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研究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研究

查阅电子书
手机扫码
  • 微信扫一扫

    关注微信公众号

因版权原因待上架

编辑推荐

本书选取18位清华大学的创业校友进行半结构化访谈,以回溯性的视角分析创业型大学印记和对创业教育的作用,并以在校学生的创业教育调查对下一阶段创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内容简介

本书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行动研究方法和案例研究策略,以清华大学作为主案例,并以麻省理工学院、康奈尔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法国巴黎高等商学院等十余所大学为例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对创业型大学与创业教育的互动发展进行分析阐释。

作者简介

作者张超,博士,副教授,清华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学生职业发展指导中心主任。

曾获北京市优秀团干部,清华大学林枫辅导员奖等荣誉,三次获得清华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主持或参与教育部、北京市研究课题十余项。

兼任清华大学校友总会理事,学生工作系统教学委员会委员,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职业发展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生管理与就业创业工作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市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会理事。

章节目录

版权信息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创业”概念的提出与演进

一 中国语境中的“创业”概念辨析

二 西方语境中的“创业”概念辨析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与创业教育的发展历史

一 创业型大学发展历史

二 西方国家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 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第三节 本书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创业型大学与创业教育的研究进展

第一节 创业型大学的研究进展

第二节 创业教育的研究进展

一 创业教育三大关键问题

二 国内创业教育研究

三 国外创业教育研究

第三节 对创业型大学与创业教育研究的综合反思

第三章 理论视角: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

第一节 嵌入创业教育功能的创业型大学系统框架

一 生态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二 创业型大学的生态学视角分析

三 创业型大学的功能和特征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与创业教育的发展模式

一 收敛式与发散式

二 学术创业的不同模式

三 创业型大学的模式研究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

一 创业型大学构建的创业教育空间

二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印记

第四章 创业型大学的收敛式创业教育

第一节 创业型大学的策源地

一 支持创业的大学环境

二 创业中心统筹下的三空间创业教育

三 学术创业的加速转化和风险资本的大学反哺

第二节 教学系统统筹的强力型代表

一 成立创业教育委员会

二 多学院对创业教育的贡献与参与

三 学校的创业孵化与支持

第三节 多机构整合的强力型代表

一 面向学生的凯勒创业中心

二 支持校友创业的创业委员会

第四节 创业整合的倡导型代表

一 创业教育的统筹与整合

二 课堂空间的创业教育

三 社群空间的创业教育

第五节 创业转型的倡导型代表

一 作为创业催化剂的创新实验室

二 商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 土木系的创新导向应用型教育

第五章 创业型大学的发散式创业教育

第一节 多学院共同参与的自由型代表

一 考夫曼校园对创业教育的促进

二 商学院的创业教育

三 多学院参与的创业教育

第二节 多空间统筹的自由型代表

一 课堂空间的创业教育

二 校园空间的创业教育

三 社群空间的创业教育

第三节 集中导向的市场型代表

一 南加州大学的创业教育

二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创业教育

三 南加州两所大学的科技成果转化

第四节 技术转化导向的市场型代表

一 学术成果的技术转移

二 商学院的创业教育

第五节 自组织创业教育的市场型代表

一 自下而上的创业教育

二 自组织的社群空间

三 全链条的加速系统

第六章 案例研究:清华大学的创业教育

第一节 清华创业型大学的模式发展

一 创业教育目标整合性的提升

二 学术创业成果转化性的提升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的基本组成

一 从事学术创业的研究者

二 接受创业教育的创业者

三 耕耘创业热土的投资者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空间的创业教育

一 课堂空间的创业教育

二 校园空间的创业教育

三 社群空间的创业教育

四 X-lab创业教育平台

第四节 创业型大学的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

一 创业型大学环境支持创业教育

二 学术创业带来大学的能量流动

三 大学创企形成生态系统物质循环

第七章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影响与反思

第一节 创业者访谈与调查的基本概况

第二节 创业型大学环境对创业理想的印记

一 大学塑造了学生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

二 大学培养了面对困难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

三 强化大学印记的理想信念和意志品质教育

第三节 创业型大学文化对创业成功的促进

一 社会工作提高了创业成功的可能性

二 朋辈和人脉资源构成创业的团队伙伴

三 建设尊重多元、包容不同的创业文化

第四节 在校学生调查对大学创业教育的启示

一 创业教育需要从小众群体向大众群体转移

二 学生创业教育需要与人才培养过程紧密结合

三 创业型大学对创业者的作用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主要发现

一 创业型大学的共性与个性

二 创业教育的目的和形态

三 创业型大学与创业教育的互动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 高等教育的创业转型

二 创业教育的清华之路

三 创业型大学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创业校友访谈样例

附录二 创业教育调研问卷情况

后记

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研究是2021年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作者张超。

得书感谢您对《创业型大学的创业教育研究》关注和支持,如本书内容有不良信息或侵权等情形的,请联系本网站。

购买这本书

你可能喜欢
移民创业研究 电子书
移民创业还有助于解决移民群体的社会融入问题,为实现高质量城市化进程提供最佳解决方案。然而,我国的各类移民创业也面临很多的困难和障碍。如何提升本国移民创业的成功率?移民的低社会嵌入性和网络位置优势如何形成正向的交互作用?本研究致力于解答上述具有高度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的问题。此外,本研究也将对我国的创业以及移民创业的政策制定提供高质量的理论指导。本次关于移民创业的研究,是作者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
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研究: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 电子书
本书基于实践知识的视角,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立分析框架,坚持社会需求逻辑,参照国外先进经验,设计出一个专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的创业型工程人才培养新模式。新模式以E-CDIO模型为背景环境、以培养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以主体化的教学方式为策略、以多样化的评价体系为保障,突出技术创业特色,强化基于项目学习的全面工程创业训练,培养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创业人才。
大学生创业基础 电子书
本书通过讲述创业认知、创业者应具备的素养、创业团队的组建与管理、辨识创业机会、整合创业资源、制订创业计划、新企业开办,帮助学习者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科学地认知创业规律,辨证地分析创业者、创业团队、创业机会、创业资源和创业项目,掌握创业所需的基本知识,熟悉创业计划的撰写和新企业的开办,提高学生创业的意识和综合素质,主动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自身全面发展需要,积极投身创业实践。
新时代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 电子书
本书围绕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这条主线,从概念界定入手,围绕大学生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几个主体和推动因素,包括学生、高校、政府以及互联网日益普及的环境特点,分条分类进行阐释,最后再通过实践案例对理论论述加以验证和升华,形成理论探究到实践拓展的研究闭环。
当代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研究 电子书
本书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精神的培育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精神培育发展现状、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影响因素、国内外高校创业精神培育的经验借鉴、硅谷模式对我国大学生创业精神培育的启示等。