近代天津城市的典当行为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开拓创新性,对近代天津城市史和近代经济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数量经济研究(2016年第7卷第1期总第12期) 电子书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集刊,2016年第1期。
涛动周期论 电子书
《涛动周期论》的作者、经济学家周金涛提出了“人生发财靠周期”,这本书的副标题更直接:“经济周期决定人生财富命运”。这本书中分析了股票、商品、美元、黄金以及房地产等几乎所有大类资产的周期,并给出了投资建议。
海洋移民、贸易与金融网络:以侨批业为中心 电子书
本书围绕侨批业,讨论了中国近现代国际金融汇兑的发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